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人造皮膚或可製造出真正的智能假肢和智慧機器人

2020-09-09 青島中科祥雲大數據

近日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可以像真實皮膚那樣對外界帶來的疼痛產生反應,通過模仿人體的即時反饋響應,可以 「複製」 人類皮膚感知疼痛的方式,並能以與神經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相同速度對疼痛感覺做出反應。

這項技術為更好的修復術、更智能的機器人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先進智能系統》(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雜誌上,並申請了臨時專利,由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研發。

(來源:Wiley Online Library)

首席研究員 Madhu Bhaskaran 教授表示,這種疼痛感知原型是朝著下一代生物醫學技術和智慧機器人的重大進步。

皮膚,是人類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具有非常複雜的功能,可以在受到任何傷害時發送快速警報信號。雖然我們一直可以通過皮膚來感知事物,但疼痛反應只是在某個特定時刻才會發生,比如當我們觸摸太熱或太尖銳的東西時。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電子技術能夠真實地模擬人類的疼痛感。

這款人造皮膚突破了這一狀況,當壓力、溫度達到令人痛苦的閾值時,它會立即做出反應。

在 Bhaskaran 看來,這是未來先進反饋系統發展的關鍵一步,人類或許可以藉助這項技術製造出真正的智能假肢和智慧機器人。

圖 | 電子皮膚原型(來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此外,除了疼痛感知原型,該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使用可伸縮電子產品的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感知溫度和壓力的變化,並做出反應。

Bhaskaran 是 RMIT 功能材料和微系統小組的負責人之一,他表示,設計這三種功能原型,是為了以電子形式傳遞皮膚感知能力的關鍵特徵。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突破與發展,當傳統方法不可行時,可伸縮人造皮膚有可能成為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未來選擇。「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探索,從而將這項技術整合到生物醫學應用中,如今生物相容性、類皮膚伸縮性等基本原理都已經具備了。」

圖 | 電子皮膚的概念圖(來源:Ella Maru Studio)

這項研究主要結合了該團隊此前申請的 3 項專利技術,即可伸縮電子設備、溫度反應塗層和電子記憶細胞

可伸縮電子設備如貼紙一樣薄,它將氧化材料與生物相容的矽結合在一起,提供透明的、不易破損的、可穿戴的電子產品;溫度反應塗層是一種比人的頭髮還要薄 1000 倍的自修飾塗層,其所用材料可以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電子記憶細胞則可以模仿大腦使用長期記憶,來回憶和保留以前信息。

其中,壓力傳感器原型結合了可伸縮電子設備和長期電子記憶細胞,熱傳感器結合了溫度反應塗層和電子記憶細胞,而疼痛傳感器則集成了所有以上三種技術。

對此,醫學博士 Ataur Rahman 表示,當壓力、熱量或疼痛達到一定的閾值時,每個原型內的記憶細胞都會觸發一個反應。「實際上,我們已經通過複製人體神經元、神經通路和感受器等複雜系統的關鍵特徵,研發出了第一個電子軀體傳感器,我們可以藉此感知感官的刺激。」

雖然利用一些現有技術,可以通過電信號來模擬不同程度的疼痛,但這款人造皮膚可以對真實的機械壓力、溫度和疼痛做出反應,並發出正確的電子響應。這就意味著,這款人造皮膚可以分辨出手指輕輕觸碰別針和用別針刺傷自己這兩者之間的區別,而之前的電子設備是無法做到的。

相關焦點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可感知即時疼痛,或用於皮膚移植和智慧機器人
    導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的電子人造皮膚可以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人造皮膚為改進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開了大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電子人造皮膚,可以像真實的皮膚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人造皮膚為改進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開了大門。研究人員表示,該原型設備可以以電子方式複製人類皮膚感知疼痛。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可感知即時疼痛,皮膚移植、修復和智慧機器人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以像真實皮膚那樣對疼痛產生反應的電子人造皮膚,通過模仿人體的即時反饋響應,可以 「複製」 人類皮膚感知疼痛的方式,並能以與神經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相同速度對疼痛感覺做出反應。這項技術為更好的修復術、更智能的機器人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新型電子皮膚如何感應疼痛?如何助力智能假肢和皮膚移植?
    皮膚是我們最大的器官,由複雜的感官組成,不斷監測任何可能引起我們疼痛的東西。如今,研究人員通過新技術複製了這一功能——電子人造皮膚。  電子人造皮膚對疼痛刺激的反應就像真實的皮膚一樣,並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和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鋪平了道路。
  • 這種電子皮膚具有觸覺,可用於機器人或假肢
    據悉,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研發出一種電子皮膚,可用於機器人或者假肢,使其具有觸覺,這種皮膚被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的人造皮膚,由一個傳感器網絡通過單根電導體連接而成。科學家團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出這種電子皮膚,它可以用於機器人或假肢,以重新創造一種感覺疼痛、溫度、形狀和質地的觸覺。
  • 科學家製造出可以讓機器人和假肢產生觸覺的電子皮膚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據外媒報導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科學家團隊製造出可以在機器人和假肢中使用的電子皮膚,可以實現類似於人的觸覺。據介紹,電子皮膚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通過單個電導體連接的傳感器網絡組成。
  • 讓人造皮膚更智能的「女魔術師」——華人科學家鮑哲南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天下人物)讓人造皮膚更智能的「女魔術師」——華人科學家鮑哲南新華社記者楊駿 張曼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女教授鮑哲南團隊在柔性電子領域實現了製造工藝的飛躍,使得人造皮膚的感應和計算能力更強,智能性更高。
  • 未來機器人也會怕疼?最新研究:新型電子皮膚可對疼痛做出及時反應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具有與人類皮膚相同感覺功能的電子皮膚可能對機器人和醫療設備領域有重大意義。據報導,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它可以像真實皮膚一樣對疼痛刺激做出反應。
  • 人造神經系統為假肢和機器人提供觸感
    原標題:人造神經系統為假肢和機器人提供觸感 美國史丹福大學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造感覺神經系統,可以激活蟑螂的抽搐反射,還能識別盲文字母。相關文章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這項為假肢創造人造皮膚的工作,是恢復截肢者感覺的第一步,也許有一天可以為機器人提供一些反射能力。 該成果模仿了皮膚如何伸展、修復自身的過程,它像智能感官網絡一樣,不僅知道如何將愉快的感覺傳遞給大腦,還知道什麼時候命令肌肉做出反射性的及時決定。
  • 未來機器人一定要100%像人?研究:皮膚可對疼痛做出及時反應
    具有與人類皮膚相同感覺功能的電子皮膚可能對機器人和醫療設備領域有重大意義。據報導,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它可以像真實皮膚一樣對疼痛刺激做出反應。這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和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具有感知功能的電子皮膚問世,機器人也能感覺到疼痛了
    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可讓機器人和假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感到疼痛的電子皮膚。例如,這些技術可以讓那些使用義肢的人感覺到撞擊、割傷、灼熱和刺痛等感覺,從而使其規避潛在的危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人造皮膚,它能像真實皮膚一樣對疼痛刺激做出反應,以前所未有的細節複製痛苦刺激的反饋迴路。並且能夠區分疼痛的嚴重程度。研究人員認為這是邁向智能機器和假肢的重要一步。這項研究已發表在《高級智能系統》(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雜誌。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 可感知即時疼痛
    這項技術為更好的修復術、更智能的機器人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先進智能系統》(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雜誌上,並申請了臨時專利,由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研發。
  • 為可拉伸電子皮膚創建人造體感器:模擬壓力,溫度和疼痛感
    人造體感器:壓力,溫度和觸覺的真實刺激做出響應的體感傳感器的電子皮膚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可以像真實皮膚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的電子人工皮膚,從而為更好的修復技術,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和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開闢了道路
  • 新的電子皮膚創新賦予機器人和假肢一種特殊的觸覺
    由於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是一種人工神經系統,機器人和假肢裝置可能很快就會擁有相當於或優於人類皮膚的觸覺。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的電子皮膚系統已經實現了超高的響應性和對損傷的穩健性,並可以與任何類型的傳感器皮膚層配對,以作為電子皮膚的有效功能。
  • 新型電子皮膚問世!可感知即時疼痛,或用於皮膚移植、修復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以像真實皮膚那樣對疼痛產生反應的電子人造皮膚,通過模仿人體的即時反饋響應,可以 「複製」 人類皮膚感知疼痛的方式,並能以與神經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相同速度對疼痛感覺做出反應。這項技術為更好的修復術、更智能的機器人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RMIT開發出可感知細微的疼痛、熱量和壓力等級的機器人皮膚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像真實皮膚一樣對疼痛等刺激作出反應的機器人皮膚。
  • 可感知疼痛的電子皮膚,可能成為「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一種選擇
    [釘科技編譯] 根據《roboticsandautomationnews》消息: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夠對疼痛做出反應的人造電子皮膚。這標誌著下一代生物醫學技術、智能修復技術甚至智慧機器人技術的重大進步。
  • 鮑哲南:人造電子皮膚不是幻想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馬南)現實版「畫皮」,皮膚也能私人訂製——她領導研製的「靈敏」人造皮膚又創造了新的裡程碑,極大推動了機器人科學、人類皮膚移植術以及假肢感知力領域的進步。在未來,她還將繼續賦能人造皮膚,「讓人類更加人性化。」
  • 新研究:新型電子皮膚有人類一樣的疼痛和觸感,並能即時作出反應
    新型電子皮膚有人類一樣的疼痛和觸感,並能即時作出反應研究人員研發了像真皮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的電子人造皮膚,這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和非侵入性替代品鋪平了道路首席研究員馬杜·巴斯卡蘭(Madhu Bhaskaran)教授說,疼痛感應原型是向下一代生物醫學技術和智慧機器人技術邁出的重要一步。巴斯卡蘭說,「皮膚是我們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具有複雜的功能,可以在發生任何損傷時發出快速火警信號。」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感覺」疼痛的電子皮膚
    玩懂手機網 9 月 8 日資訊,創建人造皮膚的概念並不新鮮,讓這些皮膚 「感覺」 或者接觸到什麼東西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 RMIT 的研究人員又在這些基礎上前進了一步,開發出了可以明顯帶來疼痛感的電子人造皮膚。
  • 開發了一種新的電子皮膚,使機器人也能「感到痛苦」
    首席研究員Madhu Bhaskaran教授說,電子皮膚原型是邁向下一代生物醫學技術和智慧機器人技術的「重大進步」。Bhaskaran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其複雜功能旨在在發生任何傷害時發送速射警告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