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

2021-01-21 心翼物理

高中物理教學中不少同學會對重力、引力、重力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含糊不清,本文幫助同學們理順這幾個概念。用於高一同步輔導、高三一輪複習。

人教版物理必修1: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物理學》程守洙、江之水主編:

重力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在地面附近和一些要求精度不高的計算中,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地球的引力。對於地面附近的物體,所在位置的高度變化與地球半徑(約為6370km)相比極為微小,可以認為它到地心的距離就等於地球半徑,物體在地面附近不同高度時的重力加速度也就可以看作是常量。

請注意教材中對重力的說明,重力並不等同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

一、關於重力的定義

問題1:我們是如何感知物體的重力的?

對於物體有多重的感知往往是通過懸掛物體靜止時對拉力的感知或支撐物體靜止時對壓力的感知。我們認為物體靜止時受力是平衡的,因此拉力或支持力大小等於重力。然而靜止是相對的,問題就出在這裡。

由於地球有自轉,地面上靜止(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相對地心都在做勻速圓周運動。以赤道上的物體為例,受力分析,  

可以這樣理解,將引力分為兩部:一部分充當向心力,一部分與支持力平衡。其中與支持力平衡的部分就是重力。

下面我們來計算下向心力與重力的佔比,經過查閱資料,地球半徑6371km,地球質量M=5.965×1024kg,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向心力與重力的比等於向心加速度an與重力加速度g的比:

可以發現向心力的佔比是非常小的,所以重力在數值上約等於萬有引力。在來看《普通物理學》中的描述:在地面附近和一些要求精度不高的計算中,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地球的引力

在看看不在赤道的情況,如下圖,北緯某處水平面上的物體,

引力一部分充當向心力,另一部分就是重力,重力與支持力平衡。充當向心力的部分其實很小,重力與引力接近重合。

問題2:何為豎直向下?

可能有同學會發現,上圖中支持力的方向是不是有問題?請注意我的描述:北緯某處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於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什麼叫豎直向下?什麼叫水平面?

我們所認為的豎直向下其實是鉛垂線的方向,即重力的方向!

我們所認為看到平靜的湖面,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面」其實就是垂直於重力的方向!

注意將豎直向下方向(重力方向)延長不過地心!(兩極點、赤道除外)


二、關於重力加速度的說明

重力加速度就是由重力產生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

因此分清楚什麼是重力,就能清楚什麼是重力加速度。

注意下面幾種常見的情況:

1、不需要考慮自轉或自轉可以忽略的情況——重力就是引力

2、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如果星球自轉不能忽略,那麼星球表面不同維度的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如果問題中直接說明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即隱含沒有自轉或自轉可以忽略的情況,也認為重力就是引力

3、星球表面某處的重力加速度——這種說法意味著研究的問題必須考慮自轉。高中階段一般只會考查赤道處和兩極處的重力加速度。

你好,感謝您的關注!
心翼物理致力於開發原創教學資源,建設公益性自主學習平臺,服務師生。
歡迎大家提出建設性意見!
如果您是家長,可以將相關內容推薦給您的孩子學習。
如果你是學生可以自主學習,遇到問題可以我交流,直接在平臺留言或聯繫我。
如果您是老師,可以和我探討教學,歡迎提出建設性意見,也歡迎投稿或加入心翼物理課程開發團隊。
提示: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查看以前開發的教學資源。

相關焦點

  • 重力加速度與自轉相關的問題1
    關於重力加速度與自轉關係在《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中已有說明。
  • 常識|重力加速度
    重力對自由下落的物體產生的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如果以m表示物體的質量,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重力G可表示為G=mg。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一個基本矢量,也是對一般力學系統進行力學分析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參數。在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將其作為常量處理所帶來的誤差較小時,重力異常可以忽略不計,並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計算量。
  • 2018年國考關於「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真題分析
    上期國考真題分析了關於「哲學思想觀點」的試題,今天我們分析一道2018年國考關於「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真題。往期真題分析可到我的主頁查看。【2018年國考真題】假如地球重力加速度減為現在的一半,下列數值不會發生變化的是:A.魚在相同水深下受到的壓強B.船在水中的吃水深度C.人在體重計上的稱量結果D.人可以舉起的石塊的最大質量【2018年國考真題分析】這道題考查的是物理常識中地球重力加速度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 重力的物理學意義是什麼?兩大陣營對重力定義的爭論
    接觸陣營保留了重力的日常意義,並將其量化,始終與重力非物理的定性概念保持一致。MG陣營對重力的定義只符合一種特殊情況下非物理重力的概念。 下面將依次描述這些定義。) 一些物理學家將一個物體的重力定義為在此之上的重力,而不考慮其他的。
  • 重力加速度等於圓周率的平方,實際是巧合
    因為,圓周率在宇宙中是個常數,是不會改變的,而重力加速度位置不同是不一樣的。況且,重力加速度是和星球質量相關的,如果離開地球,去了其他星球,因為各個星球質量很少有相同的,因此,其重力加速度也非常多樣,而圓周率在哪裡都不變。沒有任何聯繫,況且兩者還只是近似而已,再有各個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也不太一樣。
  • 【微視頻】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來「衝淡」重力的作用,因此只需測出銅球在斜面上較小的加速度,就可以推算出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大小。另外,在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萬有引力中有很小一部分,用來提供物體隨地球一起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因而相比北極重力又減小0.35%,這樣赤道重力加速度總計要比北極重力加速度小0.53%,大約是9.780m/s2。在地球其他緯度上,萬有引力除提供物體繞地軸做圓周運動向心力之外,剩下的才是重力。因而重力加速度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也就是說同樣的你,若處在地球不同的地方,你的重力會略有差別。
  • 關於「9.8」的寓意指認 ——針對「重力加速度」和「重力場強度」的一次師生對話
    老師昨天課上用「重力場」和「靜電場」做比較時,把「重力加速度」說成是「重力場強度」而類比於「電場強度」……W:等等!昨天上課開小差了。老師說過「重力加速度是重力場強度」了嗎?請D:我覺得:(1)式是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而針對只受重力作用的物體求取其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而(2)式則是模仿靜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法來給出重力場強度的定義式。
  • 萬有引力與重力、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1.地球上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它並不等於萬有引力.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物體要隨地球自轉而做勻速圓周運動,設運動半徑r是物體到地軸的距離,所需向心力大小為方向垂直指向地軸.物體隨地球的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對物體的引力的一個分力提供的,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才是通常所說的物體受到的重力.
  • 智能型重力加速度測試儀的研製
    摘要:智能型重力加速度測試儀,是在原單擺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採用單片機和紅外光電傳感器實現對擺球的檢測和控制,進而實現自動釋放擺球、自動計數、自動計時、同時將檢測信號進行自動處理
  • 重力加速度g是什麼?竟然和圓周率π有關!
    通過萬有引力公式,人們計算出了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那麼重力加速度g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表示地球對地球表面的每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但它並不是一個常數。在高山上由於我們離地球比較遠,所以我們的g值會相對小一些。不同的緯度,g值也不一樣,由於地球是橢圓形的,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g是最小的。
  • 開展重力加速度 計量援藏服務
    本報訊 (記者史玉成)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5位專家克服困難,先後到達西藏的拉薩市、山南市、日喀則市、那曲地區、林芝市、阿里地區、昌都市7個地市,進行了為期1個多月的重力加速度計量專題服務。重力加速度計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體現在基礎研究領域,而且體現在實際應用領域。一旦重力加速度計量不準確,就會帶來較大的測量偏差。
  •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令重力加速度 g = 9.8m/s2,由所求出的平均值4. 畫出『次數-周期』的分布圖(長條圖)5. 在間之周期有多少個?佔百分之多少?在間之周期有多少個?佔百分之多少?在間之周期有多少個?佔百分之多少?
  • 地球內部重力加速度還原問題的探討《一》
    公式為G=mg重力加速度---是一個物體受重力作用的情況下所具有的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重力與重力加速度是兩個相關聯的物理關係。本文只針對地球內部重力加速度問題的探索,不涉及其他物理現象。,因此重力加速度也隨之減小。
  • 圓周率平方與地球重力加速度幾乎一致,兩者有什麼聯繫嗎?
    圓周率平方與地球重力加速度幾乎完美一致,有沒有什麼聯繫?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去注意這個梗,在打算討論這個話題之前,種花家特意拿起計算器算了一遍圓周率的平方約等於9.8696……還真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完美一致,這兩者真有關係嗎?
  • 測重力加速度的九種方法
    方法六: 用滴水法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值借用一道測定木塊與斜面之間動摩擦因數進行知識的遷移與轉換,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及運動學公式可測定出重力加速度。實驗器材:傾角固定的斜面(傾角未知)、木塊、秒表、米尺。實驗方法:(1)測出斜面的高h、斜面的長L, (2)在B點給木塊一初速度讓其沿斜面勻減速上滑,記下到達最高點的時間,並測出BD長度s。
  • 用Scratch模擬重力加速度【少兒編程】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是一個物體受重力作用的情況下所具有的加速度。
  • 如何選擇合適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傳感器
    G-sensor就是重力加速度傳感器,業界也簡稱為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牛頓第二定律。重力傳感器它能夠感知到加速力的變化,加速力就是當物體在加速過程中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比如晃動、跌落、上升、下降等各種移動變化都能被G-sensor轉化為電信號,然後通過微處理器的計算分析後,就能夠完成程序設計好的功能。
  • 什麼是「重力加速度」?會對「電子秤」稱量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減小不同地區因重力加速度不同而造成稱量數據與物體實際質量的誤差,我國特別規定,要求在一定地區內,對電子秤的測量值進行修正。如何解決不同地區因重力加速度不同而給電子秤稱量帶來的誤差,使電子秤在不同地區稱量出的數值更接近其質量,更具有可比性,現提出對電子秤結構的改進方法。設立一已知重量的標準物體進行比較,在稱量前先確定電子秤的標準值。
  • 圓周率的平方約等於重力加速度,這兩者有何關聯?
    只是一種近似的巧合罷了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平方約為9.87;而地球重力加速度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常數,但我們一般都取其為9.8,因此從數值上來看,圓周率π的平方確實和重力加速度比較接近。但也僅此而已。
  • 省常中學生測出常州重力加速度
    你知道常州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嗎?你清楚省常中校園植物灑金珊瑚的分布是否合理嗎?你設計並操作過自主實驗嗎?如果沒有,就讓我們一起去省常中的科技節飽飽眼福吧。在「測量常州本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探究實驗中,學生們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了測量計算,常州的重力加速度在9.8m/s左右。儘管這與書本上的數值並無多少差異,但是這樣的驗證性實驗的目的並不在於最終的數值,而是要看同學是否能想出自己的辦法去獲得準確的數據,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究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