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塑料「混」,秸稈變身「木材」水火不侵

2020-12-06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實習生 洪恆飛

2017年,中國人造板材產量超過3億立方米,其中60%的原材料依賴進口。與此同時,各類秸稈可收集量超過8億噸,其中只有極少部分得到有效再利用。研發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木材產需之間的矛盾。

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仿木產品

「像木材一樣可釘可鉚,點燃10秒後離火自滅,不會翹曲也不發生黴變,而且價格比普通木材還要低……」近期,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朱錦將草本植物纖維與塑料樹脂結合,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仿木材料——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並且其對水火還具有「免疫」屬性。

「以往的原木或仿木材料,在性能優勢上往往顧此失彼,且離不開對木材的消耗。」朱錦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一材料的研製及相關技術的突破,將減少人類對木材的依賴,促進木材的可持續發展。目前,研究團隊通過與一家山東科企合作,已能製備出植物纖維填充量高達80%的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

微觀設計再現「古式纖維複合」

纖維沿著生長方向排列,形成了天然木材的各向異性——木材受壓時,每個細胞都相當於一根管柱,在橫紋、順紋兩種情況下會表現出不同的抗壓能力,導致木材便於加工的同時也容易翹曲。「但我們所研製的複合材料因為擁有高含量且不規則的植物纖維,可保證材料在橫紋、順紋方向下都具有均勻的抗壓性能,這使得複合材料不會翹曲,並且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密度低,可鋸、可鉚、可釘、可刨,加工十分靈活。」朱錦說。

「纖維複合材料的歷史可追溯至古代。古人將稻草或麥秸混入粘土增加粘土強度用以建造房屋,就是一種纖維複合材料的利用。」朱錦表示,由於秸稈難於收集處理,且易腐、易燃、易吸水,在現代複合材料中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

但朱錦等人研製的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卻用到了古人所用的秸稈。可製作這種材料仍需要解決幾個問題。

首先,讓高含量的植物纖維與塑料樹脂進行充分共混,需要具有強力共混攪拌扭矩的硬體設備。「以往的木塑複合材料,以木粉作填充,填充量低於60%。而我們與山東科企合作研製的高速共混機,可通過其極強的共混攪拌扭矩,讓高含量的植物纖維與塑料樹脂進行充分共混,讓微植物纖維填充量達80%。」朱錦解釋道,這令它在複合材料中起到類似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的作用,讓成品的力學性能遠高於市場上的木塑複合材料。

其次,由於植物纖維具有較強的親水性,其與疏水的高分子樹脂之間相容性很差,會導制複合材料表現出很大的脆性。對此,朱錦表示,團隊優選了合適的相容助劑,改善親水植物纖維與疏水性高分子樹脂之間的相容性,提高兩者在微觀層面的結合力,讓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具有了高強度、高模量。

最後還有個難點。植物纖維含量一旦提高,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的熔體粘度(在一定溫度下熔體流動性能的好壞,粘度越大,熔體流動性越差)也會相應增加,會使得材料在注塑過程中流動性變差,甚至無法充滿模腔,最終獲得的製件表面容易形成各式缺陷。為此,朱錦團隊採用「內潤滑」加「外潤滑」的復配潤滑劑體系,降低了熔體的內部粘度,減小了熔體與設備之間的摩擦。

獨家配方增強仿木「體質」

眾所周知,植物纖維與常見的塑料都是易燃品。植物纖維複合材料的阻燃問題依然是業界難題,很多研究者通過有機溶劑或者鹼液處理纖維,破壞纖維表面的結構,然後加入阻燃劑進行阻燃。

「這種做法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溶劑和鹼液,在環保處理方面增加了額外成本。」朱錦說,於是團隊採用植物纖維與樹脂基體分步阻燃化的方案,先用水對植物纖維進行簡單的噴淋,再用常規的加工方法與環保型阻燃劑,使樹脂獲得足夠的阻燃能力,植物纖維複合材料點燃10秒後,離火便自動熄滅。

防得了火,能否防潮?

實驗團隊將封閉樣條浸泡在20℃的恆溫水中,100天後,樣條的吸水率仍然低於2%。為讓樣品多吸水,實驗人員將擠出塊材表面的塑料層切除,又進行了60天的吸水性測試,樣品的吸水率均仍未超過20%,遠低於30%的腐爛臨界值。

「這是因為在高速共混機中,高分子基體與纖維達到了非常均勻的共混,完成了對植物纖維的有效包裹。」朱錦表示,團隊做了大量精密計算,才得出配方設計,讓高達80%植物纖維含量的複合材料依然能夠受到高分子基體的保護,大幅度降低吸水性能。同時保證了植物纖維複合材料在高溫溼熱的情況下,依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

「目前團隊已經貫通了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的整體工藝路線,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與製備能力,並使產品在成本與使用性上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朱錦表示,隨著研發和市場推廣的深入,這款仿木產品會很快進入市場,從而促成人類將樹木還給森林。(本文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相關連結

仿木——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仿木是一種工藝技術,運用這種工藝技術可以生產製作出外觀似實木的各種產品。國外迪士尼主題公園等場所的眾多建築用的都是仿木。

從外觀上看,仿木和原木製品的視覺效果不相上下,能以假亂真,但使用壽命卻遠遠優於原木,經過長年風吹日曬也不會腐蝕褪色,更不會生蟲,既耐用又環保。

地面、牆面、建築外觀裝飾裝修,親水平臺鋪裝,防護安全景觀裝飾,這些場景中仿木都可替代原木。

仿木材質在前十年只能是模具成形,而現如今經過人們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無模生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生產工藝也大大改觀,克服了年久腐蝕、氧化、易損等技術難題,在我國木材資源極度匱乏的當下,仿木有成為戶外園林景觀裝飾主流的趨勢。

相關焦點

  • 跟著塑料「混」 秸稈變身「木材」水火不侵
    與此同時,各類秸稈可收集量超過8億噸,其中只有極少部分得到有效再利用。研發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木材產需之間的矛盾。  「像木材一樣可釘可鉚,點燃10秒後離火自滅,不會翹曲也不發生黴變,而且價格比普通木材還要低……」近期,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朱錦將草本植物纖維與塑料樹脂結合,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仿木材料——植物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並且其對水火還具有「免疫」屬性。
  • 又一種新型人造木材橫空出世 助力地板業綠色發展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該策略巧妙地利用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並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成果日前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IND4原創丨有機塑料(Bioplastic)- 農業廢料可代替木材用於塑料...
    木材是千百年來在建築、 工具、 家具、 紙張產業,作為一種天然的纖維基複合材料廣泛應用。近年來,木-塑複合材料 (WPCs)作為木材的替代品而出現,主要用於戶外的甲板。 WPCs中的木材通常來自木材加工業的廢料。WPCs行業不斷地尋找創新的木質纖維替代材料。因為天然木材開採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備受關注。農業廢物(如,小麥秸稈)是一種高度可用的可再生木質纖維素的纖維。
  • 秸稈回收好方法 秸稈炭化讓秸稈變成炭
    我國有豐富的秸稈資源,每年有多達幾十億噸的各種各樣的秸稈資源,而且秸稈是可再生資源,往年的時候這些秸稈不僅沒有好好利用,而且還都被作為廢棄物讓人頭疼,為了解決問題,各地出了不少政策,甚至對農民處理秸稈進行補貼也沒有獲得特別好的效果。
  • 松原市玉米秸稈生產聚乳酸項目
    聚乳酸具有完全可降解性,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對環境沒有危害,克服了傳統石油基化工塑料的最大弊端。在石油危機日漸加劇的未來,是替代化工塑料製品的首選。現已成為繼金屬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後的「第四類新材料」,其產品市場是十分廣闊的。
  • 專家不讓燒秸稈,這三個方法簡單還賺錢
    秸稈一直是我們農民最頭疼的問題,一把火燒了可以肥地,但每次都要像做賊一樣,半夜三更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不燒吧!很多莊稼的秸稈放地裡面需要好幾年才能腐蝕完畢,對下一年的莊稼收成造成很大影響。並且,很多專家呼籲我們農民別燒秸稈,說是嚴重汙染大氣,我們也不想汙染環境,該怎麼辦呢?
  • 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該策略巧妙地利用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並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 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在中科大問世
    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該策略巧妙地利用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並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成果日前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 無甲醛、粘合劑,高性能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 秸稈炭化辦廠在鄉鎮的實踐
    秸稈作為農業資源,也主要是產自農村地區,面對農村秸稈的私自焚燒問題,不能僅僅是靠監督、罰款、拘留等堵截手段,還要有疏導的方法,也就是做好秸稈的回收利用。以村集體為單位來開辦秸稈炭化廠就是一種很好的秸稈回收方法,讓秸稈成為有價值的原材料,讓秸稈進行流通,成為一種資源,而不再是一種農林廢棄物。秸稈炭化是以玉米、小麥、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秸稈及鋸末、枯枝、木材廢料等為原料,採用炭化技術,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無汙染,即可生產出成品炭、木醋液等產品。
  • 高性能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 生物質發電廠如何大比例秸稈摻燒
    秸稈與礦物燃料相比,是新能源中最具開發利用規模的一種綠色可再生能源,秸稈為低碳燃料,揮發組分含量較高,含硫量和灰分都比煤低,因此,在電廠鍋爐中摻燒秸稈,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SO2等的排放,造成空氣汙染和酸雨現象會明顯降低;秸稈田間焚燒處理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一個重要方面,將秸稈作為生物質燃料進行合理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環境汙染,減輕環保壓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秸稈處理難題
  • 蜘蛛絲,取代塑料的環保「神器」
    我們餐桌上的動物體內時不時會發現塑料殘骸,但是我們不會再大驚小怪,因為我們的體檢報告上也經常出現一個叫「肉芽腫」的名詞,這是微塑料通過空氣、飲用水和食物等進入我們體內,無法被消化而形成的腫塊,肉芽腫多了可能會發展成癌症吧,但是我們沒有人在乎了,反正人人體內都有,反正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這一堆該死的白色廢物給徹底埋葬。
  • 大慶市杜爾伯特縣秸稈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5日電 隆冬時節,走進大慶市杜爾伯特縣一心鄉前進村秸稈壓塊燃料加工站,熱火朝天的加工場面與寒冷的天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伴隨著秸稈粉碎機、秸稈成型機有規律的轟鳴聲,成捆的秸稈搖身一變,成為新型秸稈壓塊燃料,整齊排列著等待送往農戶家中。
  • 無煙炭化爐炭化果木秸稈工藝 秸稈炭化後幹什麼用
    廢棄的果木樹枝、果殼以及莊稼收割後的秸稈、稻殼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炭化可以變肥為寶,很多朋友對這個挺好奇的,具體的碳化工藝是什麼,這些果殼秸稈等炭化之後的成品什麼樣,主要是幹什麼用呢,今天河南北工針對這些問題來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解答。
  • 中國科大研製各向同性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各向同性仿生木材與天然木材的性能對比。(a)彎曲強度對比;(b)壓縮強度對比;(c)各向同性仿生木材具有遠超常用聚合物材料的強度和模量;(d)與天然木材的燃燒熱釋放率對比;(e)與天然木材的燃燒失重對比;(f)與天然木材的燃燒發煙量對比。運用這種策略所製備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學強度,且超越了實木材和傳統人造板。
  • 官方削弱不管用,梅普露又獲得新技能,能變身成守護天使!
    目前《因為太怕痛就全點防禦力了》更新到第7集,這一集盾娘帶上兩位小蘿莉練級,這兩位小蘿莉和盾娘一樣,點數全點一個屬性(攻擊力),既然跟著盾娘混,也註定她倆絕非池中物,必然會成為另類超強玩家。果不其然在這集這兩位小蘿莉跟著盾娘打副本,然後獲得了兩個強悍技能,一個是攻擊力加倍,另一個是能單手錘子,瞬間讓這兩位小蘿莉化身為破壞王,從未來發展來看,這兩位小蘿莉絕對會成為公會裡破壞力最強玩家,而這一切都是盾娘梅普露的功勞。
  • 水火相容 美國現「火龍捲」變「水龍捲」奇觀(圖)
    原標題:視頻|水火相容!
  • 秸稈炭化機處理秸稈靠譜嗎 秸稈炭化是不是騙人的
    秸稈炭化機是什麼?秸稈炭化機是可以將秸稈進行炭化處理生產製造秸稈炭粉的設備。現在的秸稈處理是個大難題,我國每年多大幾十億噸的秸稈需要進行處理,在以往我們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收集起來賣給一些造紙廠,但是秸稈造紙汙染比較厲害,而且紙質質量不高等原因,很多的秸稈往往就廢棄了,尤其是玉米秸稈現在沒辦法處理,農民想省事把它給點掉,現在也不允許了,因為確實容易引發火災以及汙染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