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浙工大這一團隊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09-03 浙江工業大學


視覺系統是人工智慧的「眼睛」。多年來,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場景目標運動狀態的視覺分析方法研究。7月17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報:「視覺系統中的目標物運動狀態分析」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張笑欽(代表陳勝勇教授團隊)領獎


今天,在一些醫院裡,醫護人員的部分工作已經交給5G智能醫護機器人。一臺長得像「大白」的機器人駐守在門診大廳,為患者導診,進行防疫宣傳;另一臺轉動靈活的機器人正背著藥箱和消毒水箱,進行醫藥配送、地面消殺和清潔。

「疫情的發生,讓機器人協助人類進行急難險重工作的作用得到集中體現。」事實上,能有這樣的效果,得益於近年來機器人的視覺系統發展。

◎學習式目標觀測跟蹤

「我們的項目是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計算機分析技術,目的是為了讓系統可以隨時監測場景和物體的變化情況,是機器實現智能決策和自主行為必備的功能。」項目負責人陳勝勇說。這是一支由浙江工業大學、溫州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組成的精英團隊,他們在國家基金的傑青、優青、重點等10餘項國家級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近10年的研究。

「應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機器視覺技術,幫助計算機和機器人對環境中的運動對象進行運動狀態的跟蹤和分析。」項目成員張劍華說,「我們的項目能夠隨時監測場景和物體的變化情況。這些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安防監控、工業生產流水線中,通過機器人、無人機執行。」

◎場景運動狀態分析


◎無人機應用

一旦掌握了周邊環境變化情況,機器人就能進一步實現智能決策和自主行為。給機器人裝上「眼睛」之後,它將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生產及百姓日常生活。比如,一條固體垃圾資源再生的生產線,如果機器手臂不長「眼睛」,那就需要藉助人類的「眼睛」分辨哪些是可利用的建築垃圾材料,而這一技術恰恰彌補了機器手臂「盲目」的缺點,實現了精準篩選。在交通監控上,這雙「眼睛」能夠迅速發現異常行駛的汽車軌跡,並及時報警,大大減輕了民警的勞動強度,解放了大量的糾違警力,又能為搶救傷員贏得寶貴的時間。

該項目的勝出離不開其科學理論貢獻。它突破了在陌生複雜環境中對象分割和場景描述問題。能夠快速準確地分割場景中靜止和運動的個體目標,還能提供計算機和機器人可以理解的場景內容描述。它突破了複雜環境中多個目標跟蹤問題。開創性地應用多種群序列粒子群優化技術,能夠準確實時跟蹤場景中多個運動目標。它突破了複雜場景中目標對象的運動狀態分析問題。提出新的理論,解決了傳統技術面臨的噪聲和遮擋問題。

◎場景內容分析

該團隊培養了一批博士、碩士研究生,他們參與算法研究、實驗驗證等工作。「謝榛博士參與無人機平臺算法驗證工作,趙妍珠、陳敬帛博士參與了安防監控領域車輛再識別研究。還有張少波、宋洪章、邱葉強等碩士生參與了機械手臂分揀建築垃圾等工作。」張劍華說,「學校和學院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學院裡,我們有充足的研究和試驗場地。我們航模隊得到了學校提供的場地和經費,為我們在無人機平臺上驗證研究成果保駕護航。」


文字 / 黨委宣傳部 王臻

圖片來源 / 浙工大科技

推送 / 陳錢英

編輯 / 陳帝任

投稿郵箱 / officialzjut@163.com

相關焦點

  • 浙工大這一團隊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多年來,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場景目標運動狀態的視覺分析方法研究。7月17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報:「視覺系統中的目標物運動狀態分析」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浙工大這一團隊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
    多年來,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場景目標運動狀態的視覺分析方法研究。7月17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報:「視覺系統中的目標物運動狀態分析」項目榮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看浙工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團隊如何將維生素綠色規模生產
    編者按近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落下帷幕,浙工大生物工程學院汪釗教授團隊憑藉「高效脂肪酶催化製備脂溶性維生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汪釗教授團隊項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如何實現維生素綠色規模化生產?
  • 金滔教授團隊喜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9年5月14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201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共299項,其中一等獎28項(包括自然科學獎7項、科技進步獎21項,技術發明獎空缺)、二等獎95項、三等獎176項。浙江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金滔教授團隊完成的「面向低品位熱源的熱聲熱機機理及系統優化研究」成果榮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超威又一項目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前不久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超威集團的「長壽命石墨烯基鉛碳超級電池」項目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受到大會隆重表彰這是超威集團堅持科技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結出的又一碩果該項目產品已實現銷售收入過10億元,已在多家整車製造企業得到批量運用,並受到一致好評。
  • 看起來溫州科技後勁足,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得獎分析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7月17日在杭州舉行,會議公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共計297項科技創新成果獲獎。顯然,這兩個人的單位均為杭州,因此這個獎項杭州100%,杭州+2。3.自然科學獎43項一等獎:浙江省的自然科學家一等獎
  • 吳克輝研究員團隊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克輝研究員團隊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名稱「矽烯的發現與物性研究」獲獎人:吳克輝、陳嵐、馮寶傑、程鵬、孟勝研究團隊通過精確的分子束外延控制和界面對二維材料的穩定化作用,於2011年實現了矽原子在銀襯底上的二維生長,在國際上首次實驗獲得了矽烯。
  • 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其中,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團隊設計併合成的一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80後團隊針對硼基和氮基化學儲氫材料,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用於儲氫材料高效催化產氫。此次科技獎勵大會上,盧章輝團隊的這一成果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科研人員唯有專注,堅持在一個研究方向做深做透,才可能攀登科學高峰。」盧章輝說。
  • 浙江工業大學15項科技成果獲浙江省科技獎勵大會表彰!
    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等省領導向浙江省科技大獎獲得者和一等獎獲獎代表頒獎。會上,浙工大共有15項科技成果獲表彰,其中獲一等獎成果4項,創學校首次同一年度包攬浙江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三大獎一等獎的歷史最好成績,另獲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2020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
  • 浙工大承辦《BIM引領建築大數據與建築工業化》高級研修班
    浙工大承辦《BIM引領建築大數據與建築工業化》高級研修班 2016-12-02 10:37:03 來源:浙江在線 作者:通訊員 姚建強 編輯:成競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2日訊(通訊員 姚建強)近日,由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浙江工業大學工程設計集團承辦的《BIM引領建築大數據與建築工業化》高級研修班舉行開班儀式。
  • 泰州靖江籍教授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仲明供圖   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靖江籍教授邵新宇帶領團隊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雷射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8年出生的邵新宇是靖江市東興鎮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 驕傲!2019國家科技獎揭曉,泰州元素至少亮相10次!
    驕傲!2019國家科技獎揭曉,泰州元素至少亮相10次!在動物疫苗和診斷試劑研製中取得多項創新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15年入選世界獸醫家禽協會榮譽堂。近年來,中崇信諾生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與劉秀梵院士團隊緊密合作,針對嚴重危害世界養禽業的烈性傳染病「新城疫」,研製基因VII型新城疫新型疫苗。
  • 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一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9年贛州科技成果喜獲豐收贛州有關企業、駐市高校牽頭組織或參與的項目共有20項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2項贛州的驕傲!9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的單位和個人,加快推進全省科技事業發展和創新型省份建設。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該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
  • 中科院海洋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簡稱「暖池」)是全球海洋最大的暖水區域,其高海溫促進了大氣強烈的對流運動,是驅動熱帶大氣環流的主要熱源,也是東亞季風和厄爾尼諾現象的策源地。
  • 中科院海洋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簡稱「暖池」)是全球海洋最大的暖水區域,其高海溫促進了大氣強烈的對流運動,是驅動熱帶大氣環流的主要熱源,也是東亞季風和厄爾尼諾現象的策源地。
  • 驕傲!福州這所名校又牛了!拿下全國一等獎!
    驕傲! 福州這所名校又牛了! 拿下全國一等獎 成績斐然 快來為母校打call! 來自福建的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共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4項,科技輔導員項目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專項獎8個,總成績位居全國前列。 其中 福州三中的項目榮獲一等獎!
  • 一等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南昌航空大學五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大會共表彰獲獎項目148項,其中,自然科學獎50項、技術發明獎8項、科學技術進步獎90項。南昌航空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一等獎獲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楊曉光教授領銜的「複雜載荷環境下高溫結構破壞理論」成果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主要完成人:楊曉光、石多奇、胡曉安、劉奮成。
  • 借「名」賺錢 浙工大科室主任從象牙塔跌至高牆內
    10月2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浙江工業大學膜分離與水科學技術中心原主任助理兼辦公室主任陳賢鴻聲音嘶啞地表示,願意認罪悔罪。陳賢鴻當上辦公室主任後,身邊的「好兄弟」也越來越多,浙工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員孔某某,就在陳賢鴻「好兄弟」的名單中。有次大家閒坐聊天,陳賢鴻提到,「學校,最多的就是學生,我們得做點什麼」。幾人思來想去,陳賢鴻想到了一個賺錢的方法:借「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