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的物理學意義是什麼?兩大陣營對重力定義的爭論

2020-12-04 騰訊網

在通常語境中,重力是指我們肌肉在被迫支撐身體的重量時的一種肌肉緊繃狀態,也被稱作當身體下沉時所能察覺到的一種感受。但這裡並不是說在疲倦時的緊張狀態。我們說的緊張,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我們身體的重量。在物理學開始於這個「非物理學」重力的日常意義,然後在數學和物理上讓它變得更加清晰且可量化。

但在那時,物理學家們分成了兩個陣營,我叫它們 「接觸陣營」和「MG陣營」。接觸陣營保留了重力的日常意義,並將其量化,始終與重力非物理的定性概念保持一致。MG陣營對重力的定義只符合一種特殊情況下非物理重力的概念。

下面將依次描述這些定義。

接觸陣營對重力的定義

(符合重力的日常意義)

無論何時我們「感受到」重力,我們總會接觸到其他表面,可能是地面、椅子、太空人的躺椅,我們可能坐在沙灘上或者在一個火箭裡加速。「一個物體的重力,在任何情況下,是由支撐它的物體所施加的接觸力。」這是接觸陣營對重力的定義。你的重力照這種方式來定義的話,就是由一副置於你和支撐你的任何事物(一般是地面)之間的普通秤上所測量出的值。當你站在地表上,除非你站在南極或者北極,你的體重不會完全等同於你所受到的地心引力。

地球用mg的力拉著m的質量,表格中用標有「重力」的接觸力支撐著m的質量。應用牛頓的「F = ma」給出下列:

mg-重力=m×a(加速度)

我們將牛頓定律應用於太陽系完全慣性坐標系中,如果物體不在兩極上,它會隨著地球轉動輕微加速。因此它的重力不完全等於mg。

這種重力觀念認為讓我們下沉是由於某物在推動我們的身體。如果沒有東西推動,我們不會下沉;例如地面對我們的腳施加壓力,然後這種壓力通過我們的身體向上傳遞,迫使關節和肌肉去運用肌肉力量保持姿勢:我們感受到重量。這種接觸力取決於你的運動狀態。當你自由落體時——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一種普通的經歷——不接觸任何東西,因此你沒有重量感;你感到失重。你可以嘗試在下落時站在一副秤上,但是你不會壓著他們,因此讀數為0——這正是你在失重時的預期。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躺在高速加速火箭裡的一名太空人,在你身上的接觸力和你必須去做的努力來支撐你的身體(例如,保持正常的呼吸)顯著增加,這將再次由一副你和你座位之間的秤顯示出。接觸陣營會說你看到漂浮在太空梭裡面或者拴在哈勃望遠鏡外面的太空人都是失重的,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太空人的重力劇增,但仍需努力保持頭腦清晰。一個物體的重力通過一副置於物體和支撐面之間的秤會被不斷地被修正。我們當然可以把秤放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放在能取最大讀數值的地方,這最大值就是物體的重力。

mg陣營對重力的定義

(不同於重力的日常意義)

一些物理學家將一個物體的重力定義為在此之上的重力,而不考慮其他的。他們的定義是「一個物體的重力是它的質量乘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這種重力的概念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並不考慮任何接觸力。它並不等同於你剛剛坐在椅子上讀這篇文章時的重量感,除非你分別坐於南極或者北極。

物理學家用這種定義重力的方式會把接觸力作為「視重力」。雖然他們會說當你正在自由落體的重力和你坐在椅子上的一樣,但是他們會補充到在自由落體時,你的視重是0。會說漂浮在太空梭裡面或者拴在哈勃空間望遠鏡外面的太空人有著同在地球時一樣的重力(低於地表400km地方略低於g),但是他們的視重為0。他們會說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努力保持頭腦清晰的太空人,有著相當於在家裡廚房一樣重力,但視重力會增加。

地球用一個「重力」的力(總是等於mg)拉著m的質量,表格中用標有「視重」的接觸力支撐著m的質量。應用牛頓的「F = ma」給出下列:

重力(即mg)-視重=m×a(加速度)

依舊,在慣性坐標系中測量加速度。隨著地球轉動,如果物體不在兩極上的話,加速度是不會等於0,其重力也不完全等同於視重。

mg陣營對重力的定義與非物理的重力定義一致,即當物體放置在重力場,但不在慣性坐標系裡加速。例如,位於在地球的兩極上的物體重力。

哪個定義更有用?

物理學有時會用能與日常用法相區分的方法,重新定義一些慣用詞彙。一個經典的例子「功」,當你在手上拿著某物時,並沒有對其做功,儘管你的手有些乏力了。你的肌肉系統確實做了功,但這個功是在內部的而且並沒有作用於物體上。由於這種觀念在力學中證明很有用,因此物理上有了對某物體做功的定義。

如果可以選擇保留重力的日常用法或者重新定義它,哪種是最好的做法呢?我認為如果沒有必要理由去重新定義一個詞,那麼我們就不應該重新定義,尤其是在很久以前就進入公眾領域的。這正是為什麼我在接觸陣營,因為我發現沒有特別原因去拋棄通常理解的重力意義。事實上,物理學家發現很難不用行話與非物理學者去交流想法;那麼,就為了它,我們必須要重新定義不需要重新定義的常用詞彙嗎?

另外一個值得去揣摩的點是,這兩種定義如何與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吻合。愛因斯坦理論將在遠離重力加速火箭裡觀察者的測量與引力場沒有加速度的觀察者進行定量比較。接觸陣營會說兩個觀察者都會感到重力,因此當這個陣營要求與愛因斯坦作對比時沒有問題。相反,mg陣營會說火箭裡的觀察者沒有重力(因為火箭裡面沒有重力:g=0),而在重力場的觀察者有重力(因為這裡的g不等於0。)堅信在火箭裡的觀察者的經歷是「視重」,而在重力場中的觀察者是真實的,這違背相對論。確實,mg陣營會說都有一個視重;但由於不同的視重和mg值,他們與愛因斯坦定位背道而馳:重力,g。

這裡有兩個理想實驗來幫助你區分兩個重力的定義,並幫你決定喜歡待在哪個陣營。(但是記住,正如謝爾頓庫珀所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

想像出現了一些讓地球逐漸越轉越快的現象。最終它會轉地如此之快,以至於赤道和在其上的任何事物,會以一個物體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圓形軌道時的速度運動,大約8km/s。如果你被放置在赤道上的話,你身上的重力正好提供向心力,這可以讓你保持在太陽系框架中的圓周運動,因此地面沒有給你支持力。

你會飄起來!現在遠離赤道(你將不得不推動某物,或者發射一枚小火箭來移動)這裡速度將略小於8 km/s,你會慢慢地,一點點失去你的漂浮能力。靠近赤道你會發現你自己被固定在地面上,僅一副讀數為0的磅秤勉強記錄下來。離赤道越遠,你會發現自己被固定地越死。沒人將會否認在赤道上會缺少一種身體下沉的感覺,伴隨著驚人的漂浮能力。因此你會用真實(接觸陣營)或者視重(mg陣營)來描述你在赤道上的重力(失重)嗎?那什麼又是像神仙一樣懸浮的「顯而易見的失重」呢?當發現自己在遠離赤道越來越遠的方向上移動時會「顯而易見的超重」,這是為什麼呢?

第二個理想實驗中,把自己置於準備發射到月球的土星五號火箭的座位艙中。更準確地說,你最好把自己放置在躺椅上,因為當底部的五個巨大噴嘴被點燃時,在接下來的兩分鐘內每個會發出4千萬馬力的能力,你將會被重重地推回座位上,我敢保證你會認為這個重力增加地並不是很明顯。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math- Shinichi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1:地面附近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物理學》程守洙、江之水主編:重力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在地面附近和一些要求精度不高的計算中,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地球的引力。
  • 7.3「重力」知識模型01:重力的定義、符號單位
    《重力》這一節課,包含四個知識模型,即重力的定義、符號、單位重力公式及其計算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示意圖本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一下:重力的定義、符號和單位什麼是重力?其實不止是蘋果,只要是在地球上、地球附近的物體都會受到地球的吸引,如下圖物理上,我們把: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gravity),通常用字母G表示也就是說重力的本質是一種吸引力
  • 「重力」新解
    圖說:英國《新科學家》周刊7月11日一期封面對重力的認識是人類最傑出的成就之一,但有一個問題:宇宙正在加速擴張,與重力相互吸引的性質不符。現有理論能讓我們預測月球的運動,但要想解讀更廣闊的宇宙,我們還少了點什麼。牛頓力學對重力的解釋只有在物體的運動速度低於光速時才能成立。廣義相對論則對重力作出更完整的解釋。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一個名為「時空」的統一體,物體之所以因重力作用而運動,可以解釋為其引發了時空彎曲。20世紀物理學兩大驚世駭俗的革命性理論除了廣義相對論,還有量子理論。
  • 什麼是反重力?未來反重力應用的猜想
    一、什麼是反重力? 首先,根據牛頓老師樹下吃蘋果的理論,從物理學上講,重力等於物體質量乘以物體的加速度g即G=mg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可以停留在地球上而沒有被甩到宇宙空間的原因。當物體的加速度不變時,重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
  • 常識|重力加速度
    重力對自由下落的物體產生的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如果以m表示物體的質量,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重力G可表示為G=mg。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一個基本矢量,也是對一般力學系統進行力學分析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參數。在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將其作為常量處理所帶來的誤差較小時,重力異常可以忽略不計,並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計算量。
  • 重力加速度與自轉相關的問題1
    關於重力加速度與自轉關係在《關於重力的定義與重力加速度》中已有說明。
  • 反重力實現了?飄升機——什麼是布朗效應
    最近說聽說有人研究出反重力了啊,到底什麼情況?是真事的話那可是大新聞啊!首先咱們得先來達成一個共識,什麼是反重力呢?是阿三哥的人體漂浮啊?中二所的磁懸浮實驗?這些其實都不算,他們都只是看起來不會受到重力,但其實人或者是物體都是會受到重力的啊,只不過有其他的力和這個重力平衡了而已啊。
  • 引力假說可能成為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是量子塌縮的...
    引力曾經一直是量子理論界認為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然後這一假說遭到了質疑,最近有科學加提出,引力假說可能是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可能是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
  • 重力是什麼?反重力又是什麼
    重力。一般人可能不會在日常生活中考慮這個問題,但重力會影響我們的一舉一動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地面物體所受的重力只是萬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種表現。 什麼是反重力?什麼不是反重力裝置?
  • 《重力勢能》說課稿
    引出重力勢能的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重力勢能。物體的高度發生變化時,重力要做功,因而認識重力勢能要對重力做功進行研究。(二)推進新課:本版塊我分為四個環節層層推進。歸納總結:重力勢能跟物體的質量和高度都有關係;物體的質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認識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為重力勢能的定量表示奠定基礎,同時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法的科學研究方法)【步驟二】定量探究:怎麼樣定量地表示重力勢能?
  • 重力突然消失會怎樣:宇宙一切事物不再有意義
    北京時間2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許多人對重力的直觀感覺就是跳起來又很快落回地面,他們希望像超人那樣隨意一飛沖天的夢想也因為重力作用而難以實現。但但是,如果有一天重力消失,那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儘管從物理學上講這種情況並不會實際發生,但是許多人還是希望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下面我們根據一些專家的說法來猜測重力突然消失時將會發生什麼。  物理學家傑伊-巴基曾經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名太空人,他曾經在一個學術講座中提到了重力消失對人體的影響。巴基認為,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地球引力環境。
  • 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問題,萬有引力什麼時候等於重力
    兩個可看作質點的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即萬有引力等於引力常量乘以兩物體質量的乘積除以它們距離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為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測得。接下來我們說說重力。
  • 來自地球神秘的力量---重力
    本節課學習目標:1.識記重力的定義。2.能應用G=mg計算有關問題。
  • 重力加速度g是什麼?竟然和圓周率π有關!
    通過萬有引力公式,人們計算出了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那麼重力加速度g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表示地球對地球表面的每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但它並不是一個常數。在高山上由於我們離地球比較遠,所以我們的g值會相對小一些。不同的緯度,g值也不一樣,由於地球是橢圓形的,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g是最小的。
  • 重力勘探之分金定穴
    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其中的重力勘探派——且看他們如何利用地球重力場來「分金定穴」。什麼是地球重力場?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任何兩個物體間普遍存在一種吸引力。如果我們不考慮其他天體對地球的作用,地球上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fa,同時要承受地球自轉帶來的慣性離心力fc;地球物理學家用這兩者的合力作為地球上物體受到的重力。
  • 物理學兩大支柱對立面
    這一問題從2012年夏天起就成了理論物理學界的爭論焦點,圍繞相關主題發表的文章超過了40篇,至今沒有結論。因為它把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和量子力學直接擺在了對立面。但最終,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後,如果黑洞足夠大,他會開始覺察到拉著他腳的重力比拉著他頭的重力更強大,這種吸引力拖著他無情地向下落,重力差會迅速加大而將他撕裂,最終他的遺體會被扯得粉碎而落入黑洞那無限緻密核心。   普金斯基和他的兩個學生艾哈邁德·艾姆哈裡、詹姆斯·薩利,加上該校的另一位弦理論學家唐納德·馬洛夫一起,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重新計算。
  • 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
    6月30日上午,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室開工儀式舉行,這也是華中科大新一屆黨委成立之際破土動工的一號工程,標誌著湖北省、武漢市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體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如何看重力?重力是一種幻覺嗎?
    牛頓定律不能告訴你,一個參照繫到底是靜止的還是勻速運動的,因為這個區別毫無意義,只是一個觀點。然而,有趣的是,牛頓定律可以告訴你,你的參照系是否真的在加速。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拿一個沒有外力的物體,放開它。如果它保持在正確的位置,那麼你的參照系就不會加速,我們稱之為慣性系。在牛頓物理學中,慣性系是特殊的,因為牛頓第二定律,f等於ma,只在慣性系中有效。
  • 11月19日 重力與現代科技 李建成
    ,它引力呢,它是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呢是地球自轉的引力,另一方面呢,是地球的離心力的合力,所以呢這樣就產生了,我們整個地球的重力,不是惟一的常數,而是一個變的,也就是說呢,我們的質量,在地球上是永遠不變的,而重力呢是在變的,它重力加速度在變,重力加速度在赤道是最小,因為呢在赤道附近,它地球半徑最大,所以它的離心力也越大,相反在兩極 重力最大,它沒有離心力的作用,所以呢重力就定義為,在地球引力和離心力作用下
  • 神奇的重力(一)
    今天我們來討論宇宙中的一個謎團,重力。當然啦,還有其他的謎團比如時間,光,維度這些都是屬於謎團啦,這些在後期大博講故事專輯中會逐一介紹。重力是目前物理學界公認的,最神秘,最神奇,至今都無法解釋的一種力。那麼我們人類是如何知道這種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