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分享亞洲之行:MBA還有用嗎?

2020-12-06 閩南網

  MBA在美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在亞洲仍魅力不減。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Nitin Nohria近日在香港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分享了他此次亞洲之行的所得。他提到25%的哈佛商學院校友都來自美國以外地區,然而亞洲本地的商學院正在逐漸奪走這些老牌頂級學府的生源。

  Susan Young,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首任亞洲院長、印度出生的Nitin Nohria

  (文/顧蔚)美國商學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過去,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是進入高盛(Goldman Sachs)或麥肯錫(McKinsey & Co.)的敲門磚日子已經過去了。青年才俊們現在對MBA所需的10萬美金學費和兩年攻讀時間面前打起了退堂鼓。

  亞洲商學院的崛起則構成了另一個挑戰。儘管該地區申請美國頂級學校的人依然很多,但是許多亞洲學生和成功的企業家選擇了在離家更近的地方繼續深造。商學院在印度和中國已經遍地開花,提供了更貼合他們本土市場的課程和社交機會。

  頂級美國商學院也採取了回應措施,推出了更短、更詳細的商業課程,並且加入了國際商業案例用於學習。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首任亞洲院長、印度出生的Nitin Nohria在香港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談論了商科教育的新環境。經過編輯的訪談內容如下:

《華爾街日報》:請和我們說說你這次亞洲之行的目的?

  Nohria:這是我們全球策略的一部份。我們於15年前在香港開出了首個研究中心。當時我們感覺,哈佛商學院未能給學生提供一種真正的全球性教育。當時我們大約有10%的商業案例是國際性的。現在我們在全球一共有八個研究中心,所在地包括孟買、東京和上海,而且我們有60%的商業案例為國際案例。這種研究中心,而非海外建校的方式使得我們能夠以更輕的方式推行全球策略。

《華爾街日報》:亞洲有沒有大額捐款人?

  Nohria:哈佛商學院的頂級捐款人裡現在還沒有亞洲人。但是有開始捐贈500萬-1000萬美元的亞洲人了,這意義非常重大。我啟動的全球領袖募捐活動,目標是爭取到100人每人捐100萬美元來支持本院的國際活動,而非一個人來捐一個億。我的理想是,這個群體裡有30%-40%來自亞洲。

《華爾街日報》:你能描述一下學生結構的變化麼?

  Nohria:他們過去都來自歐洲,但是歐洲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商學院氣候了,所以來自歐洲的學生越來越少了。現在有來自拉丁美洲的學生,他們往往不只是就讀哈佛商學院,而是也上其他商學院。所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

  亞洲的學生對上哈佛商學院熱情還是很高。在亞洲唯一讓人擔心的是日本,過去我們每年900個MBA學生裡有30-40個是來自日本的,現在只有4-5個。日本是我們在亞洲唯一一個申請人數在倒退的地區。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全球經濟的參與度非常高,現在變得有點自我隔絕。日本還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多接觸潛在的申請人。

  至於大中華區,我們的生源結構越來越偏向中國大陸。目前四分之一的學生來自香港,四分之三來自大陸。以前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來自香港。

《華爾街日報》:今年美國經濟復甦對申請有影響嗎?

  Nohria:我們這是反周期行業。今年快要截至申請的時候,(因為油價暴跌)來自能源行業的申請人數突然增加。我們現在還是10份申請人爭奪一個學位。

  這些年來每年學費上漲4%,助學金增幅更快,約為5%-7%。現在近28%的學費被用於獎學金。去年50%的學生獲得了某種形式的助學金。這在20年前幾乎無法想像。

《華爾街日報》:你們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Nohria:最大的挑戰是許多人開始懷疑是否有必要讀商學院。商業教育的黃金年代是1950-2000年,那時候如果想加快職業發展,最好拿個M.B.A.。現在情況有所不同,就連麥肯錫(McKinsey)也開始招收Ph.D.或其他背景的學生,然後加以培訓。你如果去投行,他們不會像原來那樣,過了兩年讓你去念個MBA,他們更希望有潛力的年輕員工留下,一路做上去。

《華爾街日報》:有沒有做短期課程的壓力?

  Nohria:EMBA的興起是對這一壓力的回應,而且從兩年壓縮到一年期MBA短期課程也興起來了。美國對兩年期MBA的需求較2000年已經下降了20%,所以這一空間在縮小。對於專業碩士課程的需求也比兩年期MBA課程需求增長得更快。

《華爾街日報》:你對亞洲的商學院怎麼看?

  Nohria:印度可能是個領頭羊,對商業教育的需求增長得如此之快,以至於開了1,000所商學院。突然之間,人們認識到從隨便一所學校拿到一個學位不夠。整合正在進行中。美國也是一樣。人們更加意識到了教育質量問題。

《華爾街日報》:亞洲此行什麼讓你感到驚訝?

  Nohria:在印度和中國兩個國家都是:大家第一次不談論經濟增長了。過去,我們是如此地沉迷於經濟增長,而忘記了我們得建立一個更強的基礎。現在這裡有了建立更強基礎、提高透明度、重視公司治理、和減少腐敗的需求。在亞洲,你聽到大家關心的點有所不同,而且大家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認真這麼想。

責任編輯:呂威

相關焦點

  • 哈佛商學院院長:MBA還有用嗎?
    MBA在美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在亞洲仍魅力不減。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Nitin Nohria近日在香港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分享了他此次亞洲之行的所得。他提到25%的哈佛商學院校友都來自美國以外地區,然而亞洲本地的商學院正在逐漸奪走這些老牌頂級學府的生源。
  • Nitin Nohria當選哈佛大學商學院下任院長
    Marketwire 2010年5月5日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消息電/明通新聞專線/-- 2010年5月5日,哈佛大學校長 Drew Faust 宣布,哈佛大學商學院Richard P. Chapman工商管理學院教授Nitin Nohria將成為該院第10位院長。
  • 華爾街時報專訪哈佛商學院印度裔院長諾裡亞_中國網
    哈佛大學商學院新任院長、出生於印度的尼丁•諾裡亞(Nitin Nohria)周一在香港接受了《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專訪,排除了在印度開設哈佛商學院分校的可能性,同時他強調了新興經濟體在新世紀中的重要性。他與《華爾街日報》記者Duncan Mavin進行了對話,以下是諾裡亞訪談的節選。
  • 美國知名商學院系列介紹之一:哈佛大學商學院
    今天先給大家介紹美國最頂尖的商學院-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這也是美國最難申請的商學院,阿里巴巴的馬雲當年申請哈佛大學商學院都被拒了多次,可見申請難度之高。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MBA)成了權力與金錢的象徵,成了許多美國青年夢寐以求的學位。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標語( Slogan )也是非常霸氣,說的是我們培養的就是改名世界的領袖。
  • 海航集團再次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教學案例
    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在哈佛大學會見哈佛商學院院長尼汀·諾裡亞。  人民網紐約電(記者 殷淼)日前,海航集團再次入選哈佛商學院商業案例,這是海航集團自2005年首次入選以來第4次入選哈佛商業案例。  據了解,海航集團曾以《海航集團:民航業的改革者》、《海航集團:開啟中國航空運輸業的新方向》和《海航集團: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卓越企業》的案例分別於2005年、2008年和2016年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學案例。
  • 2021全美商學院MBA排名公布!斯坦福蟬聯榜首,沃頓力壓哈佛!
    而The Economist也推遲了排名的公布,並且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也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沒有參加排名。故此,本次的P&Q排名採用了Businessweek和The Economist在2019-2020年公布的排名,以便幫助反映各個商學院的總體排名。
  • 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孤立主義損害美國 正在扼殺「美國夢」
    英國《金融時報》8月2日發表一篇題為「孤立主義正在扼殺美國夢」,作者系哈佛商學院院長尼廷·諾裡亞,他認為,美國夢一直激勵著最具雄心的移民選擇美國文章全文如下:  作為一所每年入學的900名MBA學員包括約350名海外留學生的學院的院長,我關切地注意到有關外國人對申請入學美國大學興趣減弱的報導。美國大學註冊及錄取協會(AACRAO)的調查發現,40%的學校出現了下一學年外國留學生申請數量下滑的情況。
  • 哈佛商學院前院長傑•萊特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文理學院-商學院聯合博士項目決策與控制理論專業。1970年成為哈佛大學教師之前,他在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系統分析、衛星制導和管理諮詢。1977年至1979年擔任福特基金的投資與金融政策主管。
  • 康師傅榮登哈佛商學院經典案例
    美國教育界有這麼個說法:如果把哈佛大學比作全美所有大學中的王冠,那首創「案例教學法」的哈佛商學院,就是王冠上那顆耀眼奪目的明珠。日前,康師傅作為中國民族企業代表,入選哈佛商學院經典教學案例,康師傅執行長韋俊賢通過視頻向全球商業精英分享經驗,主要內容包括: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諸多不確定性,康師傅如何將企業使命與員工緊密連接、用新場景創造消費、將線上的信息流、金流和線下的物流實現進一步整合、打造數位化生態圈投資未來,為企業儲備持久的發展動能。
  • 百所MBA商學院校·500名院長精英學子共襄盛會
    本屆論壇以「匯聚全球商學智慧·創新硬科技產業發展」為主題,匯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南大學、暨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安徽財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北大學等100多所商學院,500多位院長、專家、學者、MBA、EMBA、DBA博士等傑出校友相聚古都西安,出席本次論壇的主要嘉賓有西安市副市長強曉安、西安市科技局黨組成員鄧谷斌、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孫早、
  • 精英MBA:申請長江 更好的選擇 ——關於長江英文MBA的十個問題
    而在學院內部,還有一個非常精英的脫產英文MBA項目,可以有力地幫助年輕的職場精英們做職業轉型或職業提升,大家可能還不是特別熟悉。長江商學院有什麼獨特優勢?又有什麼差異化?為什麼說「申請長江,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就此我們採訪了英文MBA招生老師,他對此話題作了精彩分享。一、為什麼選擇長江商學院?
  • 哈佛大學的「斯芬克斯之謎」
    美國的精華集中在一點,那就是他的高等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學。  我獨愛在哈佛校園裡漫步。當你從燕京學社穿街引巷一路西行,你會看到,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厚重雄偉的法學院主樓旁邊,有一株足夠二人合抱的粗碩的大樹,幾隻松鼠竄上竄下,讓你感受到一種大自然無聲的樂韻和律動。
  • MBA書籍:前十強商學院推薦閱讀
    現時不少學校為了開拓財源增加收入,都與世界知名的大學商學院學術合作,銷售他們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前十強商學院推薦給MBA書籍,希望你喜歡!許多退伍人根據退伍軍人教育法案進入大學就讀,其中很多又都選擇了商學院的MBA學習,哈佛大學輝煌的1947屆就是這「出類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 史丹福大學mba學制
    史丹福大學mba學制2年,斯坦福商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和學生的比率為6∶1,包括自1990年起的3位諾貝爾獎得主。MBA並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碩士學位那麼簡單,它是一個系統而廣泛的專業。因此保證學生的多樣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 世界公認美國七大頂級MBA商學院
    在商業界普遍被認為是晉升管理階層的敲門磚,現時不少世界知名的大學皆設立商學院,提供相關課程給職場人士進修。   在美國享譽世界的商學院中,有「Magic 7」之稱的七校,作為尖子中的尖子:哈佛商學院、史丹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西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是無數莘莘學子的Dream School。
  • 【雙語財經】經新疆中歐班列創新高 -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MBA...
    孟令星: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講師、MBA教育中心招生部主任、執業律師、清華大學商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博士後、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學者。好書推薦劉紀鵬: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MBA教育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級研究員、高級經濟師、註冊會計師。
  • 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凱米商學院:全球排名前1%的商學院
    利莫瑞克大學(UL)凱米商學院(KBS)是愛爾蘭領先的商學院之一,愛爾蘭最大的商學院,擁有3000多名學生和100多名熱情的教職員工,擁有超過30年的聲譽,為畢業生在各種商業學科和專業領域的成功提供一流的商業教育。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成立中國商務研究中心
    由於中國發展的高速和我們『立足亞洲,引領全球』的願景,中國商務研究中心將帶領我們加強並深入了解中國的商業圖景。中國商務研究中心展示了我們幫助亞洲孕育知識和培養人才的努力,從而更進一步增強這個地區的發展潛力,」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和李棕傑出講座教授楊賢表示。
  •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院長Peter Henry 不確定性增加 把困難視為機遇
    「商學院將目光投向海外十分重要,在中國的合作對我們的商業教育也十分有幫助,」作為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院長,Peter Henry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儘管這幾年全球經濟動蕩,不確定性增加,但對我們而言困難同樣也是機遇,這也是我們要向學生傳授的觀念。」
  • 法國馬賽KEDGE商學院-上海交大Global MBA躍居全球EMBA 25強
    (http://rankings.ft.com/businessschoolrankings/executive-mba-ranking-2015 ) 在諸多著名法國商學院中,馬賽 KEDGE 商學院 Global MBA 成為繼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INSEAD) 和 ESCP(歐洲商學院)之後,排名第四的法國 Executive MBA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