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會面之前,我在想一個37 歲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會取得什麼樣的成績?當看到採訪對象時,背著雙肩包、一張娃娃臉和善意的微笑—很普通的樣子,沒入人群可能無人關注,很難想像會與德國洪堡學者,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青年拔尖)人才,還曾因科研突出受到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接見聯繫起來。恰恰這個普通的青年,在近期剛剛公布的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名單裡,他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就是溫州大學最年輕的一位院長——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張笑欽。
十年寒窗 回家從教是一種情懷
1982 年出生的張笑欽,和多數學霸一樣,從小到大他的學習成績始終亮眼——他以高出溫州中學30 多分的中考成績被甌海中學錄取,在中南大學畢業後被保送到中科院讀碩博連讀……人生軌跡書寫得如預期完美。身邊的同學畢業後都毫無懸念地被高薪聘請到各大企業工作,其中,也包括他。但是,家鄉有鄉情,家鄉有家味,如同他說的:我回到溫州,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溫州生我養我培育了我。
當老師一直是他的志願。2010 年,他博士畢業到了溫州大學工作。當時,妻子剛懷孕,剛剛入職的低微收入讓他一度陷入窘境。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執著於工作。兩年後,他順利拿到了副教授職稱;2016 年,被提任為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副院長;同年,被學校破格提任正教授;今年6 月開始擔任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短短幾年時間的迅速成長,其間的辛勞不言而喻。
學生的事情無小事,老師的愛是大愛。用大愛之心,事事投入,全力以赴,是他的做事準則。2010 年,他開始擔任班主任,不僅有繁重的教學任務,還積極投入學科競賽。當時學校從2003 年後就一直沒有再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取得國家獎,這對他又是一個艱巨的挑戰。接下去的時間裡,他開啟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2 年到2017 年的五年多時間裡,學院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了十多個一等獎和二等獎,張笑欽的臉上綻放出自豪的笑容。提及成績,他總是輕描淡寫地笑侃自己:「我特別死心眼,認準的事,必須一條道走到黑。」
張笑欽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他重視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知道大學期間學生最需要什麼,他說:「大學四年特別美好,所以學生這幾年的學習和嘗試就顯得尤為重要。」2012 年,他看到當時來自安微的大二學生張良玉與校友合辦了溫州演億家舞美有限公司,2013 年,校企合作又成立了歡樂袋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其間,由於行業競爭激烈,歡樂袋鼠公司遭遇到嚴重的運營危機,一度面臨破產境況。張笑欽立馬找到張良玉,深入探討了微信公眾號的發展趨勢,並指出其中潛在的巨大商機和新媒體在未來行業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經過反覆溝通,張良玉馬上開始著手籌備「掌上大學」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至此迎來了屬於他的新媒體時代。2013 年10 月10 日,在張笑欽的悉心幫助下,他的溫州紅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掌上大學」逐步發展成為提供校園營銷服務的SaaS 平臺。這個項目獲得「創青春」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浙江省「網際網路+」競賽的金獎,並獲得青松基金、賽伯樂等多輪融資。張良玉成為入選福布斯中國2018 年30 位30 歲以下精英榜一員、2019 胡潤Under30s 創業領袖之一。所有努力的背後,都因為有一盞「明燈」分外有力的指引。
談及張良玉的努力和成績,張笑欽的笑容欣慰且有力。能和學生並肩齊驅,力所能及幫助學生取得成功,他對自己屬於老師的成就感溢於言表。他說自己肩頭的責任更重了,因為他希望在他的幫助下,能有更多的「張良玉」脫穎而出。
張笑欽主持2019 世界青年科學家( 溫州) 峰會分論壇——「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論壇」
勤勉工作 醉心科研是一種熱愛
張笑欽常常形容自己是一個長跑運動員,因為他總是會為著一個目標而不懈「奔跑」。這也是他始終堅持的「科研精神」。
剛剛博士畢業他就結了婚,當時孩子尚小,初為人父的張笑欽不僅要照顧好家庭,還要專注於科研工作。每天晚上照顧完孩子入睡後再轉身去書房工作到深夜,十年如一日,這已然成了他的習慣。行政會議、專家評審、協會工作……從每月出差到每周出差,長期的出差成了家常便飯。他有時間總喜歡和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學生也特別喜歡和這位年輕的「院長老師」交流心得。他說,每一個學生的可塑性很都強,希望通過他的一點力量,可以加速他們更好地成長。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時間裡,他的電話不斷,未讀信息顯示已達幾十條。談及這次獲得的「優青」項目,張笑欽微微一笑:「真的不容易!」他從2005 年就開始探索研究「視頻目標跟蹤」項目,從最初的精準分類到技術層面的細節分析,他和他的團隊攻克了無數個新問題,當中也不免飽受質疑,但是始終沒有動搖他們堅持走下去的初心。
2016 年,他開始申報立項,第一年申報失敗、第二年、第三年,依然以失敗告終。連續的失敗讓他一度陷入泥潭,他開始反覆研究內容缺陷,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四處學習取經。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他申報的第四年,順利通過,他也終於在此時鬆了一口氣。項目的通過不僅是對工作過程的肯定,更讓他對接下來的科研工作堅定了更強的決心。
科研學科兩手抓,是作為院長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是打造學科高峰的關鍵時期,地方產業與學科的結合尤為重要。溫州的地區基礎偏弱,要留住人才必須要在本地形成產業集群,打造建設和引進優質平臺。」張笑欽說,要成長就是要走出去。為此,他積極和溫州各大上市公司聯繫溝通並達成共識,借力溫州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聯盟,推進和加速學院產教融合的真正落地,並且鼓勵學科老師積極投入合作來反哺學院,和學院共命運同發展。接下去,在學院現有的國家一流專業和省一流專業基礎上,他還準備著手開設人工智慧專業,讓學院的學科建設更加體系化、系統化。
採訪將要結束時,他打開筆記本,上面記著陳偉俊書記在中國·溫州民營企業人才周上的號召:「甌越大地戰略機遇疊加、高端要素匯聚、創新動能加快釋放,處處充盈著生機與活力,時時孕育著希望和機會,正是各路英才尋夢、築夢、圓夢的好時機。」他滿懷激情地說,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環境越來越好。《浙江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 年)》中提出的「到2022 年,在關鍵領域、基礎能力、企業培育、支撐體系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成為全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引領區、產業發展示範區和創新發展新高地」的戰略,是他的夢,是溫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的夢,「追夢人」必須努力奔跑,理應主動參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