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女士在家中測量顯示噪音已超過50分貝。 重慶晨報記者 景然 攝
重慶晨報記者 景然 報導
前天晚上,江北的胡女士又在隆隆的電梯聲中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和前幾次一樣,次日上午9點,她成了「熊貓眼」。隨後,她撥打了小區物業公司工程部某負責人的電話。讓她無法忍受的是,對方的回答仍然是「電梯井已經加裝隔音板,不會出現噪音擾民」。
「沒有噪音擾民,我這麼長時間都幻聽了嗎?」這樣的回答讓胡女士幾近崩潰,面對胡女士的憤怒,對方除了表示無奈,沒有任何解釋。
昨日上午,重慶晨報記者來到胡女士居住的珠江太陽城C區2棟26層(頂樓),剛走出電梯門,胡女士已經站在了門口。
「聽著電梯的聲音,我就知道你已經上來了,而且知道你是一個人。」看著記者詫異的目光,胡女士解釋,每當有人乘電梯上來,她在房間裡就能聽到,根據噪音的大小,她甚至能大致判斷出電梯裡有幾個人。「人多的時候,電梯動力加強,噪音就更大。」胡女士一臉無奈。
胡女士說,她的房子緊靠著電梯井,電梯井的另一邊是樓梯間,那一側的房子才倖免於噪音影響。胡女士的房子設計比較簡單,一個屏風隔出了臥室和客廳,另一側是廚房,床只能擺在靠近電梯井的一側。
「沒人使用電梯的時候,這裡很安靜,可一旦有人坐電梯上來,那又是另一番光景。」說話間,隆隆的電梯聲響起,開始細微,中間停頓,之後由小變大,可以清楚地判斷出電梯在一點點向上升起,一分鐘後,電梯噪音變為「嗚嗚」的延長音,就像是「京劇中的老生在拉長音」。
電梯即將到達頂層時,胡女士拿出音量測試器對準牆壁,電梯達到頂層時發出「哐當」一聲響,此時音量測試器顯示為65分貝。記者和胡女士正常說話的聲音為35-40分貝;記者用力拍了一個巴掌,聲音為70分貝,這足以驚醒一個熟睡的成年人。「晚上,電梯的聲音更大,乘客多的時候,幾分鐘一次。」胡女士曾經測過,晚上電梯的噪音最大可以達到75分貝,「相當於整天聽人燃放鞭炮。」
物業回應>
「加了隔音板,符合國家規定」
隨後,胡女士同記者一同來到小區物業公司,該物業公司是開發商旗下的子公司,可以代表開發商同業主溝通。
物業值班工作人員表示此事需要諮詢工程部,胡女士連線了工程部負責人。對方說,該問題已經為胡女士解決過,也派過人到胡女士家調查,他們認為胡女士家的噪音並不影響正常休息,而且符合國家標準。
對此,胡女士提醒對方,國家標準是白天室內應該在50分貝以下,晚上在40分貝以下。「你可以走正規法律程序。」見無法說服胡女士,這位負責人最後這樣說。胡女士說,當時物業工程部門來測試時,音量測試器顯示為53分貝,他們也承認聲音有些大,但仍堅持符合國家標準。
目前,胡女士準備起訴開發商。
律師說法>
胡女士可向環保部門申請監測
重慶市華之嶽律師事務所律師田華嶽表示,《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要求,起居室噪聲白天應小於或等於50分貝,晚上應小於或等於40分貝。
田律師稱,胡女士可向環保部門申請對其臥室進行噪聲監測,如果監測結果認定電梯運行造成了環境噪聲汙染,影響了胡女士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胡女士有權要求開發商採取措施降低噪聲汙染。
「頂樓電梯井噪音問題較多,開發商應針對頂樓加裝隔音板。」田律師提醒,市民購房時要特別注意與房屋相鄰的電梯間、設備層、夜間亮化照明設施等不利因素,必要時應在購房合同中明確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