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舞悠拉拉
【接往期內容,「富堅義博的漫畫世界(上)(中)」,進入公眾號:hbmanga,點擊往期內容即可閱讀。】
(編輯部一角,富堅義博籤名版一枚)
螞蟻篇
在旅團篇完成夙願之後,富堅對漫畫的理解已經遠非《幽遊白書》時期能及,對當時留下的種種遺憾,富堅已經準備好了再度挑戰。
螞蟻篇恐怕是富堅此生頭次也有很可能也是最後一次心無旁騖的對漫畫這種形式做出挑戰。雖然螞蟻篇之前的GI篇和旅團篇也是不落窠臼的篇章,但它們都是在富堅在充分考慮自身追求和一般讀者需求後所達到的一種平衡。螞蟻篇在本質上有所不同。螞蟻篇不是沒有考慮讀者,只是這個讀者就是富堅自身。螞蟻篇裡原本的讀者位置被富堅本人所替換掉。富堅在作為主觀創作者的同時,也站在客觀的讀者位置上共同構建著這個故事。能這麼做的基礎是富堅已功成名就,對名利都已經沒有了追求,能夠追求純粹的自我價值體現……好吧,簡單明確的說,這個時候富堅能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怎麼拖稿就怎麼拖稿了。
螞蟻篇從開篇跟之前的篇章有著明顯不同的風格。這個篇章讀者當成一部少年漫畫去看是討不了好的,因為螞蟻篇並不是少年漫畫。對螞蟻篇來說歸類為青年或是少年都毫無意義,因為螞蟻篇就是富堅義博的漫畫。
富堅義博的漫畫觀
漫畫到底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認識,有些人覺得漫畫精髓在畫上,有些人覺得漫畫精髓在故事上。而對於富堅來說,分鏡、敘事、畫面構成都是漫畫的一部分。螞蟻篇顯現了他對漫畫這種形式的獨特理解。
螞蟻篇從王宮突入開始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旁白?其意義有三:
一、旁白可以減緩讀者的主觀時間,大密度的旁白會使得讀者產生一種漫長的感覺,效果基本基本可以說是漫畫版《黑客帝國》子彈時間。螞蟻篇的旁白跟《獵人》之前的解釋性文字相比較,文字量偏高,但信息量卻相對減少。這也是一種調整,讓讀者實際閱讀理解的時間並不會因為文字量偏高而增加。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錯位後能極大的提升閱讀緊張感。
二、旁白提供了第三種視角,吸收了激烈情緒,成為緩衝帶,這裡我就實際截一段來說說吧。
注意看這張畫面上的字,非常巧妙的切換和銜接了小剛視角,貓女的視角,以及上帝的視角。這三種視角來看這個場景,首先讓小剛的視角去醞釀情緒,接著由上帝視角在保留和吸收這種情緒的前提下,無縫銜接到貓女的視角上,讓貓女的視角去承受這種情緒。這使得情緒傳遞有了一個中間的介質。
三、旁白隨著劇情的進展,在悄悄的加速讀者的主觀時間。
實際上螞蟻篇越到後半部分旁白越稀薄,相對應的讀者主觀時間也會跟著加速。從個人經驗來講,25~27卷讀起來會感覺非常漫長,而28~30卷卻明顯比25~27卷要快得多。但信息量上這六卷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變化,實際上的閱讀時間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中的差異可以說是漫畫版的魔術吧!
富堅本身就是個非常理性的人,不是那種能夠將自身帶入故事中,全心全力投入其中創作的超熱情的漫畫家,因此富堅是絕對沒有辦法畫出《海賊王》這種讓人涕淚橫流的漫畫的。雖然一定程度上能用技巧去彌補,但無論是《幽遊白書》時期還是《獵人》時期,情感表達終究是內斂部分超過激烈部分。
雖然這兩種類型漫畫家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是富堅為了能夠突破感情表達的限制還是一直在尋求答案,而這種尋求導出的結論就是旁白。螞蟻篇通過旁白作為緩衝吸收了感情,從而使得富堅在整體保持了理智堅韌的基調,同時又讓人物情緒強烈的釋放出來。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種技法堪稱漫畫專用。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小說都無法用同樣的方式達成同樣的效果。事實上動畫版《獵人2011》宮殿突入的時候確實節奏非常緩慢,跟漫畫閱讀時的感覺完全不同。
這是因為動畫本身存在著客觀的時間軸,而漫畫的時間軸則是由讀者本身所決定的。這種技法的本質是通過閱讀節奏去控制讀者的主觀時間,而動畫或是電影則是先天存在著時間軸,讀者只能跟隨著時間軸被動的接受,自然效果也就出不來了。而小說則沒有第三視角緩衝的餘地,沒有畫面存在的情況下,增加第三視角的敘述量並不能控制讀者的閱讀節奏。
同理,九連黑也是一種只有漫畫能使用的技巧。新版動畫之所以不做原本的九連黑,是因為做了反而會失去意義。因為時間軸的存在,使得九連黑不具有漫畫同樣的效果。
在畫面上,螞蟻篇的富堅也再度進化了。好吧,我們先不提草稿……
在人物繪製上,螞蟻篇與之間篇章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經常出現的這種畫面:
這種上不用網點,用乾脆利落的交錯排線組織結構和陰影,即使在著重加深的地方也不用平塗而是用排線。
(左邊是排線,右邊是平塗)
這實際上是跟之前富堅扉頁插圖是一樣的,之前旅團和GI篇偶爾會在特別的地方出現,但並不是經常,而螞蟻篇出現頻率則遠遠高於此。富堅通過這種畫法潛移默化的營造氛圍,螞蟻篇整體氛圍的灰暗很大程度就是這種畫法上的改變所帶來的。
在鏡頭上,富堅也體現出了之前所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機位,比如這段經典的環形鏡頭:
我們看可以看到明顯的鏡頭推進軌跡,這在GI篇和旅團篇都是看不到的:
(旅團篇的鏡頭,並沒有推移的過程)
尤比憤怒十足的一擊,其衝擊力放佛可以衝紙而出,鏡頭機位也非常有構想,傾斜的鏡頭使得畫面對角線更長,焦距也發生了變化。
旅團篇類似畫面無論是構圖還是魄力都遠不及此。
兩組相似動作的鏡頭對比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螞蟻篇構圖上更強調視距上的對比,層次感非常極端,展現出魄力比原先更具有壓倒性。
在人物上也是如此,螞蟻篇堪稱富堅人物塑造集大成的一篇,其表情不止是複雜,更是極度準確。可以說,能畫出角色這樣深入的情緒,不僅僅需要強大的畫力,更需要對角色有著極為深入的理解才可以。並且螞蟻篇是將既有的人物投入熔爐再次淬鍊,將符號化的主角和配角注入人性後能得到非凡的戲劇張力。
(極為精準複雜的情緒表現)
也就是說,單純從畫上來講,螞蟻篇依然是有進步。因為富堅連載時不使用助手,導致原稿精度下降,所以常常給人造成畫面不如以前的錯覺。但是單行本修正後,螞蟻篇就算是精度也並不比之前差的,有人覺得不如以前,更多的是因為基調和場景改變產生的不適應。這也顯現出螞蟻篇的特殊性。
再說螞蟻篇的戰鬥,戰鬥螞蟻篇前半和後半完全是兩個風格,前半可以說是富堅對於少年漫畫戰鬥模式的總結。有傳統的動作設計,有能力戰,有使用點子逆轉。但到了王宮突入則就完全不同了。王宮突入戰鬥升華成了戰略,王宮突入時所有人都只能獲得自身周圍的信息,計劃趕不上變化,所有人都只能憑藉自身的理解去行動。這與傳統少年漫畫完全不同,傳統少年漫畫終究還是會將敵我兩方擺到一個擂臺上進行戰鬥。螞蟻篇每個角色每個決定都會影響故事的進程,所謂的蝴蝶效應被徹底的體現出來——互相影響的蝴蝶效應,這才是多線敘事的根本,如果沒有蝴蝶效應,那就不能稱之為多線敘事,僅僅是用不同的角色講故事而已。
更有趣的是,螞蟻篇最為重要的兩場戰鬥,王與會長,小剛與貓女則更加體現了富堅對傳統少年漫畫戰鬥模式的解構:
王和會長一戰初看似乎是很傳統的少年漫畫戰鬥模式,這對於獵人這部從頭到尾都與此無緣的漫畫來說,這反而是極反常的。
在會長與王的對戰的過程中,兩人表情極度豐富,特別是會長:
這些表情對人物心理把握之精準就不談了,更重要的是,為何一場看似「傳統」的戰鬥會有如此豐富的表情?
這是因為會長與王的戰鬥與其說是格鬥,不如說是在用自身哲學思辨。此戰的核心並不是動作,而是人物表情和臺詞。從會長對武道理解開始,王用棋道中領悟的道理破解,再到王對人類的產生新的理解,到會長嘲笑王對人類的理解。此戰從頭到尾都不是在比誰的拳頭更硬,而是雙方核心觀點的思辨。
最後,一顆薔薇結束了一切。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暴力,更是雙方觀點的直接體現;王的觀點是自身是集奇美拉蟻種族精華於一體,本身代表了這個種族的終極進化,人類個體的東西怎麼可能戰勝一個種族呢?會長則無情的嘲笑了王的幼稚:不是奇美拉蟻這種進化才叫進化的,薔薇這種低成本高威力的炸彈又何嘗不進化呢?能夠製造這樣一顆炸彈又需要多少年的積累,多少人的經驗和智慧才能製造?人類共同積累的智慧進化,絲毫不比比奇美拉蟻的進化遜色——讀作進化,寫為惡意的雙關詞,聯想炸彈原本作用,也就不難理解了。
小剛與貓女這場戰鬥又是如此,原本這場戰鬥的模式跟孫悟空在那美克星戰勝弗利薩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富堅賦予了其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意義。螞蟻篇實際主軸是王和小剛兩個在主題上對應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螞蟻篇不就是這兩個角色的童年終結,也就是成長的歷程麼?顯而易見的王的成長不談,小剛我認為也是成長形式的一種。有的時候,成長並不一定是好事。小剛被仇恨和悲傷摧毀性的揠苗助長。這使得他在討伐隊處於超然的位置,能夠以近乎完美的解答方式解決一切問題。那麼小剛變成黑剛的過程,我認為可以看成小剛這種成長的一種視覺表現形式,這種成長的確使人強大,但同時也是荒誕扭曲讓人悲哀的。對少年漫畫的終極解構,莫過於用少年漫畫同樣的模式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了。
這兩場戰鬥打的是理念,是氣勢,是故事矛盾的集中爆發。只要有了這些東西,就算是傳統戰鬥模式,也能煥發出空前絕後的力度——戰鬥不僅是感官上的刺激,還能深化主題。
螞蟻篇在結構上,講究角色性格與位置的在不改變立場下的正負變幻。比如王與小剛:
這兩個角色是表裡主角,也是螞蟻篇故事風暴的兩個暴風眼。這兩個角色雖然立場不同,但本質竟然極為相似。王在漸漸變化的同時小剛也漸漸向著反方向變化。
王從最開始的出自本性冷酷,再到慢慢認識人性的價值,再有認識人性的價值到對自身存在的覺醒,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引領著故事走向。因為王的一念之別,立場相同的三護衛一分為三,貓女維護的是王這個個體,普夫則是忠於王這個概念,尤比則是被動的接受外部的觀點。明明立場相同,僅僅對於「王」這個字的理解不同,就使得三護衛在價值觀上產生了極強正負變幻。
小剛從最開始的純真無垢,到內心被仇恨的火焰所佔領,心也變得越發的狹窄,最終以自殘的形式與仇敵幾乎同歸於盡。
螞蟻篇看上去小剛並沒有與王產生交集,但事實上兩個人命運和性格在形式上高度對應,完全可以說是表裡兩面的雙主角。富堅並沒有像是一般作品的處理方法,讓他們站到相互面前去決定最終命運的走向。這兩個人的軌跡就像是一條DNA的螺旋,相輔相成又絕對不會相交。所以,《獵人》動畫版螞蟻篇ED的表裡一體不該是指王和小麥,應該是王和小剛才對。他們分別體現出本質相似的兩人完全相反的性格發展和相似的命運。分別體現出人性最為美好和最為激烈的部分。
像這種對比性強烈的並且情感豐富多層場景還有很多,比如威爾芬一詞決定生死的場景:
威爾芬在極度恐懼下迅速變老,向王口吐真言,使得普夫機關算盡編排的謊言在僅僅在一句真話之間就煙消雲散。威爾芬從恐懼到覺悟,王的覺醒,普夫的徹底敗北,竟然只在一句話之間。更巧妙的是,威爾芬與普夫恰似一體兩面,他們同樣忠於一個概念性的「王」,他們同樣擅長編織謊言和利用人心,他們甚至連編織謊言的方式都差不多。這種戲劇性的對比似乎在強烈的展示著何謂性格與命運,僅僅是因為所處場面的正負不同,就能讓兩個相似的人一個生一個死。
這種場面還有很多,小剛與貓女,會長與王,龐母與王,螞蟻篇幾乎所有矛盾爆發的場面都有數層的情緒以及隱含的正負變幻。
螞蟻篇可能是少年漫畫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個篇章。它的優點難以言表,缺點很容易找但又缺乏說服力,它對讀者的挑剔程度極高,但大量讀者從總體上來看又是肯定這一章的,它好像很陳腔濫調,同時又好像非常新穎。筆者接下來會詳細論述造成為何會造成這種結果。
正如之前筆者所說,螞蟻篇與之前篇章有著極大的不同,而這種不同造成了很多讀者的不適應。除去畫面之後,螞蟻篇最先從設定上給人帶來了違和感:突如其來的巨大螞蟻,很輕易的就獲得了強大的力量,強力到不可戰勝的BOSS以及現實性濃厚的背景設定。
產生違和感的原因是螞蟻篇的氛圍跟之前旅團篇和GI篇截然不同,旅團篇現實得幾乎是照搬了人類城市,GI對修煉大量的描述更是在闡述沒有人能簡單的就能變強。但螞蟻篇因為螞蟻的出現,超現實要素壓倒了現實要素。螞蟻生來就有的強大也跟GI篇截然相反,而強大到不可戰勝的BOSS也正是之前獵人一直避免產生的。但這並不是說螞蟻篇設定上不合理,相反獵人從考試篇就有基本設定,在獵人世界觀裡超現實要素是要壓倒現實要素的,螞蟻篇的設定完全是在獵人框架內。對螞蟻篇設定的抱怨更多是一種對長期習慣的儀式被破壞的不適感。之前篇章的慣性使得一部分讀者產生了「獵人就該是這樣」的錯覺,這就產生了一種儀式感超過了意義本身的情況。
何謂儀式感?就是常規慣例,如「空洞的儀式」、「無意義的儀式」。劉易斯•T•賽特的著作《世俗劇,儀式感和熱內》中這樣形容儀式感,「簡言之,它意味著如願以償」。
《獵人》在之前的篇章中並沒有使用少年漫畫的儀式,它更多的是用與少年漫畫背道而馳的設定去顛覆讀者的預期,但終究設定本身就是背道而馳的,讀者在心理預期上已經有了足夠準備,《獵人》僅僅是對少年漫畫提出了反義而不是解構它。而到了螞蟻篇,非但沒有與少年漫畫設定背道而馳,還大量使用了少年漫畫的儀式。但其中被加入了一些東西,使得少年漫畫儀式產生了讓人始料未及的變化。
那麼什麼是少年漫畫儀式?筆者將其這樣定義:
少年漫畫通過長期大量的作品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讀者情緒反應鏈。當一個固定的模式出現在漫畫中的時候,讀者就會產生與之相應的情緒。當這個模式表現出足夠的力度和感染力,則讀者對其產生情緒的預期就會得到回報,從而獲得滿足感,如果反之,則讀者的預期沒有得到回應,則會產生不滿。
比如說《龍珠》中孫悟空變得更強與BOSS戰鬥,《海賊王》的回憶,大談因為要保護他人變得更強等。
這些橋段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介紹了。當這些類似橋段出現的時候,觀眾的回報預期是相同的。比如主角變得更強與最終BOSS戰鬥,像是《龍珠》《妖精的尾巴》讀者的回報預期都是「燃」;當角色開始回憶的時候,像是《海賊王》《銀魂》觀眾的回報預期都是「感人」。而少年漫畫之所以為少年漫畫,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少年漫畫回報預期種類很少,絕大部分橋段都集中在「燃」和「感人」兩種,很少有其他的類型。
而螞蟻篇也使用了這些橋段,但結果卻完全摧毀了讀者的回報預期。
比如出現了一個非常強大的BOSS,這符合讀者少年漫畫橋段的認識。但最終BOSS跟主角幾乎沒有直接聯繫,這就摧毀了讀者的預期。主角在與小BOSS戰鬥中突然變得更強,觀眾的回報預期的情緒應該是「燃」,結果這一段實際的情緒應該是「五味陳雜」而且還偏「鬱」,連「燃」的影子都找不到。主角遇到需要保護的人從而變得更強的橋段也是符合觀眾預期的橋段,結果遇到需要保護的人的,是最終BOSS......
一部分讀者抱怨,敵人突然變得太強啦,螞蟻篇主角開掛啦,打BOSS用核彈啦,這些抱怨本質就是他們由經驗產生的預期被破壞掉了。
這恐怕也是富堅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誰告訴你少年漫畫模式只能這樣用了?
螞蟻篇用既有的少年漫畫橋段產生完全違反讀者經驗的預期,這不是對少年漫畫模式的諷刺,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解構,這是真正的舊瓶裝新酒。
在《幽遊白書》仙水篇中,富堅困惑的問題——少年漫畫模式真的只能是重複同樣的故事嗎?少年漫畫主角就只能是符號化的,不能成長的嗎?少年漫畫模式就只能使用JUMP三要素「友情,努力,勝利」嗎?自此才得到完整的回答:
少年漫畫模式本身有著無限的可能,它不是束縛漫畫家的鎖鏈,而是道具,只是看漫畫家如何去使用它。無論是不是少年漫畫的角色,只要注入了人性,他就能夠超越符號,繼續成長。「友情,努力,勝利」三要素在螞蟻篇被破壞得支離破碎,主角友情產生了破痕,努力失去了效果,勝利更是沒有誰得到。但螞蟻篇依然有著強大的戲劇衝突構成力,出色的多線敘事,纖細深入的人物塑造,以及優美的故事結構——只有這些,才是故事美的本質。
螞蟻篇是目前為止富堅義博這個才華橫溢的漫畫家的最高峰,它是富堅創作經驗的集大成,它是富堅迷茫的答案,它是富堅的心血,它更是富堅給予漫畫這種形式的禮物。
選舉篇
選舉篇是螞蟻篇的結尾部分。
從畫上講,富堅再度使用了助手……選舉篇作畫上重新回到了旅團篇之前的風格,雖然沒有了草稿,但同時也沒強調畫面的力度,中規中矩是選舉篇作畫的評價。關於考拉與凱特懺悔那一章草稿可能很多讀者會有爭議,但筆者認為毫無疑問這就是富堅想要的風格。其實我們簡單的推理就能得出結論——選舉篇只有懺悔一章是草稿,懺悔前一章不是草稿,懺悔後一章不是草稿,懺悔這章表現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不是嗎?
如果單獨來看的話,選舉篇更為接近旅團篇,故事結構幾乎跟旅團篇一樣,多線並行互相影響。但不同的是,選舉篇有座藏得更加徹底的冰山。
「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
旅團篇的冰山是「如果團長沒有偷到預言能力,那麼故事會怎麼發展。」關於這方面,很多人都做出了討論與推斷。但我們可以發現,關於這部分富堅並沒有做過很詳細的設定,只是有個大概流程。選舉篇的冰山就完全不同了,我們可以推導的東西甚至比水面上的東西更多。
選舉篇最終結果也與旅團篇異曲同工,依然是主要角色沒有誰獲得徹底的勝利,但也沒有誰徹底的失敗,不同的是旅團篇最終結果是「同輸」,而選舉篇的結果是「共贏」。究其根本,旅團篇的核心是酷拉的「復仇」,而選舉篇的核心則是奇牙的「拯救」,這其中的蘊含的對比真是叫人回味無窮。
黑暗大陸篇
本文解析的部分在選舉篇已經完結,黑暗大陸篇會如何發展,筆者也完全搞不懂(笑)。
如之前所論述,富堅曾經的迷茫已經找到了答案,一直到螞蟻篇,都可以看成富堅對自身創作根源的追尋。但這種追尋在螞蟻篇已經完成了,接下來《獵人》的故事會怎麼樣,已經沒有了方向性的東西。
但有點倒是可以確認,那就是富堅極度討厭重複,所以黑暗大陸篇必然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內容,那到底是什麼,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了。
筆者在最後,想說說所謂的天才。
日本漫畫從手塚治虫開始,已經過了數十年,期間有著天才之稱的人數之不盡。但是筆者認為,真正被漫畫之神垂青的漫畫家唯有一人,那就是鳥山明。鳥山明是個不愛漫畫,卻被漫畫愛著的漫畫家。他對鏡頭和畫面有著得天獨厚的理解,他能在沒有前人做參照,也沒怎麼努力專研的情況下,就這麼畫著畫著,就突然變得厲害得不行了,簡直是不可理喻。
其他的知名漫畫家則不同,無論是井上雄彥也罷,石黑正數也罷,他們的作品中都能看出其進化過程,能看出他們為了讓自己的漫畫更出色而下的苦工,本文主角——富堅義博,也是屬於此類的漫畫家。
富堅作為一個漫畫家,從來沒放棄對畫技和故事的磨練過。早在《惡魔愛神》時期,他漫畫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在《幽遊白書》時期,他解決了自身的弱點;在《Lvel e》時期,他創建了自身的創作體系;在《獵人》時期,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也從未放棄對更高的層次的追求。
富堅確實有天賦,但是他絕不是天生的天才、鬼才,他的天賦發揮是建立不停的充實、磨練基礎下的。真正支持《獵人》這部作品的,不是異想天開的世界觀,不是出人意料的點子,也不是討人喜愛的角色,而是在經年累月的學習思考中得來的深厚基本功以及嚴謹的創作態度。草稿也罷,拖稿也罷,富堅義博始終是個漫畫家,這點他從未忘記。
最後,附上富堅美版JUMP的訪談,作為本文結尾。
SJ: In closing,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to fans who are interested in becoming artists themselves?
最後,對於那些想要成為漫畫家的粉絲,你能說點建議麼?
Togashi: 265 days a year, 24 hours a day, think of everything in your life in terms of mangaTogashi: Then it will become easy to become a manga artist.
一年用265天,每天24小時,以漫畫的角度來思考生活中的一切,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漫畫家了。
什麼,為什麼是265天?呵呵,你說呢。
(全文玩)
《黑白漫畫文化·素》已於淘寶上架
大家搜尋「黑白漫文化MOOK」就可以找到。
可以購買到《黑白漫畫文化》的店鋪主要分布在
京津地區、江浙滬地區和廣東省。
大家可以就近購買(省運費)。
黑白漫文化原創首發,著作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微博:@黑白漫文化 微信: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