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成「亭廊」藏身綠化,裝上「電子鼻」自動聞氣,這些新奇公廁體現城市溫度
外觀上是一座綠意盎然的亭廊,內裡是一座公共衛生間。近日,一座人性化設計的生態「亭廁」出現在長陽路臨青路路口,與周邊綠化融為一體,讓附近市民感到耳目一新。
亭廁坐落在與長陽創谷僅一路之隔的綠地上。在設計中,楊浦區綠化市容局借鑑了園林中的亭廊結構,在外觀上採用了鋼架結構作為支撐,與長陽創谷的百年工業底蘊相融。亭廁周邊種上剛竹、安吉拉月季、紅楓、垂絲海棠、火焰南天竹等各類花卉植物,又添了幾分清新優雅。「第一次看到以鋼架結構作為外觀的公廁,感覺很新鮮,公廁周邊綠植環繞,環境清幽。」市民張老伯說。
亭廁內,除了洗手池,烘手機,面鏡,坐、蹲便器,殘疾人廁位等基本設施外,還設置了父母帶異性孩子、子女帶異性老人可以共用的「第三衛生間」,緩解了父母帶異性孩子、子女帶異性老人外出用廁不便的情況。
「亭廁」很好地與周邊的綠化環境融為一體。
「亭廁」只是近年來楊浦公廁改造中的一個例子。目前楊浦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科正將結合區域內各公廁所在環境的實際需求,對公廁進行改造,重點突出節能、環保、綠化、智能理念,形成了不少有特色的「明星公廁」。
把智能公廁納入智慧社區建設中統一規劃。位於中山北二路的「智慧公共衛生間」,在公廁的男女廁室內牆壁安裝兩個獨特的電子鼻氣味傳感器,可以探測公廁內人體可感知的異味指數。在公廁入口,有一個門磁傳感器,可以探測男女衛生間每天使用的人次。公廁內安裝了一臺LoRa傳感採集終端,實現四個傳感數據的採集與上傳,同時還部署了雲平臺與應用系統,實現數據匯聚、分析、統計及人員工作分配考核。
中山北二路的物聯應用「智慧公共衛生間」。
創新工藝和新材料的使用,讓公廁變得更人性化。四平路1039號楊浦高級中學邊有一座獨立式公廁,外形美觀大方、乾淨整潔,裡面配有先進的自動化衝水裝置,感應水龍頭、洗手液、衣帽鉤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從2015年起,楊浦逐步在區域內各座公廁安裝上除臭裝置,引進控制、自動衝洗新技術,潔具、內裝修採用新材料,全力打造綠色環保公廁,同時增設無障礙坡道和專用器具,配建第三衛生間,方便特殊人群使用。
四平路的人性化改造公廁。
周家嘴路2523號趙家橋公廁改造前、後,不但增加了面積,還增加了人性化的第三衛生間。
公廁的建設還要和環衛服務結合。長白新村、五角場街道清潔班在窗口服務中不斷追求人性化。《上海市公共廁所管理公約》張貼在公廁的醒目處,清潔班做到勤擦,勤拖,勤刷,勤衝。公廁裡設有便民服務箱,配備衛生巾、一次性短褲、針線包、創可貼,紅藥水,人丹、清涼油等應急物品。結合老式小區周邊居民夜間用廁的實際需要,全區還有18座24小時通宵廁所全天候免費對公眾開放。
國順東路沙崗路公廁改造。
廁所是城市裡最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它體現全社會的文明水準,更拷問公共服務和管理的自覺。據統計,楊浦全區範圍內共有147座公廁,其中一類公廁76座、二類公廁60座、三類公廁11座,配置有第三衛生間的11座,並有141座被評為2015-2016年度上海市文明公廁或示範性公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