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為IND4汽車人版權所有,未經網站官方許可嚴禁轉載
作為農作物廢料的小麥秸稈,通過一定的處理,可以作為複合材料的環保可持續型填充料使用,其性能等於或優於木-塑複合材料。
木材是千百年來在建築、 工具、 家具、 紙張產業,作為一種天然的纖維基複合材料廣泛應用。近年來,木-塑複合材料 (WPCs)作為木材的替代品而出現,主要用於戶外的甲板。 WPCs中的木材通常來自木材加工業的廢料。WPCs行業不斷地尋找創新的木質纖維替代材料。因為天然木材開採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備受關注。農業廢物(如,小麥秸稈)是一種高度可用的可再生木質纖維素的纖維。這種資源可持續,也比廢木料便宜多了。
然而,天然纖維具有親水性的化學性質,常見的合成聚合物是疏水性的,兩者化學性能的差異讓兩者不相容。此外,木質纖維的主要構成,纖維素分子,之間的氫鍵阻礙了纖維分散至聚合物分子矩陣中,從而影響最終的材料性能。為了克服這些問題,纖維素纖維必須經過預處理和表面改性,改善其分散和其與聚合物基體的相容性。
因此,來自以色列的兩位專家研究了兩步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他們使用「蒸汽閃爆」法來打碎小麥秸稈的纖維素。通過環保的蒸汽閃爆法,從纖維分離出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同時也讓纖維非纖維化,增加他們的長寬比和表面積。接著,他們用矽烷化合物(或者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矽烷(HDS)、AEAPS)對纖維的表面進行化學改性。他們對用小麥秸稈纖維增強的PP複合材料的熱機械性能進行了測試,並與木-塑複合材料進行比較。目標是為木-塑行業找到可持續性的木材替代材料。
因此,他們對比研究了四種類型的小麥秸稈纖維(見表 1)。用全反射紅外光譜法 (ATR-IR)對纖維表面進行化學改性。然後,使用雙混合擠出機生產PP和這些纖維材料的複合材料,並且同時生產一PP 和商業木塵的複合材料做對比用。然而,未經處理的小麥秸稈纖維和PP的複合材料,因為嚴重的熱降解使其不具備可加工性。這些複合材料的組分都是80(PP)比20(纖維)。用於注塑模具製作成標準樣品用於測試它們的熱機械性能。在這裡列出拉伸、 彎曲、衝擊和流變試驗的結果。
簡寫說明:
WF - 未經處理的小麥秸稈纖維
SF - 蒸汽閃爆法處理的小麥秸稈纖維
HF - HDS化學改性的小麥秸稈纖維
AF - AEAPS化學改性的小麥秸稈纖維
ATR-IR紅外光譜結果證實了小麥秸稈纖維如預期的被改性了(見圖1)。蒸汽閃爆法減少了秸稈中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的數量,因而增加了纖維素的含量。
圖 1。
四種類型的小麥秸稈纖維通過全反射紅外光譜法 (ATR-IR) 獲得的衰減光譜 (見表 1 )。光譜證實了改性的小麥秸稈纖維的化學特性。
這些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匯總在圖2。PP的剛度(楊氏模量)都被提高了,木粉增強提升了44%(相比於純PP),小麥秸稈纖維增強提升了48% (以SF樣品為例)。通過AF增強的PP獲得了最好的提升,達到了57%。所有複合材料的彎曲模量也被改善了(與純PP相比,提升了20%至50%)。衝擊強度提升最大的是HF增強的複合材料(達到51%)。能量吸收的機制- 纖維/基體界面分開脫離可能影響到這種增韌效果。
圖 2。
木塵 (WD) 或小麥秸稈纖維增強後,聚丙烯 (PP)的機械性能均顯著提高。PP/x的組分比列:80/20。
通過平行板流變儀測定的220 ° C流變結果見圖3。木粉降低了材料的共混物粘度,因為粉末粒子具有低的縱橫比。相反,因為纖維/纖維、纖維/基體的相互作用,所有三種類型的小麥秸稈纖維使得共混物粘度增加了。在低剪切速率下(圖中的較低頻率),這種趨勢越來越大。在高剪切速率,纖維的影響減小了,基體對粘度的影響增加了。
圖3
220 ° C 平行板流變儀測定材料的共混物粘度 (η#)。PP材料中加入小麥秸稈纖維增加了低剪切率 (較低的頻率)下的共混物粘度。相比之下,添加木粉,黏度下降。
總之,他們研究了作為農業廢料的小麥秸稈纖維經過蒸汽閃爆、化學改性後填充到PP後增強效果。小麥的生長周期短,使得它比木粉更加環保,更具可持續性。改性的秸稈纖維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材料,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PP中加20%的經過化學改性秸稈能顯著提高其熱機械性能,尤其是衝擊強度和楊氏模量。比加20%的木粉的效果相當或者會更好。這項研究的下一步將是改變秸稈纖維與PP和其他聚合物混合的含量,來測定其對熱機械性能的影響。終極目標是將這些複合材料應用到各種領域。
80%
1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