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它們吹的哨聲我們聽見了嗎?

2020-12-08 騰訊網

BBC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許多人都知道,而今天介紹的紀錄片不只是精品,很多看完之後的人說:它是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

它就是《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01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BBC用時4年,去到41個國家,1500多人共同參與拍攝和製作的紀錄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七大洲之旅。

氣候最冷環境惡劣的南極洲

面積最大的亞洲

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南美洲

在恐龍時代就獨自漂流分離的澳洲

動物和人共同相處的歐洲

繁複多變的北美洲

野性十足的非洲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解說也是《地球脈動》和《藍色星球》解說大衛·愛登堡,已經93歲的他依舊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星球。

有人問他為何如此高齡還在製作紀錄片?

他說:我們對自然的了解還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02

它們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用鏡頭記錄下了動物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以人類為主導的星球上,我們的一舉一動對動物們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1.它們被迫改變

之前查找關於大象資料時,了解到現在大象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它們為了不被捕獲象牙開始退化,許多新出生的大象沒有了長長的象牙,而它們這樣的改變只是為了可以在這個星球活下去。

而看完《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後你會發現:許多人為因素導致地球的變化,而動物們只能被迫接受並學習新技能。

爬山的海象

太平洋海象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都在北冰洋覓食,在海冰上休息,但隨著氣候變暖,導致冰塊融化,它們的棲息之地消失,於是它們去到了附近的海灘。

這片海灘上數十萬隻的海象聚集在一起。

而這些龐然大物聚集在一起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嚴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不少海象的死亡。

有些海象為了躲避踩踏和嘈雜聲竟學會了爬山。但這些攀高的海象也會因為意外和躲避北極熊而墜落至死。

直立取食的非洲大象

一頭成年大象的體重約5噸左右,以植被為主要飲食的它每天要吃90公斤才能生存。而在非洲辛巴威,隨著極端乾旱氣候的變多,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越來越少。

為了生存,聰明的大象學會了直立取食。

但在非洲的它們即使躲過了被餓死的命運,卻還要面臨著偷獵的威脅。

城市裡生活的猴子

在整個7集紀錄片中歐洲是被很多彈幕吐槽說無聊的一集,因為野生動物太少。

這片土地曾經的森林覆蓋面積達80%,而隨著發展森林只有過去的一半,而動物們不得不和人類生活在一起。

直布羅陀是無尾獼猴的家園,而這些適應能力超強的動物出沒在人類居住的城市中。

原本應該爬山爬樹的它們,不得不在人類的建築群中「玩耍」。

2.它們被迫消失

許多科學家聲稱我們現在處於物種大滅絕時代的開始,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從地球上永遠消失,而這一切都和人類活動相關。

蘇門答臘犀

它們是一種體型只有非洲犀牛五分之一的小型犀牛,在紀錄片中它們被稱為森林裡的園丁。以水果樹葉為主的它們,吃完後通過糞便在森林裡到處撒種子,這樣森林裡就能都有它們愛吃的食物了。

而這種曾經在東南亞隨處可見的犀牛,因為偷獵和生存環境的惡化,在紀錄片拍攝期間只有70多隻。

有一條讓人印象深刻的彈幕說:地球這麼大,卻容不下70頭犀牛。

這一隻被保護在圍欄裡的犀牛,孤獨而寂寞的它試圖通過叫聲來呼喚異性和同伴,但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覆。

根據2019年的新聞報導,隨著世界上最後一頭蘇門答臘公犀牛離世,它們已經功能性滅絕。

棉冠

它們生活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的一片森林之中,喜好甜食的它們以水果和樹木枝葉為主要食物。

過去哥倫比亞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們的食物完全不用愁,但隨著近年當地農業的發展,有95%的低地森林被砍伐改為了農田。

隨著森林面積越來越小,它們可選擇的食物也越來越少,棉冠也成為了瀕危物種。

在南美洲除了棉冠外還有2000多種動物面臨著生存危機。

3.經歷過所有仍舊對一切友好

我們對野生動物或動物的了解真的太少了,看完紀錄片的感覺就是這些充滿感情又樂觀的動物一直都在原諒著我們。

巨型鯨就是其中之一,它們差點因為人類的捕殺而從地球上消失。

數據統計單南極海域就有超過150萬頭鯨魚相繼遭到獵殺,人們從它們身上剝下厚厚的脂肪,放入大桶中,熬煮製作人造黃油和肥皂。

目前記載人類捕獲的最大一頭藍鯨體長33米,壽命超過100歲,但它在短短兩小時內消失不見。

而這其中南露脊鯨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它們天性好奇,沒有戒心,經常會主動靠近補鯨的輪船,因為這個特點,捕鯨人認為它們方便獵殺。

短短幾十年就有3.5萬頭南露脊鯨慘遭殺害,最後只有35頭存活下來。

好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法令禁止商業補鯨,它們得以繼續繁衍。有科學家認為現存的南露脊鯨中很可能有經歷過那個瘋狂捕殺的年代。

即便經歷過最黑暗的時期,現在的它們依舊對人類保持著溫和好奇的態度。

03

我們聽見它們的哨聲了嗎?

紀錄片的意義在於給我們另一個角度看待世界,同時讓我們思考。

在看《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時,不禁在想現在頻頻出現的環境問題,疾病問題真的是很橫空出世嗎?

顯然不是,最近幾年地球和動物一直在用它們的方式向我們吹哨,但我們似乎沒有聽到?

野生動物與我們的相處

1985年阿根廷爆發了一種奇怪的傳染病,經過研究人們發現這種疾病來自野生老鼠,而疾病的起因是農民開墾土地,侵犯了野鼠的地盤,最終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發生在35年前的事或許太遙遠了,那我們經歷過的SARS,MERS,禽流感,也都是人畜共患病。

我們與野生動物該如何相處?真的只是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就足夠了嗎?

在《三聯生活周刊》新冠肺炎特別刊裡有一篇文章寫到:要想控制人畜共患病,僅僅禁止野生動物貿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該做的事減緩人類擴張的腳步,不再侵佔野生動物們的地盤,不去打攪它們的時候

無盡的塑料

被塑料套住後長大的海龜,這張照片應該拍攝於5年前,當時看到這一幕許多人都感覺心疼和不安。

但之後的幾年依舊不斷有海洋動物因為塑料而死亡的事情,或因為塑料而無法正常生存。

我們似乎沒有聽到它們在對我們說:不要再用塑料了,海洋已經承受不住了。

氣候變暖

2016年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刷爆朋友圈,因為冰川融化北極熊的捕食變得越來越困難而面臨著飢餓。

它們是氣候變暖的受害者,同時也是最先感受到變化而向我們發出警告的。

但到今年年初我們經歷了史上最熱的一月,南極氣溫高達20度,喜馬拉雅融冰,企鵝生存困境......

雨林與森林的消失

2017年國際地理獲獎照片:在婆羅洲的河流中面對面,攝影師拍攝了一隻試圖過河的野生猩猩。

快速生長的棕櫚樹佔領了它們原本的生存地,原本討厭水的猩猩不得不適應生存環境而改變自己,試圖渡過一條有鱷魚的河流。

但多年過去,現在依舊每秒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用於發展農業和工業。

有人說經濟的發展勢必影響自然的平衡,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力。也有人說人類的發展必會帶來物種的滅絕,這不可改變。

但或許我們忘記了,當地球不堪重負,當動物相繼消失,我們人類其實也無法生存太久。

在第一集南極洲的最後,攝影師Rolf Steinmain說: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經歷,這裡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這地方真的很特別,我不知道怎樣去說,我只希望我們能留住這些地方,並保護好它們

而說到最後他留下了眼淚。

解說大衛·愛登堡接受採訪時說過:人類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它弄得一團糟。各國現在正走到一起,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依賴於它

動物和地球一直在給我們傳遞信號,每次我們看到地球現狀的圖片或視頻都會潸然淚下或內疚自責,這是我們人類本就具備的善良與愛。

已經消失的我們沒法挽回,但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就可以力挽狂瀾改變一切!

圖片 |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豆瓣

文&編輯 | 星星包

· END ·

相關焦點

  • 為了偷拍野生動物紀錄片,BBC發明多種間諜:糞便,海豚,猴子
    說起野生動物紀錄片,你第一時間想起的肯定是BBC。這家公司真的為我們奉獻太多的經典紀錄片了。還記得那個視頻嗎,幾十條蛇追殺一隻小蜥蜴,小蜥蜴求生的渴望,真的是激勵了無數的網友,在絕境中,再次找到信心,努力拼搏。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BBC迄今為止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
    因為,更準確地說,這是《地球脈動  II》,BBC製作的最新一季大型自然紀錄片,或許也是BBC製作過的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這部讓人膜拜的紀錄片亮點太多,我們隨便舉一些……第一季的《地球脈動》用高清攝影實現了自然類題材記錄片的一次質的飛躍。
  • BBC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計劃在下半年重啟,拍攝成本或增高
    在特殊時期不僅是生化系列電影重新走紅,還有一類電影也重新走入了人們的視線——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說起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影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好萊塢的大型電影,而是BBC的紀錄片。BBC這些關於大自然動物的紀錄片,其拍攝的質量以及效果,絲毫不比好萊塢的大製作電影差。
  • BBC頂級紀錄片《人類宇宙》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豆瓣評分:9.2
  • BBC紀錄片《你這個壞慫》,自然界中最叛逆的動物
    從一隻混雜的草原狗到一隻以鐵拳掌舵的黑猩猩,這三部分的迷你系列探索了自然界中最叛逆的動物。但這些生物真的壞了嗎?大新聞的BBC最近推出了一部新的自然紀錄片。《你這個壞慫》在全世界範圍內,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令人驚訝的各種非隨從的動物行為,儘管表面上出現了這些動物行為,但研究人員正在發現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如此行為的複雜而迷人的科學。事實上,成為反叛者可能是野外成功的關鍵。
  •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BBC紀錄片:跨越七大洲探索我們生活的美麗星球
    但是,片中也有心碎和死亡,有因為修築大壩,雨季洩洪而瀑布水流暴漲,被水流衝進大海裡的雨燕,有被海風吹離鳥巢的幼年信天翁……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顧名思義,指的是地球上的七大洲,每個大洲都有一集,探索了世界七大洲的野生動物,但還有更多。每一集不僅揭示了每個大陸如何進化出其獨特的動植物群,也說明了大陸的形成是如何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 BBC紀錄片 假如動物會攝影.Animals with Cameras.2018
    無論它們是在樹上,還是在地底,動物們在人類無法接近的地方度過了一半的生命。
  • BBC神級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拍出了震撼人心的動物世界
    這部紀錄片是有史以來生物多樣性規模最大的作品,歷時4年製作,訪問41個國家,92次拍攝,1500多人參與。時光荏苒,每個大陸都孕育了別具特色的野生動物。  從鬱鬱蔥蔥的南美洲叢林深處到冰雪覆蓋的亞洲山巒之巔,從歐洲熙熙攘攘的都市到非洲的廣袤平原,《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將開啟一次七大洲之旅,呈現匪夷所思的動物行為,講述鮮為人知的動物故事。
  • 一年兩部9.8分紀錄片!BBC御用團隊拍的動物世界,憑啥讓我們欲罷不能?
    最重要的是,都由製作了《藍色星球》《冰凍星球》《地球脈動》等經典的團隊打造,都在豆瓣上獲得了9.8分的高分。這個團隊拍攝的「動物世界連續劇」幾乎以每年一部的節奏更新,比不少英劇更有保證。今年更是「升格」到了一年兩部,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又怎樣讓我們「追劇」追得欲罷不能?周到君的「觀測記錄」來了!
  • 最好看的中國野生動物紀錄片,我居然看哭了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羅小朵朵 / 文最近宅在家,和孩子一起看完了紀錄片《未至之境》。想不到一部講述動物的紀錄片,竟把我看哭好幾次。這部由B站和美國國家地理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中國人跡罕至之地的珍稀動物,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動物的生活。
  • BBC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迷你版全集下載
    歷時4年製作,訪問41個國家,92次拍攝1500多人參與凝結成了這部精心巨作頂級製作+頂級配樂+頂級配音甚至有人說「這是BBC有史以來最棒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它呈現了一個精彩的世界,各種各樣的生物,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
  • BBC紀錄片又陷「造假門」?電腦合成動物鏡頭可還行…
    作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且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BBC一直在人們心中享有盛名。除了權威的新聞報導,專業的新聞生產等等,它的紀錄片也一直憑藉出色的攝影,巧妙的敘事,還有驚豔震撼的畫面享譽全球,深受觀眾喜愛。
  • BBC紀錄片又陷「造假門」?電腦合成動物鏡頭可還行……
    作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且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BBC一直在人們心中享有盛名。除了權威的新聞報導,專業的新聞生產等等,它的紀錄片也一直憑藉出色的攝影,巧妙的敘事,還有驚豔震撼的畫面享譽全球,深受觀眾喜愛。而今年夏天,BBC也不負眾望,再次推出了新的紀錄片《塞倫蓋蒂》。
  • BBC動物紀錄片王朝:權利的遊戲之黑猩猩
    BBC《王朝》紀錄片歷時4年,由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愛登堡爵士David Attenborough解說,《王朝》紀錄片主要揭示動物世界中權力,競爭和溫柔的複雜性,在全球最知名的地點,記錄了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動物的故事。
  • 海豚可能是全球最聰明的動物了,它們甚至能記住20年前的同類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寬吻海豚這種海洋哺乳動物可以記住彼此獨特的哨聲達20年之久。根據記錄資料,這對於非人類動物來說是時間最長的社會記憶。海豚獨特的聯繫哨聲,相當於人類彼此呼叫名字時的呼喚聲。用哨聲記住同伴研究海洋哺乳動物的生物學家珍妮特·曼恩說:「專家們認為,記住個體的能力對於『社會化大腦』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 對話BBC紀錄片之父,奶聲奶氣萌翻天!
    隨後,我們可愛的夏洛特公主出場了。您也喜歡蜘蛛嗎?」 最後,兩歲半的路易王子手裡拿著葉子奶萌奶萌地姍姍來遲。 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自然博物學家,還是勇敢無畏的探險家和旅行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也被世人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 BBC動物系紀錄片《隱秘王國》
    非洲象鼩,土名「森吉」,生活在熱帶草原上。就遇到以自己為食的大型動物……如果遇到大型動物的糞便堵塞道路,它們會變的焦躁不已。還好大草原的清潔工屎殼郎來了…白天的索諾蘭沙漠就像一個侏羅紀公園,一隻食蝗鼠面臨著眾多的捕食者,變色龍,大蜘蛛,最可怕的是慄翅鷹…!
  • BBC紀錄片《不可思議的動物》首播 配音超強陣容
    BBC全新動物類紀錄片《不可思議的動物》(Animal Impossible) 將於5月7日中午12點在咪咕視頻全球首播,上線包括英文原版、普通話配音版及粵語配音版共三個版本。作為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2020年頭部作品,《不可思議的動物》(Animal Impossible) 聚焦於動物世界經久不衰的傳言,用嚴謹又幽默的科學實驗來探究它們的真實性。本片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製作,由咪咕視頻和BBC Studios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