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職場PUA」這個詞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
起因是前火箭少女101組合的隊長Yamy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長文,曝光了所屬經紀公司的一段會議錄音。消息發出後迅速佔據了微博熱搜榜榜首。
錄音中,經紀公司老闆徐明朝當眾對Yamy的外貌、衣著甚至才藝進行了辱罵和攻擊——「醜不自知」、「穿得像刺蝟」、「有毛病」、「娘炮」。
▲部分錄音記錄
這些帶有明顯針對性的羞辱語言對於Yamy而言並不是第一次。
在成為公司旗下藝人的兩年時間裡,老闆徐明朝對她進行了反覆的語言打壓:一時說她有優勢,一時說她沒有一點價值。
人的情緒就像一根鐵絲,當這根「鐵絲」被不停地用極端化的蹂躪去折磨,左邊扭一下,右邊扭一下,長此以往,這根「鐵絲」也在走向崩潰斷裂。
「恐懼和自卑讓我選擇性屏蔽了早已存在的傷害,讓我整日活在自我懷疑中難以自拔。」
Yamy,這個曾經在創造101舞臺上自信酷炫的單眼皮女孩,在這一遍又一遍的語言刺激下逐漸自卑,失去原有的光芒。
網友在對Yamy的遭遇表示憤怒的同時,相關的話題也在迅速發酵。
事實上,PUA(全稱Pick-up Artist)是指以性關係為最終目的的男性騙異性的搭訕手段,分為速推和精神控制等流派。
在一定程度上,PUA和精神操縱是存在差別的,後者僅是PUA達成目標的一個手段。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更為貼切的詞語形容Yamy事件中出現的操縱、控制和貶低他人的行為——「煤氣燈效應」(Gaslight Effect)。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從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美國耶魯大學應用心理學分析師羅賓·斯特恩博士根據自己多年的心理學臨床經驗,撰寫了《煤氣燈效應》,對於如何識別、破解情感操縱做了詳細的研究和解答。
「煤氣燈效應」又被稱為認知否定,來自由兩人共同構成的一種關係:一方是煤氣燈操縱者,另一方則為被操縱者,即受害方。
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極具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最後達到控制受害者的思想行為的目的。
該名稱來源於一部1944年的老電影《煤氣燈下》。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年輕脆弱的女歌手被丈夫逐漸控制、逼瘋的故事:
▲1944年電影《煤氣燈下》
丈夫格雷戈裡為了侵吞寶拉繼承的大筆遺產,一直企圖把她逼瘋——他不停地說寶拉生病了,而且經常變換房間裡的擺設,甚至刻意地操縱煤氣燈,讓寶拉看著煤氣燈莫名其妙地忽明忽暗。在丈夫邪惡計劃的實施下, 寶拉感到困惑和害怕,而格雷戈裡卻一再表示她已經精神錯亂。寶拉開始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懷疑自己,就越困惑、越歇斯底裡,逐步成為格雷戈裡口中那個脆弱的、迷失方向的人。
「煤氣燈操縱」沒有性別限定,在任何類型的人際關係中都有可能出現。與此同時,它也是一種陰險的情感虐待和操縱形式,很難識別,甚至很難擺脫。
「我需要他,我僅靠自己肯定不行…」
「沒有他的肯定,我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
或許你自己尚未意識得到自己的改變,但若你內心出現一丁點這樣類似的想法,那麼你就極容易會遭遇煤氣燈操縱。
你被煤氣燈操縱了嗎?
試試啟動你的煤氣燈檢測雷達查看這20個報警信號——
情感操縱自查表●●
// 1
|你反覆質疑自己。
// 2
|你每天數十次地問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 3
|你經常在工作的時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 4
|你總在向父母、男友和領導道歉。
// 5
|你經常考慮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友、妻子、員工、朋友或女兒。
// 6
|你想不明白,為什麼生活裡有那麼多精彩的事,你卻總是不夠開心。
// 7
|你給自己買衣服、給自己的公寓買家具,或者買其他的個人用品時,腦子裡卻一直考慮的是他喜歡什麼,而不是自己喜歡什麼。
// 8
|你經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為伴侶找藉口。
// 9
|你發現自己開始對朋友和家人隱瞞某些信息,這樣你就不用再對他們解釋,或者在他們面前找藉口。
//10
|你知道出了嚴重的問題,但你就是沒辦法表達清楚,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
|為了躲避伴侶貶低你的言語和對現實的扭曲,你開始撒謊。
//12
|你連簡單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
|你在閒談時也要三思。
//14
|在伴侶回家之前,你會先在腦子裡過一遍自己這一天做錯了哪些事情。
//15
|你覺得自己現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的你更自信、更愛玩、更放鬆。
//16
|你開始通過丈夫的秘書和他對話,這樣你就不用直接告訴他那些可能會讓他不開心的事。
//17
|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18
|你的孩子開始在你的伴侶面前保護你。
//19
|你發現開始對一向相處愉快的人發火。
// 20
|你感到絕望,鬱鬱寡歡。
▲上下滑動查看「煤氣燈檢測雷達」
摘編自《煤氣燈效應》
這20條檢測法則概括起來就是:無力感+孤獨感+高強度投入+自我質疑+情緒操控
煤氣燈操縱不一定包含以上列舉的所有經歷和感覺,但當你同時遇到其中任意多項情況時,一定要停下來認真想想,是不是遭遇了煤氣燈效應。
人之所以為人,首先是因為人是獨立的、有自我意識的個體。而「煤氣燈效應」的存在恰恰是以打擊、摧毀個人心理防線為基礎的心理操控和虐待,讓人失去自我,信念崩塌,變得自卑、焦慮、退縮,甚至失去希望。
一個人在感情中,一旦被情感操控,後果比你想像的可能還要嚴重得多。
「煤氣燈操縱在你生活中出現的比重越來越大,它佔據你的思想,控制你的情緒。最後,你陷入了完全的抑鬱狀態,看不到希望也感受不到快樂,甚至無法記起以前的自己——那個有著獨立觀點和自我認知的人。」
沒有人願意成為被「煤氣燈」操縱的受害者。
但事實上,由於煤氣燈效應的逐漸性和隱匿性,讓人往往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煤氣燈效應利用了我們最深的恐懼, 最急切的擔憂,以及內心深處對被理解、被欣賞和被愛的渴望。
當我們信任的、尊重的或愛的人以非常確信的方式說話——尤其當他的話有些許道理,又或者觸及了我們對愛的渴求時——很難不去相信他。
羅賓·斯特恩博士認為,煤氣燈操縱通常都是按階段進行的。
第一階段是「不相信」。在這一階段中,對方對你說了一些非常離譜甚至傷害了你的話,但你並不在意,認為對方可能只是開了個玩笑。
第二階段是「辯解」。面對對方的言語打壓,你開始變得在乎起來,並不斷為自己辯解,意圖找出對方言行中的錯誤,並讓對方認可你。
第三階段是「壓抑」。對方依舊採取言語打壓,而你卻開始因為上一階段的辯解而產生疲倦心態,連爭論的力氣都沒有了,甚至開始產生「會不會他是對的,而我是錯的」這樣的想法。
煤氣燈操縱可能停留在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也可能在這兩個階段之間反覆,這已經夠痛苦的了。
當煤氣燈操縱推進到第三階段時,後果就真的不堪設想了。此時,你已經看不到希望,覺得自己無藥可救、毫無快樂可言,連最簡單的小事也拿不定主意——
「他明明很重要,為什麼面對他的我卻那麼痛苦?」
「為什麼生活中那麼多精彩的事情,我卻總是不開心?」
「為什麼我連簡單的事情也拿不定主意?」
「為什麼我覺得現在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以前的我自信、開朗、快樂,為何現在卻變得身心疲憊、話都不想說呢?」
……
你仿佛迷失在一片巨大的、未知的沙漠裡,既沒有地圖也看不到路標。你幾乎已經記不起以前的那個自己。你只知道,某個環節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可能你就是癥結。
「人生最痛苦的時刻也許就是你意識到與以前那個最好的自己——真實的自己,遙不可及的時候。你失去自信、自尊、主見和勇氣,最糟糕的是,你失去了快樂。你只想得到煤氣燈操縱者的認可。」
煤氣燈效應就像是一場雙人探戈。
也許你的生活中出現了意圖實施「情感操縱」的人,但只有你把對方過度理想化,並極其渴望獲得其認可時,即自願被「情感操縱」,煤氣燈效應才會真正生效。
在煤氣燈效應這場雙人探戈中,雙方缺一不可。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意味著——在面對「情感操控」,我們並非無能為力。
調動自己關掉煤氣的六點計劃:
明確問題
對自己有同情心
允許自己做出犧牲或讓步
面對自己的真情實感
給予自己力量
跨出一小步,改善你的生活。一步步走下去。
煤氣燈操縱者有很多種類型,魅力型、好人型、甚至威脅型。但無論是哪一種,只要你想要擺脫,那只需要理解最核心的一點:
「你已經是個優秀的、有能力的、招人喜愛的人,不需要一個理想化的伴侶的認可。」
簡而言之,就是「我最棒」、「我最強」、「我最美」。
當你意識到你不需要別人就可以給自己下定義時——也就是無論煤氣燈操縱者怎麼想,你都是個有價值、值得愛的人——你便踏出了通往自由的第一步。
因為你知道自己有權享受被愛以及美好的生活,所以能夠看清現實,拒絕向煤氣燈操縱者的無情批評、苛刻命令和控制行為讓步。
就像Yamy說的:「我是什麼不重要,我最重要。」
▲Yamy微博截圖
主動要求解約,離開讓自己不適的人與環境——應該慶幸,Yamy站出來了,這是她採取的自救。
所有健康的關係都建立在平等、尊重和愛的基礎上。
以打擊、摧毀他人心理防線為基礎的情感操控都應該被及時制止,而不是選擇以愛為名、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去把這種行為合理化。
你的心在你那裡,只有你才能決定自己活著的意義,而不要讓他人的言語成為指向自己的利器。
關掉「煤氣」的五種方法:
分清真相不曲解
判斷兩人的對話是不是權力的爭奪,如果是,就退出
識別你觸發煤氣燈操縱的行為,也識別他的
關注你的感受,而不是「對」與「錯」
切記,你無法控制任何人的意見——即使你是對的!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或多或少正在在遭受精神操控,不要過度內疚恐懼,請勇敢尋求幫助,必要時務必進行心理諮詢。
「情感操控」這場噩夢,只有靠你自己終結。只有當你願意離開的時候,你才有可能改變煤氣燈操縱式的關係。
當你開始「自救」,別人才有機會幫助到你,讓陽光重新溫暖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