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王臻
視覺系統是人工智慧的「眼睛」。
多年來,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場景目標運動狀態的視覺分析方法研究。
7月17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報:「視覺系統中的目標物運動狀態分析」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張笑欽(代表陳勝勇教授團隊)領獎
一臺長得像「大白」的機器人駐守在門診大廳,為患者導診,進行防疫宣傳;
另一臺轉動靈活的機器人正背著藥箱和消毒水箱,進行醫藥配送、地面消殺和清潔……
目前,在一些醫院裡,醫護人員的部分工作已經交給5G智能醫護機器人。
「疫情的發生,讓機器人協助人類進行急難險重工作的作用得到集中體現。」事實上,能有這樣的效果,得益於近年來機器人的視覺系統發展。
學習式目標觀測跟蹤
「我們的項目是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計算機分析技術,目的是為了讓系統可以隨時監測場景和物體的變化情況,是機器實現智能決策和自主行為必備的功能。」項目負責人陳勝勇說。
這是一支由浙江工業大學、溫州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組成的精英團隊,他們在國家基金的傑青、優青、重點等10餘項國家級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近10年的研究。
「應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視覺技術,幫助計算機和機器人對環境中的運動對象進行運動狀態的跟蹤和分析。」項目成員張劍華說,「我們的項目能夠隨時監測場景和物體的變化情況。這些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安防監控、工業生產流水線中,通過機器人、無人機執行。」
場景運動狀態分析
無人機應用
一旦掌握了周邊環境變化情況,機器人就能進一步實現智能決策和自主行為。給機器人裝上「眼睛」之後,它將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生產及百姓日常生活。
比如,一條固體垃圾資源再生的生產線,如果機器手臂不長「眼睛」,那就需要藉助人類的「眼睛」分辨哪些是可利用的建築垃圾材料,而這一技術恰恰彌補了機器手臂「盲目」的缺點,實現了精準篩選。
比如,在交通監控上,這雙「眼睛」能夠迅速發現異常行駛的汽車軌跡,並及時報警,大大減輕了民警的勞動強度,解放了大量的糾違警力,又能為搶救傷員贏得寶貴的時間。
該項目的勝出,離不開其科學理論貢獻:
它突破了在陌生複雜環境中對象分割和場景描述問題。能夠快速準確地分割場景中靜止和運動的個體目標,還能提供計算機和機器人可以理解的場景內容描述。
它突破了複雜環境中多個目標跟蹤問題。開創性地應用多種群序列粒子群優化技術,能夠準確實時跟蹤場景中多個運動目標。
它突破了複雜場景中目標對象的運動狀態分析問題。提出新的理論,解決了傳統技術面臨的噪聲和遮擋問題。
場景內容分析
該團隊還培養了一批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們參與算法研究、實驗驗證等工作。
「謝榛博士參與無人機平臺算法驗證工作,趙妍珠、陳敬帛博士參與了安防監控領域車輛再識別研究。還有張少波、宋洪章、邱葉強等碩士生參與了機械手臂分揀建築垃圾等工作。」張劍華說,「學校和學院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學院裡,我們有充足的研究和試驗場地。我們航模隊得到了學校提供的場地和經費,為我們在無人機平臺上驗證研究成果保駕護航。」
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全景7月17日上午,2019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等省領導向浙江省科技大獎獲得者和一等獎獲獎代表頒獎。
2019年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授予浙江科技大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獎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
會上,浙工大共有15項科技成果獲表彰,其中獲一等獎成果4項,創該校首次同一年度包攬浙江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三大獎一等獎的歷史最好成績,另獲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視覺系統中的目標物運動狀態分析」獲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機械工程學院姚建華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高質高效雷射表面改性技術及其工業應用」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生物工程學院汪釗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高效脂肪酶催化製備脂溶性維生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和土木工程學院蔡袁強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成果「疏浚淤泥複式真空預壓地基處理關鍵技術」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一等獎獲得者合影,左起: 汪釗 姚建華 王鵬(蔡袁強團隊代表)、張笑欽(陳勝勇團隊代表)浙江工業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二、三等獎成果的是:
郭健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複雜海域條件下大型橋梁塔—索—梁的服役性能提升關鍵技術」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趙美蓉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工業汙染物生態毒性效應和致毒機制」獲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王哲教授團隊主持的「軟土地區盾構隧道穿越運營橋梁的關鍵技術」、肖剛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面向產業聯盟的特種設備雲製造服務平臺及其關鍵技術」、牟介剛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高效減阻抗磨自吸排汙泵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以及程聰研究員團隊主持完成的「民營企業國際化及創新戰略:治理機制與政策建議」等5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獲獎代表合影
近年來,浙工大堅持「立地頂天」的科研理念,倡導「做有用的科研」的科研價值觀,實施「做有組織的科研」的科研組織模式,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需求,始終堅持把學問做在重大產業上,把科研論文寫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上,突出應用特色,堅持應用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兩手抓」,全面服務我省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和高端製造等優勢產業,促進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