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定於9月15日至17日在重慶舉辦。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慧學院作為高校之一,參加了「數創未來·智匯兩江」華為雲人工智慧大賽的專家組工作,也受邀參與了由浪潮集團牽頭的中新(重慶)工業網際網路標準聯盟籌備工作。
開創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新模式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是重慶理工大學與重慶兩江新區合作共建的新學院,學院針對人工智慧學科的融合、交叉特點,重點瞄準機器學習、智能感知、智能軟體、大數據智能和智能硬體等領域,形成了基於硬體、軟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分層、遞進的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金字塔新布局。
「人工智慧是一個全新領域,全球高校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關鍵問題是不是誰都能摸著『石頭』的!」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張小川告訴記者,這塊「石頭」就是學院開創的國內新工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圍繞「面向先進裝備的智能感知技術」展開科研,以大健康、工業大數據、機器人等為應用場景,在學校支持下,建立了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四個專業,今年申報了人工智慧新專業,形成了軟硬數智全新專業布局。
「這樣的專業布局,在全國已建人工智慧學院中獨樹一幟。」張小川介紹,許多高校難以將支持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多個專業聚集在同個學院,而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在學校支持下「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僅將這些專業開辦於兩江新校區,而且還將優秀老師、本科生、研究生集聚於新學院,使得新學院辦學兩年得到快速發展。
至2020年9月,學院現有專職教師42人、名校兼職教師14人。其中兼職教授均是北大、浙大、同濟、西電、哈工大、日本大阪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澳門科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全球知名大學的人工智慧專家學者,他們不僅全面參與學院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而且還擔任碩士導師和研究室學術帶頭人。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為培養更多優秀本科生,針對排名靠前的本科生創立了AI創新計劃,按照「準研究生」模式培養,組建若干創新團隊並與研究生一起學習、工作,同時對有興趣的其他本科生建立創新工坊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在空間上,多個專業、多個年級融合在一起;在時間上,學生課外時間聚集於實驗室;在項目上,依託企業實際項目或教師科研項目。以此從多個維度為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奠定交叉、融合基礎。
通過這種模式,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已吸引全院將近一半的本科生進入兩個層次的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促使他們科學利用課餘時間,極大提升第二課堂學習效率,最終快速提升了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針對研究生培養,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建立了機器學習與機器博弈、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大數據與智能信息處理、智慧機器人和智能硬體與智能控制五個實驗室,學術帶頭人都是來自於全球名校的AI名師,本校教授擔任執行負責人,按照自願原則,全體教師和研究生都進入研究室,同時吸納部分優秀本科生,從而創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為學院科研奠定堅實發展基礎。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中,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學子在17個項目比拼中,獲得了6項冠軍、3項季軍的優異成績,在參賽的68所高校中,總成績名列第一併創造該賽事辦賽15年來由一所高校獲得冠軍數最多的歷史新記錄。
打造特色專業
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成立於2018年6月9日。其中,學院辦學歷史最長的是軟體工程專業,是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和重慶市級一流專業。該專業為新學院專業發展「裝上了火車頭」,極大帶動了其他專業的長足發展。
張小川介紹,他是在10年前擔任軟體工程專業主任,「當時考察了市場需求,發現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生面臨的軟體工程師的崗位有30多個,如何選擇專業辦學方向是當時面臨的一個難題。」最後,依據專業自身辦學資源,張小川選擇了側重於開發的軟體開發工程師為專業人才培養方向,顯然這是難度最大、技術含量高的崗位群。現在回頭看,當初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而且藉此軟體工程專業也成為在重慶市排名靠前的學校招牌專業。
通過強基礎、優評價、提能力等系列方式,學生專業技能得到普遍提升,畢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用人單位廣泛好評。不少學生進入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頭部企業,並成為企業骨幹力量,反過來又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標杆,促進了學風建設。
此外,學院還於今年新申報了人工智慧專業,該專業將與已開辦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共同構成為人工智慧學院的智能工程師培養的引領專業。
建設一流的人工智慧學院
重慶兩江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劉宏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是一個新領域、新產業、新方向,它是以需求為推動的,而不只是學科本身的發展。學院計劃在三到五年內建成完整的學科體系,未來十年把重慶兩江人工智慧學院以及所在學科建設成為名列全國前列的學院、學科。
成立兩年多以來,在各方支持下,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在各方面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比如,在教學方面,針對學校兩地辦學模式,學院挖掘潛力,實現了研究生、本科生幾乎全部專業課程由學院教師授課;在招生方面,學院面向重慶、四川、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地區招生,多省市錄取分數超過一本批次線,特別是在重慶,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體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三個專業錄取平均分都超過了一本批次線大約50分。
建院兩年來,學院先後與16家知名AI企業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如中軟國際、NTT DATA、優必選機器人、紫光新華三、中冶賽迪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不僅為學院提供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建設,還會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並提供工程技術專家,充實學院產業導師隊伍。
據了解,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是全國最先成立的20餘所人工智慧學院之一,學院致力於培養國家、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相關領域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為此,學校聘請了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總體組專家,首批「萬人計劃」專家,北京大學劉宏教授為首任院長。同時,聘請了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第一個全國教學名師蔡自興教授擔任教學指導委員會主席,還聘請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IEEE Fellow、CAAI Fellow,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焦李成教授擔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
「未來十年,學院的目標是招收2000名研究生、3000名本科生,並建立200餘人的專職教師隊伍,建成西南領先、全國一流的人工智慧學院。」劉宏介紹。
(記者 江亞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