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9月24日至9月26日,在外灘,這一傳統金融的發源地,上海舉辦了一場全球範圍內最高級別的金融科技盛會——外灘大會。
英國智庫Z/Yen集團最新發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在金融科技環節,上海表現突出,連續4期排名前三。
而這場永久落戶上海的盛會被寄予厚望,已被外界視作上海繼陸家嘴論壇、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之後又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這場大會也引來包括銀行、基金、信託以及一大批優質的金融科技企業的踴躍參加。《國際金融報》記者帶你走進外灘大會,去領略銀行領域的科技性、趣味性、惠民性。
科技感+趣味性
在這次外灘大會展區的走訪中,留給記者最深刻印象的是,科技感+趣味性。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 攝
近年來,銀行業不斷地在為突破物理限制做努力。在浦發銀行展區,記者看到,該行帶來了「浦惠座艙」的體驗設備。據悉,它能夠將智能交互、生物識別、金融介質識別、票據鑑真、全息成像、遠程接入等技術融合在方寸之間,為中小企業客戶能夠提供7*24小時全天候金融服務,突破傳統銀行網點的物理限制,做到貫穿全時域的智聯服務。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 攝
「嘭~」的一聲,機艙門打開,記者坐進艙內座位,機器立即便能夠識別出人物並給予自動關門服務。與此同時,屏幕上出現了一位智能客服人員,對辦理業務流程給予講解及指引,在交互過程中可謂反應非常敏銳,操作流程不僅流暢,還充滿趣味性及新奇感。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 攝
「我們以打造『全景銀行』為核心理念,將居民的各種生活場景也在不斷地融入銀行的業務範疇中。」在會場,浦發銀行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其生態圈——該行連結了喜馬拉雅、餓了麼、春秋航空、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眾多平臺,從用戶的購物、教育閱讀、居住出行、惠民購物等多方位場景提供金融服務。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 攝
在科技領域的參會者程鵬(化名)看來,外灘大會讓更多消費者能夠對未來銀行提供的服務有新的認識與了解。「從IT從業者角度來看,它能夠讓我們知道現在銀行科技所能夠達到的程度。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未來銀行到底還能提供哪些金融服務,獲得更為具體豐富的想像空間」。
更注重便民惠民
辦理銀行業務給予積分及購物優惠,是銀行拓展業務最常用的手段。
不過,現場參會者張明(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銀行辦過很多業務,也獲得過不少積分獎勵,但在商城兌換的產品價格有高於市場價格的情況出現。
多年來,銀行業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更加便民惠民。在郵儲銀行展區,最大的感受便是「接地氣」。現場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在該行辦理信用卡,截至今年12月31日,任意首刷均贈送價值100元的京東卡、或者加油卡,以及盒馬生鮮、全國話費卡。「我們給予消費者贈禮的最大特色是,更為注重它的實用及便民性」。
據記者對其郵儲生活APP禮品的觀察,以飲用水、洗衣液、吹風機、燜燒杯以及食品零食等的商品為主,從價格上也較為惠民並較市場價格較為低廉,500g洗衣液僅6.9元。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不需要再考慮辦卡問題也能享受到不同銀行的金融服務與體驗。展區中的江蘇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現在很多消費者困擾於需要辦理對應銀行的儲蓄卡才能夠購買理財及兌換積分等,即使非我行發行的卡片,也能購買金融產品。」
除此之外,上海銀行也展示了其手機銀行6.0的四大亮點。據悉,上海銀行全新升級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針對理財管理客戶還提供了如適應老年人生活、適用信用卡客戶、財富尊享、以及通用的精誠至上共四個版本,並引入多項前言科技將財富管理升級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阿里動物園飛來「大山雀」
在外灘大會上還有一大看點——衛星遙感技術將在農村金融領域全面商用。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一個將衛星遙感技術運用於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
據了解,這套以衛星遙感技術為特色的農村金融風控系統,內部代號為「大山雀」,它也成為「阿里動物園」裡,繼平頭哥、犀牛(新製造)、小蠻驢(新物流機器人)之後,又一位技術仔。
作為該技術運用者的網商銀行表示,全面商用的第一步,是在全國690餘個涉農縣區率先推廣該技術,覆蓋全國1/3的涉農縣區,在試用期,已經有超過5萬農戶使用和受益。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嘉辛 攝
多年來困擾農村貸款難的最大痛點在於,銀行很難知道農戶的資產及耕地產量及價值等問題。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風險總監顧欣欣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通過人工勘查肯定不現實,農村地廣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筆貸款僅人力勘查成本就達到幾百上千元。」
幸運的是,這種難題在科技的作用下順利迎來解決。據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首席算法專家王劍介紹,現在通過此項技術,農戶只需拿著手機,繞地走一圈,或者在支付寶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圖上圈出來,衛星便能夠準確地識別出地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並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麥、花生等多種作物的區別。「目前準確率已達到93%以上。農戶圈出的地塊是否準確,也可以和農戶在政府機構登記的土地流轉、農業保險等數據進行交叉驗證」。
「有了這個關鍵信息,再結合氣候、行業景氣度等情況,通過幾十個風控模型,就可以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額度與合理的還款周期。」顧欣欣介紹說。
記者 馬嘉辛
編輯 陳偲
責任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