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謝子靜:「靜」筆生畫

2020-11-28 浙江在線

  【人物名片】

  謝子靜,女,1971年出生於溫州樂清,先後畢業於溫州師範學院、中國美院,獲碩士學位。長期致力於中國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現為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連環畫藝委會委員,浙江省中國畫家協會會員,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創作員,溫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白鷺、劍麻、雞冠花,一紙素宣上,謝子靜將女性的浪漫情懷鋪陳在工筆花鳥畫之中,融入了專屬於她的內斂、柔和的氣息,色與形交錯、神與景相糅,現實和理想並行出一場萬物纏綿之境,靜謐,且素淨。

  她專攻中國花鳥畫,對大自然的一花一鳥,一草一石均投以極大的熱情與興趣。她時時被這些物象的優美情態所感染,每每此時便命筆記寫,反覆品味,不斷揣摩,使這些生動的對象升華為初步的藝術形象存記於腦海之中。

  在她筆下,熱鬧是收斂的,摒棄了張揚,像一朵開到絢爛時卻陡然寂滅的冷煙花;在她筆下,生機是一場秋事,盛極而敗,敗而再生。在她筆下,自然淳樸的個性和高尚的藝術氣質輝映交織,恬靜、典雅、淳樸、淡泊,積極向上,熱情樂觀,卻能給人以無限遐想。

謝子靜作品

  「在畫桌邊上長大」

  「小的時候就在畫桌邊上長大,怎能對畫不感興趣呢。」談起從小的繪畫經歷,謝子靜笑著說,最初對於繪畫的喜愛完全來自於家人的薰陶。「我爺爺是我的繪畫啟蒙老師,他在樂清是一位有名的墨鉛放大畫師。」謝子靜說,每當爺爺鋪開畫紙,她便挨在一邊,看爺爺如何用炭墨神奇地畫出人像來。「爺爺專注的神情,鄰裡敬仰的眼神,這一切至今讓我記憶深刻。」

  家裡的氛圍讓謝子靜從小生發了對美術的興趣,時常要在廢紙、牆板上塗鴉,這也為她此後從事美術行業奠定了基礎。

  1989年,謝子靜考入溫州師範學院美術專業,接受系統學院派美術的教育,諸多良師的鼓勵讓她受益匪淺,讓年輕的謝子靜在大學期間確定以中國花鳥為主要創作方向,她受花鳥畫家葉玉昶厚愛,追隨他學習中國花鳥畫。2005年,謝子靜考入了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攻讀碩士,師從畫家顧震巖。「顧老師是研究宋人宋畫的專家,在他的影響下,我也逐漸對宋畫著迷。」謝子靜說,那時候她就確定了宋代花鳥畫的研究方向。

  2000年,謝子靜回到母校溫州師範學院(現溫州大學)任教。時至今日,她已經成為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我現在行政、教學『雙肩挑』,而且行政的事務比較忙,但我依舊願意奔走在教學的第一線,很享受與學生在一起的感覺。」謝子靜說。

  平日裡,她會教授一些花鳥畫相關的系列課程,「我認為學習要從經典開始,所以比較重視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臨摹。讓學生從宋畫的臨摹開始延續著宋元明清這樣的經典作品,一路臨摹學習。」與此同時,每年的3月春暖花開的時候,謝子靜還會帶著學生們外出寫生,「因為藝術作品本身來自於大自然,要讓學生們感受到這份『自然』。」謝子靜說。

  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欣慰莫過於學生的出色表現。許多學生在畢業後獲得良好的就業,綜合素質十分具有競爭力,並且獲得諸多殊榮。2011年,謝子靜指導的學生參加全省第三屆大學生文藝展演,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2012年,她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第三屆大學生文藝展演分別榮獲一等獎、二等獎。

謝子靜作品

  尋得一份「靜氣」

  「畫畫是個人情感的一種宣洩,從最初靈感出現時的激動,到經過時間思考後的理性,再加上中間經歷的各種辛苦,以及各種情感體驗,每一次的創作都是一種磨礪。」正因如此,謝子靜在創作時會進入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她時常一個人去近郊寫生,「我的創作來源於自然和生活,大自然都是我的素材。」謝子靜說。寫生是她記錄大自然的方式,不同的景、物總能帶給她一份驚喜,一份情感體驗。她渴望借景抒情。

  平日裡,校園中的花花草草,湖中的白鷺,都是謝子靜的素材和靈感來源。她喜歡原生態的內容,追求純自然的景致。「靜勝躁、寒勝熱,清淨以為天下正。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大自然中的自然物象,給予其一種「靜氣」,謝子靜尋得一份屬於她的安靜,一片心靈的淨土。她說,「中國畫是讓人靜下來的藝術,它追求致靜致遠,調和天人。」淨的畫面、靜的意境、雅的格調是她的藝術追求。

  細心觀察下來你會發現,白鷺、蘆葦、雞冠花、劍麻等幾種物象,會經常出現在謝子靜的作品當中。她將這些素材和景別結合,結合自己當下的心境和情感,去創作出一幅屬於自己的「心靈畫卷」。「花鳥畫很大程度上就是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我會時常藉助這些畫中的素材和景物,來表現自己當下的心境。」謝子靜說。

  在入選浙江省第十三屆美展的作品《蒹葭蒼蒼》中,謝子靜以平日裡採風、寫生途中所見的蘆葦與棲息的白鷺為畫材,以宋明院體花鳥畫之雍容謹嚴的畫風,參以文人畫逸筆的幽遠意境與簡澹設色,營造畫者心中氤氳已久的古典幽夢,旨在表現自然界動人和諧的一幕,寄寓著擺脫塵俗,融入超逸的自然景界,抒發了一種美好的心境。最終,反映在畫上,這花鳥,已不是世俗的花鳥,它們構築出畫家心靈的家園。

  「翹首輕搖舞絳霞,紫衣抖擻問青紗。園林因我增姿色,苑圃紅添更麗華。曉暢輕風皆瑞奇,晴柔景物尤祥嘉。蜻蜓輕展纖纖翼,款款飛回夕陽斜。」這是謝子靜入選浙江省第十二屆美展的作品《融風庭院總飛紅》上的一首詩。在作品中,夕陽餘暉下,一組組火紅的雞冠花爭相怒放,一群群紅色的蜻蜓在花間穿梭。「讓我記憶非常深刻,野生的雞冠花植株高大,姿態寥廓,我感受到了一抹生機,和茁壯生長的野趣。」謝子靜說,情急之下她便命筆記寫,後來託朋友幫其要來了一株雞冠花,了解它的細節,再融入她的感情。最終成品後,謝子靜的雞冠花依然紅豔,剔透得像是滾過胭脂的一滴水。

  工筆花鳥畫是以色彩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謝子靜迴避了低俗呆板的忌病,以自然淳樸的個性和高尚的藝術氣質去追求和探討新的色彩境界。為了與過分的明媚、鮮豔進行區別,謝子靜會在創作中大膽進行一些色彩上的革新:她畫荷,雖色美,但荷葉大多呈現即將枯敗之形色;她筆下的劍麻,不是現實中的濃綠,而是以藍灰、綠灰為主調,淡而灰濛。

  興許是她的求藝過程一路順遂,所以她的作品中沒有明顯的苦楚、悲涼,給人帶去的感覺也是婉轉而含蓄的。謝子靜的作品以恬靜、典雅、淳樸、淡泊為主旋律,而積極向上,熱情樂觀則是作品精神的內涵。在立意造景方面,看似尋常,但卻能給人以無限遐想。

  多年來,謝子靜筆耕不輟,並出版有個人畫集《工筆花鳥——謝子靜》,這是她輾轉多個春秋,毀壞掉不計其數的半成品後留下的心血和精華。這些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第二屆工筆重彩小幅作品展、浙江省美展、浙江省青年美展、浙江省花鳥展等,榮獲一次金獎、一次銅獎和多次優秀獎,如2006年作品《荷風送香》獲浙江省第七屆花鳥畫展優秀獎;2009年作品《蜻蜓與雞冠花》入選第二屆全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展;2010年作品《蘆花》、《金秋》參加臺灣「首屆兩岸當代百名女畫家精品邀請展;2011年作品《乾坤生機》入選第五屆浙江省青年美展;2017年作品《蘆花深處》獲浙江省第八屆花鳥畫展優秀獎等。

  在「傳承」中「蛻變」

  平日裡,謝子靜十分重視研習前人的傳統藝術表現方法,尤其是把精力集中在探討其原因、尋找其規律、挖掘其奧妙之上。她常常以一個探寶者的心境去逐一玩味,從取材、構圖、創意、表達等多方位加以研究,直到有所領悟。而每次外出看到畫工精美的彩繪時,她內心總是無比激動,也會以研習之心付出成倍的精力。正因如此,促成了謝子靜與古戲臺彩繪的「不解之緣」。

  2010年,謝子靜赴蒼南採風,當她來到靜謐、秀麗的蒼南碗窯古村落時,卻看見了一座年代已久的古戲臺,建築完整無損,散發出悠悠的古韻。「戲臺上的雕件、藻井讓人讚嘆,梁坊、藻井上的彩繪更讓我驚嘆!」謝子靜說,一組組古樸、典雅的戲曲彩繪已深入腦海,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往後日子裡,她陸續去樂清、永嘉等一些村落採風寫生時,都不忘尋找古戲臺。

  工作之餘,她便開始關注和收集有關古戲臺彩繪的資料。一方面,赴各圖書館及檔案館查閱大量的史料,了解溫州的民間美術、溫州戲曲的發展;另一方面,向民俗專家、民間藝人了解溫州的民俗、習俗、戲俗。漸漸地她發現,當今全國學者對古戲臺研究中,缺少古戲臺彩繪的研究。

  「我也時常在想,我是一名大學老師,除了教學、創作之外,應該有這份責任對溫州的文化做一些梳理研究。」謝子靜說,溫州作為戲曲之鄉、百工之鄉,文化資源豐富,如今經過多地對比發現,確確實實只有溫州的戲臺的藻井上有這麼豐富多彩的戲曲文化、戲曲人物的繪畫,「傳統的戲曲怎麼跟民間的美術結合起來,應該是我接下來這半輩子要繼續研究的一個最重要的課題。」

  於是,謝子靜一邊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古戲臺戲曲彩繪圖飾研究」、省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溫州古戲臺戲曲彩繪圖飾搜集整理與研究」等課題,另一邊開啟了《溫州古戲臺戲曲彩繪圖集》的編著計劃。保存較好的古戲臺,基本坐落在比較偏遠的山區裡,懷著對古戲臺彩繪的極大興趣,這幾年來,她利用節假日考察、拍攝了50多處戲臺,行程近兩千公裡。奔赴溫州十一個縣(市、區)拍攝、收集現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戲臺戲曲彩繪圖共計450多幅。

  2017年,謝子靜編著的《溫州古戲臺戲曲彩繪圖集》一書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問世,對溫州的戲曲研究、民間彩繪研究、民風民俗戲俗研究均具有相當的幫助。「我也希望能藉此書引起各界注意,特別是政府的文化部門,應該有科學的修復彩繪方案,借鑑古壁畫修復經驗,邀集全國民間彩繪高手,以舊修舊,恢復古戲臺彩繪的歷史原貌。」

  與此同時,接觸古戲臺等溫州本土文化後,謝子靜對於作品的創作理念也有了些許轉變。獲2019年浙江省第十四屆美展優秀獎《傳承·蛻變》是謝子靜近期的創作作品,畫面表現的是溫州古戲臺的一組組戲曲彩繪圖飾,輔以吉祥紋飾。彩繪人物動態誇張、生動,線條運用嫻熟、流暢,色彩斑駁、厚重,以傳統的工筆重彩技法記載了溫州戲曲文化與民俗文化。作者認為其作品的得意之處在於畫面以一隻飛鳥置於前景,將不同時期舞臺的圖飾作為背景,達到穿越時空的聯想。

  以花鳥畫的形式來表達戲曲的題材內容可能當屬首次,這充分說明謝子靜對事物觀察的敏銳性和大膽創意的精神。「從我本身來講,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希望自己不僅僅是在書本理論中傳承這些文化,更希望也能夠在作品中傳承中國畫,在題材、技法、構圖上,完成一種傳承和蛻變。」謝子靜說。這是她這兩年的思考與突破,想藉此以特有的視角和方式關注溫州戲曲文化遺產和傳統民間美術遺產,倡導溫州南戲的傳承與蛻變。未來,她將以身作則,竭力讓這文化瑰寶永遠留存在浙南大地上並得到延續。

相關焦點

  •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管倖生院長等到山東交流訪問
    在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合影在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參觀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合影    華夏經緯網7月9日訊    7月3日至9日,臺灣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管倖生院長、創意生活設計系黃世輝主任、視覺傳達設計系顧理主任、工業設計系張景旭老師及二位研究生到山東交流訪問。
  • 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孫芙蓉:如「慕」隨行
    【人物名片】  孫芙蓉,溫州平陽人,教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韓國國立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兼任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全國課程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教學論委員會理事。曾獲評浙江省首屆五星級青年教師。
  • 溫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張笑欽:為著心中的信念而「奔跑」
    他就是溫州大學最年輕的一位院長——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張笑欽。  十年寒窗 回家從教是一種情懷  1982 年出生的張笑欽,和多數學霸一樣,從小到大他的學習成績始終亮眼——他以高出溫州中學30 多分的中考成績被甌海中學錄取,在中南大學畢業後被保送到中科院讀碩博連讀……人生軌跡書寫得如預期完美。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前院長被殺案」一審宣判:兇手被判死刑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前院長被殺案」一審宣判:兇手被判死刑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通訊員 溫萱 2019-03-01 11:41
  • 中國美術學院2019年校考高分卷及考題匯總
    2019中國美術學院優秀試卷整體水平很強,參考價值很高哦,如果有想要報考國美或者其他美院的同學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對比研究,一定會有大收穫的~ 中國美術學院2019年校考考題 中國畫一 命題創作:提供了一句詩作為題目,工筆、
  • 建築大師格雷夫斯 為溫州肯恩大學設計教學樓
    1934年7月生於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9年獲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62年起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64年開設建築事務所。 他設計的作品包括美國波特蘭市政廳、佛羅倫達天鵝飯店和中國上海外灘三號等。波特蘭市政廳和佛羅裡達天鵝飯店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除了建築,他還熱衷於家具陳設,涉足用品、首飾、鐘錶及餐具設計。先後獲得過美國國家藝術獎、美國建築師學院金獎等。
  • 溫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孫芙蓉祝福2020屆畢業生
    來源:浙江在線    發布時間:2020-07-22 10:53:28 溫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孫芙蓉祝福2020屆畢業生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2020開學典禮院長致辭:乘風破浪 逐夢遠航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白菁潔)10月28日晚,甌江學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暨迎新生文藝晚會在溫州大學北校區田徑場舉行。會上,學院院長王佑鎂發表了題為《乘風破浪 逐夢遠航》的致辭。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各位後浪、後後浪們:  大家好!
  • 溫州大學商學院院長胡振華:矢志追求一流
    記者到達學校時,只見不遠處一戴著口罩、身形挺拔的先生朝我揮手示意走來,原來他就是我今天要採訪的對象——溫州大學商學院胡振華院長。21歲大學畢業後,胡振華一直在省會城市重點高校工作,因為各方面格外突出,30歲就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2歲已經是商業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這在當時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榮耀。  懷揣著對沿海改革開放熱土的嚮往以及青春的理想,不願墨守成規的胡振華在世紀之交的年月「闖」到了溫州。回首20年的奮鬥之路,他也是頗有感慨。2000年,36歲的他攜妻兒來到溫州,在原溫州大學經濟學院就職。
  •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舉行建院60周年主題大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陳衛,副校長張凌浩,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劉寧,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家陽,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設計學院創始人之一黃名芊,老領導朱正文、張瑞平、張福昌、過偉敏等,設計學院院長魏潔,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兄弟高校領導出席會議。
  • 美術生畫素描,一開始以為在畫石頭,結果卻驚豔眾人
    美術生畫素描,一開始以為在畫石頭,結果卻驚豔眾人   現在社會發展的很快,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現在的孩子也是從小就開始培養興趣愛好,雖說現在考大學沒有一開始那麼難了,但是有一技之長還是很有必要的。
  • 從∞開啟無限可能|西安歐亞學院艾德藝術設計學院院長Tony Brown...
    無限  UNLIMITED  作品《∞》在西安歐亞學院校園裡的二次呈現,傳達了以超越常規的思維模式突破傳統形態多樣化演變的理念,通過「尺度」與「場域」的概念,構建了一個充滿哲思且富有價值的人文作品。
  • 中國當代著名寫實油畫家靳尚誼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像創作
    中國當代著名寫實油畫家靳尚誼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像創作01中國當代著名寫實油畫家靳尚誼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像創作02中國當代著名寫實油畫家靳尚誼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像創作03中國當代著名寫實油畫家靳尚誼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像創作
  • 「VMD設計100展」即將在廣州美術學院開幕
    「VMD設計100展」將於11月26日與「2011全國視覺設計教育論壇」同期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開幕。VMD是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與動漫設計學院的簡稱,廣州美術學院創辦於1953年,是中國最重要的藝術學院之一。2010年11月,由視覺傳達系與新媒體藝術系整合成立視覺與動漫設計學院。
  • 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未來城市發展應超越可持續系統
    日前,在中國參加「賓大-中國設計論壇」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城市研究學者Fritz Steiner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Steiner教授在此次活動中重點闡釋了「再生系統」(regenerative system)的建築和設計理念。
  • 他畫青蛙賣336萬,畫只瘌蛤蟆賣出575萬?
    大師之作:他畫青蛙賣336萬,畫只瘌蛤蟆賣出575萬?中國畫題材中,一般最常見的有山水、花鳥、魚蟲、人物,在這幾類題材中,最普遍的又屬山水和花鳥,魚蟲,人物則次之。作為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天壽自幼喜愛書畫,童年時就非常喜歡臨摹《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書中的插圖,後來進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習,畢業後就開始投身美術教育事業,一生勤習書畫,勇於開拓創新。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等職,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美術教育事業。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義大利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 2018年服裝設計專業...
    本次發布會展示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兩所院校24位應屆本科畢業生共計60餘套服裝設計作品。年輕的新銳服裝設計師們通過服裝設計作品,揭露當代大工業生產模式下的社會弊病,於摸索中審視人類的原始訴求,闡述當代社會中捲入了孤獨麻木精神漩渦中的年輕人的思想與精神狀態,重新定義當今人們奉行的刻板陳規,構建真實透徹的自我認知。
  • 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建築設計,形如「莫比烏斯環」
    這座秀美建築便是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於2019年6月30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工奠基,這是中央美院啟動新百年戰略,面向未來的重要戰略項目。作品《奠基》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建築設計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總體定位中央美術學院未來學院,將以海洋戰略、海洋文化為核心進行多層次、高品質、國際化的藝術設計創新教育,學科涵蓋海洋設計、時尚設計、自由藝術、藝術教育、文化產業管理等眾多傳統與新興專業領域,開展本科及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簡史-知名校友-校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創建於1956年,首任院長鄧潔。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併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美院校徽形象設計上採用了篆文的形式,中間的部分類似與「藝術」的「藝」字。
  • 【中雕協】2017屆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畢業作品欣賞——雕塑系
    點關注 →不迷路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簡介: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名稱經歷了多次更名:1950年美術學院最初的名稱為西南師範學院美工系,主要以培養美術工藝師資為目標;1952年更名為圖畫系,1952年招收五年製圖畫科;從1957年起改為單專業,並繼續沿用圖畫系這一名稱;1963年更名為美術漢語言文學系;後來更名為西南師範學院美術系,1994年10月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05年7月原西南師範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為西南大學,前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隨之更名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