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帶頭人—— 李新副教授
李新,博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訪問學者,中國計算機學會體系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曾榮獲微軟公司「最有價值專家」MVP稱號。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物聯技術和人工智慧應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省重點研究計劃等多項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會議或期刊上累計發表論文50餘篇。
專業發展歷程
2014年山東協和學院設立物聯網工程本科專業,校級特色專業。2018年與中興通訊有限公司籤訂共建專業協議,成立了「協和·中興智慧城市學院」,物聯網工程是共建專業之一,專業方向是智慧城市應用設計與實現。2019年獲批山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藉助企業之力,打造校企混編式師資團隊,專業技術理論與國際技術發展趨勢同步,教育理念與國際工程教育理念同步,設立「中興教育發展基金」,獎勵中興智慧城市學院品學兼優的學子。歡迎優秀青年學子報考協和·中興智慧城市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
2018級協和·中興智慧城市學院開班儀式
中興教育發展基金啟動儀式
01/ 專業定位
立足濟南,根植齊魯,面向全國,聚焦新工科,瞄準物聯網數據獲取與感知的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系統運維等相關領域,結合本地經濟,吸納相關行業教育資源,培養在智慧城市相關規劃設計、系統架構設計、系統部署、運行維護以及物聯網硬體開發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02/ 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具備感知技術、信息傳輸和處理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夠從事智慧城市相關規劃設計、系統架構設計、系統部署、運行維護以及智能硬體開發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03/專業優勢及特色
1.創新「一強二融三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一強指強化程序設計編程能力;二融指師資隊伍校企雙向融合、創新創業融入課程體系;三化指課堂教學信息化、考核形式多元化、實踐項目實戰化。
2.採用「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辦學模式,建立產業學院
共享中興教育資源,企業工程師上講臺,企業項目、職業素養課進課堂,校企互動,產學共贏。
3.構建「實驗-實訓-實戰」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通過實驗室開放,打通課內實驗、項目實訓及技能競賽的無縫銜接。
04/ 核心課程設置
智慧城市系統概論、物聯網工程設計與實施、傳感器原理及應用、物聯網識別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計算機網絡、智慧城市與大數據、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Android應用系統開發。
05/學生標誌性成果(近3年)
山東省物聯網創造力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0項。
山東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1項。
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賽國家級三等獎2項;
山東省大學生單片機應用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2項;
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3項;
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國家級二等獎5項;
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華東賽區三等獎1項。
06/專業前景
「萬物互聯」正成為智慧城市、信息化社會建設的主導思維,加速與各產業的融合,各行各業對物聯網專業知識的需求,催生了巨大的物聯網人才缺口。未來五年,全球物聯網人才需求量將達1000萬人以上,尤其需要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07/就業方向
該專業屬於市場新興起的急需人才領域,可從事可穿戴設備、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移動醫療設備、精細農業、智慧物流、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硬體改造及研發、生產管理等工作,以及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究、物聯網項目的規劃、系統分析與設計、應用開發、部署、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