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廁:城市文明的名片

2020-11-28 環球網旅遊頻道

近日,新北市政府舉行一年一度的「清潔周」活動,隆重表彰了50家獲得「金質公廁獎」的單位和大專院校。不久前,臺北市政府也舉辦了類似的活動,隆重表彰了在2017年度表現優異的45個績優單位和績優單位推薦的45名清潔人員。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廁所是個藏汙納垢的地方,上不得臺面的話題,更談不上有什麼學問。多年來,在臺灣有識之士的不斷努力下,臺灣公廁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民眾對廁所的刻板印象得到扭轉,對如廁環境的要求逐步提高。自2007年推出「推動臺灣公廁整潔質量提升計劃」後,臺灣環保部門自2018年起實施「公廁更新七年計劃」,準備逐步改善全臺5000座公廁。公廁,已經成為臺灣社會最受關注的公共議題之一。

精細管理,嚴格監管

空間明亮無異味,地面整潔無髒汙,設施齊全無缺損,這大概是多數人對臺北公廁最直觀的印象。

「廁所門板損壞每處扣10分,小便器漏水每處扣5分,有兒童安全座椅加5分……」臺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的科長崔浩志每天上班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查看下屬的公廁管理隊提交的前一天公廁清潔情況檢查表。在每一張A4大小的檢查表上,密布著14個扣分項目和4個加分項目,最後打出總分來為每一個公廁評級。臺北市環保局監管著全市11140座公廁,像這樣的檢查表,崔浩志每個月要看3000多份。

目前,臺北市公廁管理隊負責全市公廁清潔檢查的專職工作人員不到20位,如何應對1萬多座公廁的監管任務?「答案就是分級監管。」崔浩志解釋,檢查成績在95分以上的每6個月才稽查一次,而得分在75分以下的不僅管理方要被處以最高6000元(新臺幣,下同)的罰款,還將面臨至少每周1次的稽查,直至達標。為便於跟蹤管理,市區內的1萬多座公廁被分成15大類別,每個公廁都有唯一的編號,其主管機關、管理單位和過往表現皆記錄在案。根據2017年12月的統計數據,全市99.6%的公廁評級在優等(即85分)以上,僅有一家市場類公廁被開了罰單。

有罰必有獎,臺北市環保局在建立公廁榮譽體系上下了不少功夫。除了每年按大類表彰績優單位和清潔人員,自2015年起又推出了「貼心公廁」制度,引導公廁管理者進一步在服務細節上下功夫,推廣使用馬桶坐墊紙或坐墊消毒液,並作為「特優等」評定的必要指標。經過2年推廣,目前臺北市列管的6277座座式馬桶公廁中,已完成6188座「貼心公廁」,平均設置率達98.58%。「公廁管理每一處細節的進步,都靠這樣具體的政策去一點一點推動。」崔浩志說。

社會力量深度參與

如果說政府主管部門是推動公廁文明的一隻推手,另一隻推手則是各類社會組織。

由黃世孟擔任理事長的臺灣衛浴文化協會,多年來致力於公廁建設和管理的研究、宣導和諮詢工作,也是臺北等市開展公廁評優的實施單位。作為資深高校建築系教授,已經69歲的黃世孟對公廁文明有著更深刻理解。「一座理想的公廁,首先是要在建築設計、選料施工上過關,之後才是清潔管理。」在他看來,公廁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建築,有著獨特的設計和建造規律。

2010年1月,受臺灣政府營建部門委託,臺灣衛浴文化協會的專家們制定了臺灣首部《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自此,臺灣公廁建設有了具體細緻的施工標準。這本40多頁的《手冊》幾乎主要由圖例和數字組成,內容詳盡細緻,如:蹲式廁間應儘量採用長度70釐米以上的直角收邊型蹲式便器,其施工方式應為嵌入式收邊,並與地面地磚齊平;小便器下方應鋪設深度48至50釐米的深色腳踏鋪面,其材質應具有不吸水、耐酸性、容易清潔等特性……「每一處設計細節都關乎如廁體驗和清潔保養,這一步做好了,後期管理就要輕鬆很多。」讓黃世孟感到欣慰的是,自2010年《手冊》推出以來,新建公廁大多以此為參考,一些單位甚至將其作為工程驗收的標準。下一步,黃世孟希望能夠完善無性別公廁的設計,進一步完善《手冊》。

對公廁清潔有著更直接影響的是一線清潔人員,而這些人又絕大多數受僱於各類清潔公司。臺北市清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蘇柏園透露,在臺灣各級政府大規模推動公廁改革之前,臺灣即已存在較為成熟的清潔服務行業。大大小小的清潔公司以招投標的方式承包公營私營機構的清潔業務,僅臺北市清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的會員單位就有約150家。

現年66歲的陳榮韻所在的公司5年前中標臺北車站捷運站的清潔業務,她被派過來負責兩個公廁的早班清潔。「一般情況下每隔10分鐘就得做一次清潔,高峰期的時候都是五六分鐘一次,才能基本確保清潔。」陳榮韻表示,做車站公廁清潔少有人會偷懶,值班站長几乎每隔一個小時就要過來巡查一遍。在每一個公廁的入口處都貼著一張「車站廁所清潔檢查表」,值班站長對照檢查標準給清潔員「打鉤」或者「打叉」。陳榮韻說,如果被「打叉」一次,她就要被扣500元錢,被投訴的話甚至可能會被公司辭退。「與過去各單位自行僱用清潔人員的模式相比,這種有著明確契約關係的模式會更公平、更有效率。」 蘇柏園說。

資金是基礎,重視是關鍵

據臺北市清潔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的統計顯示,臺北市一般清潔人員的月薪在2.2萬至2.5萬元之間。由於薪資不高,只能吸引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參與,往往培訓3天就獨自作業了。「清潔也是技術活,哪些材料用酸性清潔液哪些用鹼性,不是靠簡單培訓就能掌握的。」蘇柏園告訴記者,為了提升清潔行業的技術水準,公會正在逐步推廣清潔從業人員資質認證。滿足一定受訓時間,通過考試,即可獲得技術人員、C級技師、B級技師、A級技師認證,獲得認證後,日薪亦可由1200元逐級遞增至1800元。他說,像公廁清潔目前這種低薪低技術的狀況很難持續,我們努力把服務質量提上去,業主單位才肯多付費,形成業主、公廁和員工的多贏局面。

要形成多贏局面,對業主單位和公共財政而言最難過的便是「錢關」。以臺北大眾捷運公司為例,公司每年要花5.2億元維護117個車站的公廁,光衛生紙就要花2000萬元,還有各式用具、消毒液等消耗品及垃圾清運費5000萬餘元,其餘則是人事費用。新北市蘆洲區公廁過去提供衛生紙,後因為衛生紙頻繁失竊,地方政府無力負擔,已不提供免費衛生紙,間接提高了公廁維護整潔的難度。

臺灣《聯合報》去年6月所做的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全臺各縣市乾淨印象排名前6位的都是財政較為寬裕的大市。對於像嘉義縣這樣財政狀況較差的縣市而言,投入改善公廁未免顯得有些「奢侈」。全縣列管公廁2641座,扣除小區團體認養108座,還有2533座,政府財政無力編列公廁改善經費,只能由各管理單位自行維護。「有錢不一定能做好,但沒錢卻肯定做不好。」嘉義縣環保局一位陳姓工作人員無奈表示。

不過,蘇柏園並不認同潔淨公廁是發達城市的「奢侈品」這種說法。「算總帳的話,在公廁上投入絕不是虧本買賣。」蘇柏園解釋,公廁文明是一個城市重要的軟體,對改善居住環境,吸引遊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即使算經濟帳,設計合理、保養得當的公廁也比一般公廁有著更長的使用壽命,且公廁越乾淨、市民越愛惜,維護成本越低,財政總體投入不見得會增加。「雖然大家看起來都很重視公廁了,但真正的障礙不是資金仍是人們的觀念。」蘇柏園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01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蘭州:歷史文化"積澱"城市名片 20多年的文明風雨路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我國城市的最高榮譽。而奮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升文明素質,促進一個城市健康全面發展的過程,更是塑造一個城市形象的過程。從2009年我市啟動新一輪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在人文、民生、教育和美化優化城市環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的背後,原來是……
    ,四會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肇慶人民拿到了翹首以盼的「金字招牌」。,並破格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次年正式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步伐,並於今年,德慶縣對城區公廁進行改造,公廁外部用青磚瓦裝飾,內部簡約清亮、配套設施齊全,每天都有管理員負責衛生保潔及設施維護,
  • 變成亭廊藏身綠化 裝上電子鼻自動聞氣 新奇公廁體現城市溫度
    原標題:變成「亭廊」藏身綠化,裝上「電子鼻」自動聞氣,這些新奇公廁體現城市溫度    外觀上是一座綠意盎然的亭廊「第一次看到以鋼架結構作為外觀的公廁,感覺很新鮮,公廁周邊綠植環繞,環境清幽。」市民張老伯說。
  • 斑馬線上折射出的文明之光——凱裡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
    2002年,凱裡市以"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活動拉開序幕。凱裡的文明城市創建之旅也由此出發。  活動以"斑馬線"為代表的交通文明為突破口,由市委書記親自擔任"凱裡市文明暢通工程指揮部"的指揮長,全市幹部職工、學生、志願者齊上陣,狠抓交通文明。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個和諧、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良好局面為"文明城市"創建添上了"第一片瓦"。  一石掀起千層浪。
  • 從簡陋到融入各具特色的城市符號,公廁變身拍照打卡地
    優化空間布局、增加蹲位數、擴展第三衛生間功能、引入智能設備……近日,北碚區多所城市公廁提檔升級後重新投用,不僅僅實用,顏值也同樣高。智能廁所不僅實用顏值還很高「曾經簡陋的公廁,現在越來越高大上了,既乾淨又整潔,還配備了很多智能化設施,市民如廁非常方便。」
  • 解碼文明城市 雲南這6地為什麼能?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城市綜合評價的最高榮譽,雲南這6地為何能成功創建或通過複查,回望創建足跡你會發現,答案在這些城市那一個個崇德向善的故事中,在這些城市不斷提升的品質與「顏值」裡……安寧市:以「歸零」的心態再起跑創業不易,守業更難。2017年11月17日,安寧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這一珍貴榮譽。
  • 大同電鍋,了解臺灣的第一張名片
    依稀記得小時候,余光中的《鄉愁》帶來了關於寶島的淡淡思緒,也是對臺灣的最初記憶,就是海峽的一段。長大後,踏足臺灣本土,穿越大街小巷,去聽市井裡的歌謠,嘗夜市裡的美食,看故宮裡的展品,聽臺灣老人講過去的故事。如此看來,注重傳統文化保留的臺灣的名片也是太多,有人文,有物質,有情懷。
  • 臨街商業單位公廁對外開放:這樣的「共享+」讓城市有溫度
    但在現實生活中,沿街公廁數量少,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裡難以找到「方便」之處,是不少人曾經遇到過的尷尬事。走在街上「內急」了,借用沿街單位內設的衛生間難不難?最近,一則關於房產中介多家門店廁所對市民開放的小事,贏得不少點讚。公共區域如廁有多難網上曾發起過一項如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8%的人曾因找不到公廁遭遇窘境。
  • 視頻|內江市上線「找廁所」平臺 市民可手機一鍵尋找附近公廁
    作為一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一個小小的如廁問題,卻是實在的民生,雖不起眼,卻能直接體現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和文明程度。如今,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10月28日,記者從內江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內江市住建局經過前期摸排調查後,與聯通(四川)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合作,針對內江實際情況研發了「找廁所」平臺系統,實現主城區及周邊鄉鎮公廁的大數據運營管理,目前「找廁所」平臺已覆蓋了主城區和周邊主要鄉鎮近1000餘個公廁。
  • 築牢公廁防疫牆 「廁所革命」推進會暨第八屆世界廁所日主題活動...
    活動現場,來自市文旅局、市衛健委、申通集團、「最美廁所」獲評單位代表分別做了工作交流,並為「城市之光,文明典範」 ——2020年尋找 「上海最美廁所」評選活動中評選出的20座「上海最美廁所」、5座特色單項獎獲獎單位進行了表彰及頒獎。
  • 「首創首成」成就大美青州——寫在青州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
    (資料圖片)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道路上,矢志不渝,砥礪奮進,我市五城同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喜訊,讓全市人民振奮不已。連日來的青州,成千上萬的微信朋友圈裡,滿屏都是青州市委書記韓幸福,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代表青州人民領取「全國文明城市」獎牌的消息和照片。
  • 工程案例|認識一座城市,離不開一張張「城市名片」,提起河南
    認識一座城市,離不開一張張「城市名片」,提起河南,大家往往會想到少林寺,嵩山少林寺是他對外的名片。河南,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核心發祥地,坐擁中原沃土的它擁有四大古都,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這裡建都。河南省內文物古蹟、風景名勝眾多,少林寺、龍門石窟、雲臺山、開封清明上河園、老君山、龍潭大峽谷等知名景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文明頭條|六盤水上演「撲克戲法」 文明創建越戰越勇
    啟動「雙創雙建」,推進「三地同城」,開展「四創」活動,深化「五大創建」,抓實「六心行動」,打響「千院大戰」,實施百萬市民文明素質提升行動……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夯實公共基礎設施,健全城市發展功能,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城鄉文明程度,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塑造城市形象名片,增強城市綜合實力,促進城市轉型升級。
  • 汕尾城區:「三級架構」「五大系列」實踐點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汕尾城區:「三級架構」「五大系列」實踐點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金羊網  作者:嚴藝文  2019-06-10 金羊網訊 記者嚴藝文報導:「來,快傳給我!」雨後的惠民廣場上,幾個活潑的男孩正在踢足球。惠民廣場對面,正是汕尾市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在地。
  • 這座外觀優雅的小樓,竟是「內涵豐富」的公廁!你去過沒?
    這座外觀優雅的小樓,竟是「內涵豐富」的公廁!你去過沒?2小時就對公廁地面、門把手、窗戶等地方進行一次消毒處理。>除了男女衛生間外,不少公廁如今都有第三衛生間。阜新路公廁的第三衛生間位於男女公廁當中,內部設計體貼又細緻。其裡面不僅有一大一小兩個廁位,還貼心地為腿腳不便的老人安裝了扶手。
  • 溧水預計新改建農村公廁104座!
    小編了解到,白馬鎮近三年共新建一類公廁1座,二類公廁6座,三類公廁10座,2019年白馬鎮將繼續新建二類公廁2座,三類公廁11座。越來越多的村民將會享受「廁所革命」的實惠。同樣,負責石湫街道葫蘆壩村公廁保潔的陳臘梅,每天都穿著統一的工作服,佩戴著胸卡。在廁所保潔記錄表一欄,時常能看到她勾畫廁所保潔項目的身影。
  • 公廁升級「第五空間」還方不「方便」?
    (10月10日《北京晨報》)   所謂「第五空間」,就是家庭空間、工作空間、休閒空間、網絡空間之外的又一個空間,而這個「空間」發源於「解決內急」的公廁。這個飛躍簡直讓人感到恍惚——這還是「解決內急」的公廁麼?因為,別說是寸土寸金的京城,就一般城市而言,「如廁難」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今,公廁不但要「解決內急」,而要升級為「第五空間」,其功能幾乎讓五星級酒店都要自愧弗如了。
  • 手紙的長度與文明的溫度
    記者獲悉,相關部門正在考慮在上海市2600多座環衛公廁免費提供手紙。為此,靜安區一個公廁已在試點免費提供手紙,半年多試點下來,如廁者每次如廁使用的捲筒紙長度平均為1.6米。(4月23日《新聞晨報》)    當免費公廁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之後,免費手紙是「配套設備」,更加體現出一座城市的溫情——公共服務的完善,城市功能的健全,細節的人文關懷……然而,免費手紙時常會遭遇「過度使用」的尷尬,浪費現象嚴重,糟蹋公共資源,讓公共財政不堪重負。所以,很多城市的免費手紙尚未普遍化,在試點與摸索中前行。
  • 北京新建百座超級公廁:有Wi-Fi 配微波爐
    市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將逐步完善公廁布局,目前未完善區域,將採取開放社會單位公廁、補建廁所等方式。廁位比例參考男女如廁時間升級改造的公廁將參照即將出臺的公廁新標準。季揚說,新標準中,男女廁位比例不再「一刀切」,將根據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廁時間多1.5倍及男女如廁人員數量來確定新建、改建公廁的廁位比例。
  • 衛生死角大排查 文明創建加速度
    淮安市開展城區環境衛生(衛生死角)情況 專項巡查巡察本報訊 為壓實2020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責任,全力打贏「愛國衛生運動攻堅戰」,8日-9日,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辦公室巡查巡察組聯合市衛健委、市城管局對全市城區環境衛生(衛生死角)情況開展專項巡查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