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城品小區,從建築外圍來看,小區入住率並不高。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
東南網7月2日訊(本網記者 林婕 陳詩婷)近日,家住鯉城區常泰街道盛世城品小區的陳先生向東南網泉州站熱線電話0595—22979595反映,稱其住所內的電梯與臥室靠得很近,電梯運行時的噪音影響到了他的生活,希望開發商能請專業的公司做減振降噪措施。
業主:在臥室內聽得到電梯運行時的噪音
近日,記者來到盛世城品小區,該小區一期是住宅,二期是SOHO,陳先生家位於二期SOHO的頂樓。從建築外圍來看,小區入住率並不高,該樓零零散散的約有幾十戶住戶入住,同一樓層目前只有陳先生一戶入住。本棟樓共有3個電梯,電梯是德國產品蒂森克虜伯。
「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電梯減速會有晃動,會有電梯運行聲和停層抱閘聲。」2019年6月,陳先生與家人搬進了新房,便開始被電梯的噪音聲所困擾。據陳先生描述,電梯和他家對門戶的臥室僅一牆之隔,電梯在運行時,機房裡的配件銜接處會發出轟轟的聲響,由於沒有做減振措施,聲音就會從牆體導過來傳進他家,時常吵得他無法入睡。噪音產生後,他曾多次向物業和開發商反映問題,開發商相關負責人表示會和電梯公司探討,找到解決方案,「我的訴求就是能否請專業的公司來做減振降噪。」
6月16日晚上9點多,記者來到陳先生家中,乘坐電梯時感覺無異樣。在靠近電梯井的房間,將房間門窗關閉後,確實能聽到電梯運行和抱閘的聲音,但就記者個人感官來說,噪音聲不算特別大。「現在是夏天,由於熱脹冷縮的原理,聲音會小些,我擔心如果到了冬天,又會很大聲。」 陳先生告訴記者,不只在這個房間,家裡的其他區域也都大大小小存在著電梯噪音。在他的反映下,電梯公司和開發商曾派人來更換配件,並對電梯進行兩次減速,目前傳到家裡會比剛開始小,但電梯的抱閘聲還是聽得很清楚,噪音困擾仍然存在。
「共牆的設計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電梯老化以後,如果電梯井沒有做降噪的話會影響到周邊業主。」除了噪音的困擾,陳先生在查看房子的建造設計圖紙後,認為小區單數樓層的「臥室」與電梯井的共牆體設計不合理,屬於一種設計缺陷。
從開發商的宣傳圖紙上可以看出,與電梯井共牆和間接共牆的房間被設計為「臥室」(拼接圖)。陳先生 供圖
開發商:電梯噪音分貝檢測達標
針對陳先生的訴求,記者隨後聯繫上了小區的物業公司盛榮物業,一名王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收到業主的投訴後,他們已經向開發商反映和溝通。負責該樓盤的開發商是福建盛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在收到陳先生的投訴後,他們就第一時間進行溝通處理,也配合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檢院的工作人員對電梯進行檢查。
劉先生告訴記者,開發商也曾兩次派出工程隊員實地勘察,通過機械降噪、機房開口等手段,以達到降噪的效果。「特檢院在電梯裡檢測,顯示噪音分貝是達標的。」劉先生說,檢測時業主本人也在現場,大家對檢測結果沒有異議,所以沒有出具檢測報告。
面對開發商方面的回覆,陳先生認為開發商所做的兩次降噪行為並未起實質性作用,沒有真正地解決噪音的問題。「我們要在業主家裡做隔音棉,但是會佔用到業主的套內面積,業主不同意。現在業主仍然覺得吵,那我們也沒有辦法了。」面對陳先生的訴求,開發商方面最終這樣答覆。
部門:圖紙設計共牆位置為陽臺
「這個問題我們也很關注,去年9月至今年2月,我局組織省特檢院泉州分院、電梯維保單位、物業管理單位三次對電梯進行檢查,未發現存在問題,並對電梯噪音進行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標準。」鯉城區特檢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這一問題,今後將繼續加強與檢驗機構、物業公司、維保單位及住戶溝通,督促電梯維保單位加強對電梯的維護保養、駐點對電梯運行情況進行監控,並有針對性地將三臺電梯的主接觸器、抱閘更換為靜音型型號。
「從圖紙上來看,該塊區域的最初設計是陽臺。」鯉城區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設計圖紙上來看,陳先生現在所反映的共牆問題,原設計是用來做陽臺的,因其他原因改裝成臥室造成的噪音,不屬於設計缺陷。
對於鯉城區住建局方面給出的答覆,陳先生說:「開發商的樣板房就是用房間來宣傳這塊區域的,況且我們沒有辦房產證之前是沒有平面圖的,只有樣板房和他們的模型可以看。」他認為,由於開發商在銷售時存在誤導,且交房時的毛坯就是以「房間」的形式呈現,因此他才作為臥室使用,造成了今天的難題。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在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民用建築設計統一標準》第6.9.1條款第9點規定中顯示:「電梯井道和機房不宜與有安靜要求的用房貼鄰布置,否則應採取隔振、隔聲措施。」
「陽臺」變「臥室」?開發商:是封閉式陽臺
為什麼當初設計圖紙上的「陽臺」,變成了如今交房時的「臥室」?對此,記者撥打了鯉城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的電話,對方表示這個問題不屬於住建局的工作範疇,他們無法作答。
隨後,記者又聯繫到了開發商方面一位負責工程的黃姓負責人,他告訴記者,當初設計圖紙上的「陽臺」交付時也是陽臺,是封閉式陽臺,所以業主看到的是以「房間」的形式呈現的毛坯。「我們發布的宣傳圖紙只是一個對業主裝修的建議。」對於為何樣板房用「房間」來宣傳這塊本來應該作為「陽臺」的區域,他這樣回答。
針對以上問題,記者採訪了北京市京師(泉州)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郭婷婷,就目前情況來說,她建議陳先生找一家專業的噪音檢測機構,對房間內的噪音分貝進行檢測並出具報告,然後通過法律渠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