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漫步霑益西河公園,眼觀多彩音樂噴泉,耳聽優美音樂,鼻聞五彩花香,心情舒暢愜意。
2019年國慶,漫步霑益街頭小巷,滿目一片翠綠,滿鼻一片花香,滿耳一片鳥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珠江源北部生態園林城雛形已成。
「出門看花,推窗見景」的城市生態景觀已成。2019年8月,霑益城區實施以單位小區增綠、城市道路提綠、閒置土地添綠為主的增綠補綠專項行動,通過增綠加花、缺株補綠、破硬還綠、拆牆透綠、裸露地治理,圍繞35條主次幹道、78個單位庭院、91個住宅小區和部分閒置土地,按照「一街一景,宜花則花,宜樹則樹」的原則,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把森林「移栽」到城市公園、庭院、小區和街道公路,打造街頭綠地,建設節點「盆景」。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已達35%以上,道路綠化普及率達100%,道路綠化率達85%,林蔭率推廣率85%以上,「出門看花,推窗見景」的城市生態景觀已成,綠樹成蔭,色彩繽紛,花團錦簇,生態宜居的霑益將凝聚更多的「人氣」。
出重力,聚合力,創造增綠補綠「霑益速度」。國慶期間,在昆明工作的同學回霑益探親,欣喜的和我分享:「怎麼我感覺霑益一夜之間就變了,暑假我回來,許多條街上光禿禿,硬邦邦的,沒有一點溫度,才兩個月的時間,街上到處可見綠油油、色彩絢麗的綠植和花卉,感覺呼吸都順暢了,霑益有人氣,有溫度了,這麼大的工程、這麼短的時間,是怎麼做到的?」。
這就是霑益「定了幹,馬上辦」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霑益速度」的生動詮釋。自區委、區政府7月底決定啟動城市增綠補綠工程開始,各級各部門、全區幹部職工發揚「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創文精神,全區總動員,35名區級領導8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分片包幹,迅速啟動城區綠地情況摸底排查、增綠補綠方案制定審核報批工作,按照「規劃引領,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節約成本」的原則,堅持城市景觀一張藍圖幹到底,聚全區之力籌措資金,跑項目要資金,全速推進。在推進過程中,建立獎優罰劣機制,對行動快、效果好的單位和小區,且達到園林單位、小區標準的,授予「園林單位、小區」榮譽稱號,包保責任單位年底考核加分獎勵,對落而不實、行動不快、推動不力、成效不顯的單位啟動問責,先後對12家單位進行約談、問責,並在年底綜合考核中扣分懲戒。一獎一懲中全區領導幹部思想高度統一,行動提速加檔,工作推動有效。目前,城市建成區新增道路綠地2萬餘平方米,住宅小區綠地2萬平方米,庭院綠地2萬平方米,閒置土地栽植苗木2千餘株,安裝生態圍擋2千米。
增綠補綠,增的是「氧吧」,顯的是「文明」。公園綠地、街頭綠地、道路綠化、綠蔭停車場,這些生態紅利看得見,摸得著,市民感受得到。天然「氧吧」栽種是關鍵,養護更重要。為了引導單位和廣大市民樹立「霑益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意識,在城市增綠補綠中,一方面園林主管部門加大管護養護力度,另一方面廣泛動員單位、個人、市民自動認建認養,主動愛護,組建的各類志願服務隊也會主動管護。比如,在毛紡廠生活區裡,有一支「管得多」志願服務隊,他們除了每天對小區環境衛生義務檢查清理外,還義務管護小區內栽種的花草樹木,將這些綠植花草打理的井井有條,生氣盎然。
增綠補綠,改變的是城市顏值,提升的是市民素質,彰顯的是政府擔當。創建全文明城市,每個細節都很關鍵,每個市民都是主人,攜手前行,方可全勝。
通訊員 潘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