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守靜篤——語言科學與藝術的暢遊者袁周敏

2020-12-04 MBA中國網

袁周敏,1977年生,安徽潛山人,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導;中國邏輯學會語用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話語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認知神經語言學會理事、中國翻譯協會對外話語體系研究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語用學與話語研究,目前主要興趣點聚焦於網絡話語、身份建構和語用教學與習得方面。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袁周敏老師曾獲得外國語學院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三維通信獎教金」一等獎以及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同時也是2013年南京郵電大學第二批 「135」人才計劃培養對象,在9名學者和4個創新團隊中,是唯一一名入選的文科教師,教學和科研成果斐然。

遇見南郵的小幸運

袁老師謙虛地說道,能來到南郵工作是非常幸運的,南郵是一所著名高校,在我們的印象中,南郵常被稱為"小清華"。06年的時候,學院正面臨著08年的本科評估,招收了幾名碩士研究生來校任教,能來這裡工作還要感謝南郵的垂青。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ingua franca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愈來愈重要。袁老師強調,國際交流現已成為高等教育的第五大功能,而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主要是英語。我們邁入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便是融入國際,在大力推行漢語言和中華文化的同時,也應在語言上融入國際,積極使用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當然,我們更希望有一天漢語也能成為國際的主要通用語言。

翻譯藝術——希言自然

袁老師認為,詩歌作為文學中的文學,強調意象的傳達。要想把中文詩歌翻譯好,不僅要具備深厚的英文功底,也需要深厚的漢語功底。如何把握讀者期待,不把留白的地方譯出來,這個度需要譯者自己斟酌拿捏。

袁老師說自己並非翻譯專業出身,只是喜歡在不同文化的文字中暢遊。翻譯是一種文字在另一種文字的世界裡暢遊,好似文火慢燉,漸出滋味,漸諳精妙,是一種不同生命體系的對話袁老師說,當你進入文學語言尤其是詩歌翻譯時,會覺得內有乾坤、精妙之極,這是對語言文字本身的熱愛與敬畏。現在翻譯有個更宏觀的稱謂,叫做語言服務,這個概念更多地傳達出了語言的工具性。翻譯中語言本身有些地方是不宜說出來的,因為說出來的文字不一定是想表達的意思,在說與不說之間體會語言的美,亦是體驗生命之美。當然,作為翻譯成品,需要找到一個無限接近原文的詞完成不同語言之間的對話。

神奇的語言文字在哪裡?

袁老師還談到,在很大程度上,語言能影響人的認知。薩丕爾-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認為,語言的習慣化形式制約思維模式,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精神都會受到語言語法結構的影響

在日常火災的分析報告中,沃爾夫發現人為火災發生的機率受物理因素影響較小,受語言因素影響卻較大。比如,如果人們看到標籤上註明「汽油桶是滿的」,那麼他們便會小心翼翼,在抽菸或使用打火機時便會遠離那個裝滿的汽油桶。但人們在「空汽油桶」旁邊,則漫不經心地亂扔菸蒂。事實上,空的汽油桶因充滿可爆氣體而更具危險性。人們的這一區別性行為無疑是受到了語言概念「滿」和「空」的影響。

經典與當下

在課堂上,袁老師常常運用身邊的例子來輔助教學。他說,十年前用的例子和十年後的肯定不同,因為學生不熟悉十年前的例子,處理十年前的信息顯然需要付出更多的認知努力。袁老師現在用的例子主要分兩類,一是經典的作品,例如《道德經》、《紅樓夢》等經典,二是一些update的例子。當大學英語老師是很辛苦的,要不斷搜集時事/新聞,比如英語國家領導人常規演講、國際峰會上的發言,以及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上的講話等。最近武俠文學集大成者金庸先生駕鶴西去,許多主流中英文媒體都有報導。袁老師便購買了《神鵰俠侶》英文版,背誦小龍女經典臺詞。在當下吟誦「經典」,在「經典」中闡釋當下,學生對此饒有興致。袁老師說道:教學本身便是研究與創作的過程。巴赫曾將自己創作的動力概括為 「為了上帝的榮耀,也同時取悅我的鄰居」。這或許也是我們生命的最高願望。

板書與外語教育技術之論

袁老師說現在講課很多時候要結合時下如翻轉課堂等各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與技術,板書的機會不多。但袁老師還是提倡板書,找學生上黑板做題目、畫樹形圖。袁老師認為,只有把樹形圖畫出來才能明顯地看出句子的結構,可以更有效地做句法分析。而在板書之前,袁老師會讓先學生思考,並用導語式的提問來引導學生。因此,在寫的過程中學生也在思考,思考的意識流是跟著筆尖流動的。

課餘時間,袁老師的課程組還會在慕課《語言與生活:語用學導論》上分享課堂內容和一些學習英語的小技巧,讓學生能用零碎的時間提升英語水平。目前,袁老師的團隊正在拍攝《語言科學與藝術》慕課,因為語言使用橫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思辨性、社會性與人文性,因此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修養的一個絕佳入口。

美國訪學記

2014年袁老師帶著年僅四歲的孩子,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美國訪學。談到這段經歷時,袁老師很是感慨,自己本身不是一個很會做飯和照顧孩子的人,帶著孩子在美國生活,真的算是摸爬滾打。孩子曾稚嫩地說:「爸爸做的飯不好吃,但我會堅持吃完。」袁老師說到這裡, 笑道:男人的苦有時候只有男人能懂啊。好在對方的合作教授很通情達理,讓袁老師將孩子帶到課堂上。

致虛極,守靜篤

也許是和沉穩、喜靜的性格有關,袁老師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讀書,尤其喜歡讀《紅樓夢》和《道德經》。《紅樓夢》是一部佛經,讀不盡的是作者心中的慈悲;袁老師覺得紅學亦是情學,是情感、情理與情面之學,每讀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袁老師有一套中英文對照的《道德經》,他開玩笑地說:「我很慚愧,英文版尚能讀懂意思,中文版較多地方卻不能很好地理解,因為許多原文有留白的效果,而英文多會把空白的地方補全。《道德經》是哲學的詩化表達。」《道德經》中有語:「致虛極,守靜篤。」

文科郵子們的春天

袁老師說道,如今的理工類院校與以往大有不同。南郵的文科發展愈來愈受重視。以往文科生在理工類院校缺乏學習資源,我們做定性研究分析案例時,也缺少科技力量的介入,無法大規模地處理數據。而現在不同了,隨著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學習。例如,用「八爪魚採集器」抓取數據時,要花費大量時間來「除噪」,而利用編程等手段,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獲取數據。再如,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模式的運用,能極大地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人文學科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袁老師說,他想用為「中國社會科學網」撰寫的新年寄語中的幾句話概括科技與人文的不可分割性:科技發展和技術更新讓數字人文成為可能,面對文本細讀的人腦傳統,機器「遠讀」發出新的聲音;大統計給我們帶來了數據認識上的概化和共識,當然也可能不經意間有損個體意義的豐富與妙悟;前者的一致性遮蔽了事物複雜的一面;而後者的小經驗往往要在大概率背景中方能顯出大意義…需要在近光燈和遠光燈的協同下才能安全地駛向遠方,而此處協同的本義便是要人腦學會更好地與機器互動。所以說,作為文科生的小郵子們即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啦!

英語與單詞

語言學習需要詞彙量。它和我們的母語一樣,要想保持語言的生命力,就需要經常閱讀英文原版報紙、看英文小說。語言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其社會屬性和人文屬性更加不可忽視。語言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一種語言便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窗口

單詞枯燥之罪:對於學生在背誦單詞時感到枯燥,袁老師表示,只能把枯燥的程度不斷縮小啊!當問及袁老師每年教同樣的課程是否覺得單調乏味時,袁老師笑著說:「同一個知識點,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已經瞭然於胸,輸出方式卻不盡相同,並且對於同學來說卻是陌生的,所以老師需要調動自己的教學激情。「You can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要把單詞放在一個詞組、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和一篇文章中去理解。袁老師在教學中也很強調背誦,他認為背誦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過程。

「記單詞不能僅僅局限於記住漢語意思,我們可以在一個單詞的基礎上,將它的近義詞、反義詞、上下位詞羅列出來編寫成一句話,常見的詞組和搭配也可以編成一句話。而如果能把這所有內容編在同一段話裡,那就再好不過了,學習英語是需要自己加工的。所有的原材料都存在於朗文或牛津字典中,輔導書也都是對這兩本字典的再加工。經過整合加工的記憶、思維,便更容易感知,更容易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所以加工英語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袁老師說平時要背誦大量的段落翻譯和優美的文章,考試時便根據不同的主題將這些內容填入框架中。"英語和漢語有著很大的不同,沒有框架是不行的。在英漢兩套句法、篇章架構中行走,摔跤是難免的。多背誦,常寫作,這兩件東西就像兩個支架,助你走得穩、行得遠!"

迎考四級,袁老師有話說

對於即將到來的四六級考試,袁老師貼心地為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建議:考試跟平時的積累要從兩條線上出發,平時不僅要進行專項聽力訓練、寫作訓練、翻譯長句訓練等,同時也要注意應試的技巧;而針對學生聽力失分嚴重的現象,袁老師則提出做聽力要掌握實時加工和處理的方法,聽之前一定要瀏覽一遍題目,通過選項的語境來猜測可能出現的對話。舉個例子,如果答案中多次出現「deposit、save、account」等單詞,那麼對話的地點就很可能發生在銀行。「要把語境帶入思考中」袁老師特別強調道。聽了袁老師的建議,小郵對四六級考試也不再那麼畏懼了呢。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

公眾號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文案|邱靖越 陳文靜

採訪|邱靖越 陳文靜

圖片 | 林茂琨

編輯 | 陳曉菡

為我們謙虛沉穩的袁老師點讚!

相關焦點

  •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外界的影響,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循環往復的規律。老子當年寫《道德經》好辛苦,用毛筆在一個個竹片上,一筆一划地寫,如果沒有一種虛和靜的忍耐精神,又怎麼能讓他的思想流芳千古。
  • 交易之道:行情變化多端, 靜下心來有利於看清走勢, 才能不妄動、 不妄為
    行情變化多端, 靜下心來有利於看清走勢
  •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是常德,是天地乾坤之道,更是人生哲理
    老子《道德經》中「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學,說出了天地乾坤之道的人生哲理,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生命了的意義。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為天下谿」中的「谿」為何意?這裡老子又提到「谿」表現出來的自然規律,用來說明水的上善若水之性中還有「知其雄,守其雌」的常德。這種常德不僅能使水藉助勢能轉化為動能,還能以強鍵之勢守住水的柔軟本性而不離,說明這種常德是一種普遍和恆久不變的天地大德。
  • 暢遊色彩斑斕的藝術海洋
    11月28日,一場由西班牙超現實波普藝術家奧田聖米格爾構建的絢麗奇幻超現實波普視覺體驗藝術展《卡奧斯狂想》在瀋陽K11購物藝術中心舉行。此次藝術展融合了當代街頭藝術、波普藝術、超現實主義、神秘美學等元素,17件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包括大型畫作、掛毯、雕塑、互動裝置等,讓觀眾暢遊在色彩斑斕的藝術海洋之中,感受震撼心靈的視覺體驗,特別是首次亮相的《宇宙連廊》《萬花筒隧道》更是深受青年人及孩子家長的喜歡。
  • 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謝子靜:「靜」筆生畫
    她時時被這些物象的優美情態所感染,每每此時便命筆記寫,反覆品味,不斷揣摩,使這些生動的對象升華為初步的藝術形象存記於腦海之中。  在她筆下,熱鬧是收斂的,摒棄了張揚,像一朵開到絢爛時卻陡然寂滅的冷煙花;在她筆下,生機是一場秋事,盛極而敗,敗而再生。在她筆下,自然淳樸的個性和高尚的藝術氣質輝映交織,恬靜、典雅、淳樸、淡泊,積極向上,熱情樂觀,卻能給人以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