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 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2020-09-21 賽罕環衛發布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發表署名Jim Robbins的文章,題目是:Why Bioplastics Will Not Solve the World’s Plastics Problem(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問題)。文章指出,生物塑料正被業內人士吹捧為解決塑料汙染的方法,但是實際上用植物材料製成的瓶子和包裝可以隨意丟棄然後自然分解消失的想法是錯誤的——回收和再利用塑料才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可口可樂的植物瓶的一部分是生物塑料,被吹捧為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要方法。可口可樂稱之為「植物瓶」——新型的可回收塑料容器,其中30%由甘蔗和其他植物製成,其餘70%由傳統油基塑料製成。可口可樂公司表示,目前植物瓶包裝佔其北美瓶裝量的近三分之一,全球佔7%。但是,製造既便宜又有效的生物塑料仍然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被吹捧為解決塑料問題的重要方法的生物塑料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一次性使用塑料包裝是完美的包裝材料——堅固、輕、多功能、清晰、便宜,能很好地保護產品的新鮮,能經得起軟飲料的酸性和加壓。生物塑料需要複製這些功能,最常用的兩種生物塑料包括PHA和PLA。PHA是聚羥基烷酸鹽(polyhydroxyalkanoate)的縮寫,通常由藻類生長的糖製成;PLA是聚乳酸(polylactic acid)的縮寫,是由玉米和甘蔗等作物中的糖製成的。

PLA的成本是PHA的十分之一,因此更廣泛地用於一次性餐具和各種包裝。PHA用作紙杯內部和醫療應用的塗層。然而,這兩種生物塑料都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因為它們根本無法與傳統塑料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相比較,而且成本也要高得多。全球塑料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美元,生物塑料市場僅有90億美元。


雖然現在使用的兩種生物塑料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並在短時間內重新成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但只有在塑料被收集起來並在嚴格控制的高溫工業設施中才會實現分解。如果生物塑料最終被填埋,沒有足夠的氧氣分解,其影響可以持續幾個世紀,釋放出甲烷(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


即使是100%的植物基瓶子也不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生物塑料不僅能進入環境並需要多年才能分解,而且因為是由植物製成的,生物塑料還伴隨著大規模農業造成的環境問題。用於製造生物塑料的糖類通常來自噴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轉基因作物,這些作物佔用了養活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所需的土地。


許多專家認為,解決塑料廢料的辦法主要不在於開發更好的生物塑料,而在於經濟結構調整,大大增加回收利用的塑料數量。關鍵的一步是讓政府不再承擔回收利用的責任,而是要求使用包裝的企業在回收再利用中發揮主導作用,即「生產者責任延伸」。


《科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現在每年大約有1100萬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比之前的估計多出300萬噸。如果世界繼續保持目前塑料消費量猛增的趨勢,2040年塑料廢料的產量將增加兩倍。解決這一嚴峻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對全球塑料體系進行6000億美元的大規模改革,循環使用和回收塑料。


來源:環衛之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發表署名Jim Robbins的文章,題目是:Why Bioplastics Will Not Solve the World’s Plastics Problem(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問題)。
  • 耶魯大學: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發表署名Jim Robbins的文章,題目是:Why Bioplastics Will Not Solve the World’s Plastics Problem(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問題)。
  • 【「限塑減塑」專欄】耶魯大學署名文章: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發表署名Jim Robbins的文章,題目是:Why Bioplastics Will Not Solve the World’s Plastics Problem(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問題
  • 「「限塑減塑」專欄」耶魯大學署名文章: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網站發表署名Jim Robbins的文章,題目是:Why Bioplastics Will Not Solve the World’s Plastics Problem(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問題
  • 能自動「消失」的塑料:解決海洋塑料汙染新渠道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一屆「率先杯」未來技術創新大賽決賽上,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團隊展示了一種海水中可降解材料,可以有效解決海洋塑料汙染問題。該項目也是最終獲得優勝獎的30個項目之一。  從生物降解塑料得到啟發  塑料垃圾來自於何方?
  • 安倍呼籲解決塑料垃圾造成的海洋汙染問題
    安倍呼籲應該力爭通過技術革新,解決塑料垃圾造成的海洋汙染問題。據報導,安倍在會議上介紹了日本企業在開發「生物降解塑料」方面的努力,稱這一技術通過微生物作用讓塑料在自然界被分解。他指出技術創新將開闢解決汙染問題的道路。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答曰:塑料。塑料的廣泛應用的確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因其難以分解產生的「白色汙染」問題也讓人們撓頭。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常常聽到「某科學家發明可降解塑料,即將解決白色汙染」的科技新聞。最近,以色列科學家也宣稱有了這樣一個重大發現。問題是,如此眾多的「可降解塑料」發明,為何始終沒有把人類從白色汙染的恐怖陰影中救脫出來呢?
  • 白色汙染有望解決?有些生物竟以塑料為食
    ,形成了一塊新的「大陸」,白色汙染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就連在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了塑料汙染,世界上已經沒有純淨之地。而人體中也檢測出了不同種類的微塑料,白色汙染最終也會反噬我們人類。
  • 會吃塑料的毛毛蟲,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
    2017年,當研究人員發現毛毛蟲可能潛在地幫助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塑料廢物時,這種微小的蠟蟲從零變成了英雄。這種生物可以刺破塑料,甚至可以刺破聚乙烯,而聚乙烯是一種常見且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目前堵塞了垃圾填埋場和海洋。
  •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審核-小文說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塑料汙染是規避不了的。從上個世紀塑料誕生之後,人類就對這種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物質愛不釋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的問題逐漸暴露了,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染。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張夢然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一天,不僅是聯合國強化政府應對環境問題的重要媒介,更應反射出全世界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 塑料可以分解了,「白色汙染」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感謝中國科研工作者做出的突破,有了這個塑料降解技術,「白色汙染」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 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與生物基塑料的區別
    但根據生物降解塑料的定義,生物降解塑料應該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降解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和死生物的可降解塑料,所以生物基塑料不能簡單地稱為生物降解塑料,只能在降解性滿足生物降解性要求或其所有成分都是生物降解塑料的情況下才能稱為生物降解塑料。再次,要了解生物基礎和生物分解的區別。生物分解是從塑料廢棄物的環境消費性能角度提出的概念,而生物基是從原料來源角度提出的概念。
  • 塑料成災?依靠生物降解塑料來幫助解決
    北極星固廢網訊:塑料成災在白色汙染有目共睹並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深惡痛絕的今天,白色汙染的源頭——傳統塑料,依然在工業、在農業、在家庭、在商業等各行各業廣泛使用。作為四大支柱材料之一,傳統塑料對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傳統塑料的許多優點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它,越來越不想離開它。依靠人們提高覺悟或關閉塑料生產企業來減少白色汙染是行不通的。
  • 塑料汙染日益嚴重,如何尋找能降解塑料的細菌?選擇培養基篩選
    問題是獲取知識的第一步塑料垃圾汙染了整個世界。人踏足的地方有塑料汙染,人沒有踏足的地方也可能有塑料汙染。君不見很多海洋動物被塑料網困住。它們苦苦掙扎,卻越掙扎越緊,直到死亡的到來。君不見年幼的海龜脖子被纏住。長大後,纏繞它的塑料繩已經深深勒緊在肉裡。那種痛苦,我們是否願意體會?
  • 塑料的循環經濟 塑料降解和回收的生物技術解決方案
    塑料經過大約100年的生產,到現在塑料顆粒幾乎無處不在:在地下水、海洋、空氣和食物鏈中,全世界都在用生物技術方法來解決這一塑料危機。然而,大多數的進展僅限於一種特定類型的塑料,即聚酯,如PET。Ren Wei在《自然催化》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對當前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批判性的討論,並提出了塑料生物循環經濟的策略。為了實現塑料的循環經濟,需要複雜的解決方案。
  • 蟲子以塑料為食震驚學者 網友:白色汙染難題就解決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直以為人們都認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難以降解,甚至有人預言如果不加節制,整個世界都會被這些塑料給覆蓋。如今,學界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為白色汙染治理打開更廣闊的思路。有網友感慨難道棘手的白色汙染難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也有網友質疑,這樣未免也太輕鬆了吧,塑料也分種類的吧。
  • 毛毛蟲能吃塑膠袋 或成解決塑料汙染關鍵
    塑料通常很難分解,塑料垃圾聚積已成為日益嚴峻的汙染難題。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毛蟲可以吃掉塑膠袋,這為治理塑料汙染提供了方向。科學家們表示,蠟螟能生物降解最難分解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他們正在加緊研究蠟螟自然降解塑料背後的化學原理,從而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 超級混合「塑食酶」為解決塑料汙染問題帶來新希望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主要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衣物和地毯等。它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塑食酶」PETase可以在短短幾天內將PET分解成構築塊,使其進入循環製造過程。這對於減少塑料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重要意義。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本報記者 趙漢斌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被稱為「白色汙染」。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最為明顯。據《科學》雜誌報導,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被衝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