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當日,正值溫州大學迎來疫情過後的首批返校日。天空中零星飄著幾滴雨水,溼潤的空氣夾雜著青草的芬芳味,久違的校園顯得格外富有朝氣。記者到達學校時,只見不遠處一戴著口罩、身形挺拔的先生朝我揮手示意走來,原來他就是我今天要採訪的對象——溫州大學商學院胡振華院長。
2016 年,胡振華邀請林毅夫出席溫州大學商學院承辦的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刷新三個「十年」不戀舊棧再啟程
30歲破格評為副教授,40歲順利榮升正教授,50歲成為二級教授——35年來,胡振華從未離開過高校,在多數人的眼裡,胡振華的職業生涯讓人驚豔。21歲大學畢業後,胡振華一直在省會城市重點高校工作,因為各方面格外突出,30歲就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2歲已經是商業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這在當時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榮耀。
懷揣著對沿海改革開放熱土的嚮往以及青春的理想,不願墨守成規的胡振華在世紀之交的年月「闖」到了溫州。回首20年的奮鬥之路,他也是頗有感慨。2000年,36歲的他攜妻兒來到溫州,在原溫州大學經濟學院就職。
胡振華在美國做訪問學者,與導師在一起
「我第一次來溫州是1999年國慶節前一天,第二天正值國慶節,我在當時九山湖畔的師範學院招待所觀看50周年國慶閱兵……」回憶起20年前來溫的第一天,胡振華記憶猶新。那時他驚嘆車水馬龍的溫州街道的繁華景象,切身感受到腳底下這片熱土的溫度。「第二次我是在2000年元宵節的前一天來到溫州,一家人吃的第一餐飯是在原溫州商務局對面的永和豆漿連鎖店」。
促使他義無反顧來溫州的另一個原因是胡振華的一位溫州摯友、也是他讀研究生時的同學。當時,看到溫州大學的招聘公告,胡振華的腦海裡閃現的第一個人就是他,於是,他衝著溫州這座經濟活躍的城市義無反顧地應聘並順利被錄用。
吃完來溫的第一餐飯,來不及安頓住所,他便憑著當年畢業時同學留下的聯繫地址,迫不及待直奔信河街蛟翔巷的同學家。懷著激動且忐忑的心情輕輕叩響大門,房門打開,門後站的不是熟悉的老同學,而是同學的父母。他們首先愣了一下,但很快同學的父母便認出眼前這個高大帥氣的大男孩就是兒子的同學。招呼進屋,他們給初來乍到的胡振華端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溫州餛飩,緊接著還幫助將他安頓住在九山湖畔的師範學院招待所,然後才得知老同學遠赴德國經商了。身處異鄉,得到同學父母無比熱情的款待,讓胡振華的內心格外溫暖。
剛來的幾年時間裡,除了潛心鑽研學科建設,他還深入解讀了溫州民間教育機構的發展變化。胡振華笑侃那幾年經常被邀請外出授課,因為節儉捨不得換車,自行車的坐墊都被坐壞了好幾個。胡振華感慨,溫州的民間教育機構模式接地氣,其發展壯大的速度和規模在國內屈指可數,這讓他為之震撼。
胡振華特別念舊。2010年的中秋節,來溫整10年,胡振華特地帶妻兒一起回到當年來溫州吃的第一餐飯的地方,重拾記憶,感慨頗深。也就在這一年,他的老同學恰巧回溫,分別二十多年後的再重逢,讓不惑之年的兩位摯友激動得一夜未眠。
矢志追求一流推動學院「質」的飛越
2006年,胡振華調入溫州大學商學院,「當時的學院有點名不副實,沒有研究生和留學生,學科建設幾乎是空白」。胡振華談及剛剛成立的商學院,零點起步,團隊人數少,發展舉步維艱,這是挑戰亦是機遇。
實實在在打造一個屬於本土真正的商學院是胡振華不變的信念。接下來的十幾年裡,他馬不停蹄地開展學科建設。
2011年成功申報獲得浙南地區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2012年設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碩士學位點,開始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同年,「應用經濟學」入選浙江省重點學科。
2016年」應用經濟學」入選浙江省一流學科。
2018年成功申報「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與此同時,成功申報「金融專業碩士學位點」。
2019 年,胡振華與浙江省中信證券總經理一起進行授牌儀式
他大力推進國際化辦學,發展留學生教育,2016年設立工商管理國際化專業,今年將迎來首屆留學生本科畢業生;2019年成功招收「應用經濟學」碩士學位留學生。溫州大學商學院已成為溫州大學在讀留學生規模最大的學院,在省內外商科院校中溫州大學商學院的國際化程度和規模
上也是首屈一指。他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決心打造教學研究型的教師團隊,發展至今,團隊結構巨變,50多位博士教師,以及30多位海歸人才讓團隊兵強馬壯;溫州大學商學院去年獲得5項國家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成功率達50%……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業坦途實質上傾注了胡振華的全部心血。不同的時間節點,他總能提前做好規劃,分解到每年、每學期、每月甚至每天。正是如此,他總能有條不紊地應對每一個時期的每一項挑戰,抓住機遇,全力以赴。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學院工作也異常忙碌,胡振華牽頭每周走訪企業,給予意見和幫助。同時,他審時度勢,在疫情爆發期就對復工復產進行深入研究思考,並遞交報告上報中央、浙江省、溫州市有關部門與領導,引起重視並得到採納。
「疫情是一場災難,亦是學院探索線上教學的一次重要契機,溫州大學商學院疫情期間收穫頗豐。」胡振華侃侃道來。原來,突發的疫情讓莘莘學子只能宅家學習,新媒體教育教學工作也由此即刻提上議程。胡振華及時召開線上會議,動員全體教師積極開設線上課堂,停課不停學,保證學業進度。同時,推進新媒體平臺的維護和運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院工作進行跟蹤報導。
不僅如此,胡振華從未停止廣納賢才的腳步。通過部署,線上視頻面試的方式在疫情期間得到充分肯定,大力引進人才,完善人才梯隊,在胡振華的帶領下,學院工作穩中有序,線上辦公效率和學科科研工作達到歷史新高。
疫情雖然尚未完全結束,學院工作仍有條不紊繼續。35年如一日,如同對自身的發展規劃一樣,多年來,胡振華對學院工作亦是如此,勇立潮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一體兩翼」(學科建設為體,推進國際化與產教融合為兩翼)計劃是他接管學院工作後提出的。多年來,他始終圍繞著這個中心目標不懈努力且成績斐然。
談及接下來的工作計劃,胡振華不假思索地回答:「必須始終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一體兩翼』的宗旨,不拔苗助長,不徘徊等待,穩中求進。」對於下一步的工作,他早已瞭然於胸:助力中小微企業家健康成長、努力建成「溫州大學MBA學位點,成立溫州大學MBA中心」,等等。此外,要求本科生升學率達20℅以上,研究生畢業論文盲審優良率達2/3以上,優秀率達10℅以上。服務企業和社會的非學歷教育在去年已經起步,接下來將進一步拓展。
胡振華說,來到溫州看似偶然,但這份情愫又似必然。伴隨前行20年,最美好的年華駐留在溫州大學商學院,和學院同呼吸共發展,他倍感驕傲。「我希望在任期內的最後三年裡,繼續帶領團隊爭先創優,將溫州大學商學院打造成省內最具特色的學院之一。」寥寥數語,擲地有聲。
溫州大學商學院第一屆碩士學位留學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