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於我們大陸的南部,總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公裡,而被九斷線包圍的區域屬於我國的領海範圍,面積約為210萬平方公裡。
南海是我國重要的海島、珊瑚礁和紅樹林等熱帶生態系統的分布區域。
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無論是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這些由眾多島礁形成的群島,從外形上看幾乎都是環狀的,這是如何形成的呢?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環礁的現代定義把它描述為一個環形礁,它包圍了一個瀉湖,在這個瀉湖中沒有凸起的陸地伸入水體。環礁大部分被海浪隱藏,裡面經常有一些沉船和船隻。
環礁的發展始於水下火山的爆發。當這座火山爆發時,它會將熔巖噴到海底。當它繼續噴發時,海山的海拔會升高,最終會露出水面。這座火山的頂部就是眾所周知的海洋島。
環礁形成的下一階段涉及被稱為珊瑚的微小海洋動物。這些珊瑚開始在這些島嶼周圍建造珊瑚礁,形成堅硬的石灰石外骨骼。在這一點上,珊瑚礁被稱為邊緣礁,圍繞著水面下的島嶼。
珊瑚屍體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鈣等成分,以珊瑚泥或者珊瑚砂的形式堆積在一起,形成島嶼的基部,然後在基部又有大量的珊瑚生長,久而久之形成接近海平面的島礁,在低潮時甚至可以露出海面。
珊瑚島根據距離陸地的遠近,又可以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形態,其中環礁主要是距離陸地較遠、處於海洋中部的珊瑚島,經常以群島的形式分布,我國南海中的群島多數是這種珊瑚島。
南海的大部分島嶼,都屬於珊瑚島。從以上珊瑚島的形成原因、以及所受海水侵蝕力的分析來看,它們之所以形成環形,主要是在海水流動的階段定向和持續侵蝕作用共同形成的。
能夠建造珊瑚礁的珊瑚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的溫暖水域。因此,環礁只能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找到,這就是南海多珊瑚島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