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8月10日報導,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當天發布消息稱,8月8日發生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一軍用試驗場的爆炸事故導致該公司5名員工死亡,另有3人受傷。此前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事故導致兩人死亡。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稱,在液體燃料噴氣發動機試驗過程中發生了起火爆炸事故,當時該公司員工正在對液體燃料發動機所使用的同位素電源系統進行工程技術維護工作。
這起爆炸事故雖然沒有數日前俄羅斯一個軍火庫的爆炸那樣規模驚人,但是爆炸導致背景輻射量增加,引起了西方媒體廣泛關注,甚至有媒體驚呼這是"第二個切爾諾貝裡"。據觀測,事故當地在11時30分至12時30分之間,伽馬射線的輻射量增加到每小時2微西弗。相比之下,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洩漏後,背景輻射量為每小時400微西弗。1986年4月車諾比事故期間,一些急救人員接觸到的輻射量為6000微西弗。因此數值上來說,拿切爾諾貝裡事故做比較還是過分誇張的。
但為什麼試驗一個飛彈的液體燃料噴氣發動機的事故,竟然會導致核輻射量增加呢?立刻有美國的核專家站出來說,他們懷疑這次意外爆炸和核輻射事故發生在"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測試期間。俄羅斯官方2018年曾大力宣傳過這種飛彈,俄方名稱為9M730"海燕",北約將其命名為SC-X-9"天墜"飛彈。美方監聽了爆炸發生當日海岸附近船隻發出的自動識別系統信號,他們確認其中一艘為核燃料運輸船"謝列布良卡"號,並判斷這艘船在那裡可能是為了從海底打撈起"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試射後的推進裝置。
"海燕"核動力飛彈設計的初衷就是要顛覆美國目前的彈道飛彈防禦體系。巡航飛彈一般在低空飛行,比如在平原地區飛150米,在山地飛200米,在海洋上空飛50米,可以利用雷達的盲區對目標進行突防。美國目前的彈道飛彈防禦體系不是針對巡航飛彈這樣的低空目標的,即使美國想要建立一套可以針對巡航飛彈的防禦體系,其技術障礙、投入成本也是難以想像的。然而巡航飛彈也有弱點,相比較洲際彈道飛彈可以飛行上萬公裡、覆蓋全球每一個區域,巡航飛彈射程就差遠了,例如俄羅斯的"口徑"飛彈,從裏海軍艦上發射打擊1500公裡外的敘利亞戰場目標已經被認為很了不起。"海燕"核動力飛彈將核反應堆極度縮小化,作為動力來源,就將這個弱點徹底解決,可以從美國根本意想不到的地方穿過其防禦系統。然而,核動力推進裝置的危險性非常大,這也是公認的。這次爆炸事故很可能揭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