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窒息的操作,常用來形容當遇到某種,讓人大跌眼鏡一臉懵逼的事情時,出現的一種表示震驚的狀態,有時也表現為痛心。
在喝茶時,你見過最令人窒息的操作是什麼?以下這些場景你一定不陌生。
紙杯泡茶、塑料杯泡茶、保溫杯泡茶
秉持「都是容器,何必矯情」的想法,紙杯便易,塑料杯美觀,保溫杯更是養生人士必備,因此生活中不乏有不拘小節的朋友用它們喝茶,偶爾一次還可以,但長期如此,實在是……
首先是紙杯,你有沒有發現用紙杯泡製茶的時候,往往比用玻璃杯炮製的茶水顏色要深。原因之一在於溫度對茶湯顏色的影響,這個有個冷門知識:紙杯的保溫性其實比玻璃杯的保溫性還要好;另一個原因就是,紙杯內層的PE淋膜在高水溫的情況下,會有羰醛類化合物釋放出來,長期飲用有損健康。
其次是塑料杯,研究表明,只要是塑料就會添加一些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以方便加工成型,塑化劑隨溫度升高而揮發明顯。茶中含有豐富的茶鹼,在高溫下有輕度腐蝕塑料的作用,使杯子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塑料味道也會破壞茶的味道。
最後是看似健康的保溫杯。在央視播出的一次實驗中,將一個全新的不鏽鋼杯中泡上茶,扣上杯蓋,放置72小時。打開不鏽鋼杯後發現,不鏽鋼杯的內壁似有被「腐蝕」的痕跡。專家在節目中介紹,不鏽鋼杯質量有好有壞,越劣質的不鏽鋼杯越容易被「腐蝕」,而不鏽鋼杯裡含有鉻,是一種重金屬,被「腐蝕」後的不鏽鋼杯因為保護膜被破壞,鉻就有可能被釋放出來,持續使用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以上三種杯子望大家慎用,日常生活中紫砂和瓷器最適合泡茶,銀器和玻璃杯也是不錯的選擇。
無論紅茶白茶,開水一澆就叫「泡茶」
很多人將燒水喝茶,看做與張嘴吃飯一樣簡單。細嫩的綠茶、濃鬱的烏龍、粗獷的黑茶、熱情的紅茶,沒有用開水泡不了的茶。不好意思,這觀點實在是……
宋人蔡襄有《茶錄》記載:「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最難。」候湯,就是煮水的過程。水煮的時間不夠,水溫不足,茶的香味出不來,而且茶葉會浮在水面上,喝上一口滿嘴茶葉;水煮過了火,水溫過高,又會掩蓋了茶葉的香味,茶水發澀。
泡茶的水溫啊,其實特別重要!
常言道:「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謂沏,就是用剛燒開的水;所謂泡,就是用熱水瓶中的水。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用溫度很高的水沏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但水溫過低又不易使茶葉香味溢出。因此,在品飲高級、細嫩的綠茶時,水溫最好是85℃左右。特別嫩的茶,泡茶時水溫還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檔茶,可用沸水衝泡。而紅茶、花茶,則宜用剛煮沸的水衝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具體如下:
綠茶宜用80-85℃水衝泡
黃茶宜用80-85℃水衝泡
白茶宜用85-90℃水衝泡
青茶宜用90-95℃水衝泡
紅茶宜用95℃的水衝泡
黑茶宜用100℃水衝泡
「新鮮普洱您嘗嘗」「品品這珍藏多年的龍井」…我不!
普洱新茶有新味,迫不及待地與家人好友分享;陳放多年的明前龍井,如今終於捨得解封。普洱深層次的煙香?龍井帶來的江南春光?打住吧,這實在是……
茶葉種類繁多,關於陳放或鮮飲自然不盡相同。現在市面上流傳著「老茶熱」的風,除了普洱和一些黑茶、白茶這些需要陳化的茶種,連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等居然都有了陳化一說,竟然還出現了「50年老龍井」,真是不可思議。
普洱茶被稱為能喝的古董,是適合陳放的。它存放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後發酵的過程,一般熟茶存放2到3年堆味就會散盡,顯露出熟茶的醇香和厚度;生茶存放4到5年,苦澀味就會淡化很多,香氣也會大量的保存下來,最大程度發揮普洱之韻味。
綠茶類則最適合飲鮮。很多人鍾情龍井茶,除了茶中藏的那抹杭州的春天,更多的還是被其「鮮、爽、甘、甜」的滋味所俘獲。清明前採摘的龍井,芽頭新冒,嬌嫩欲滴,製作出來的茶葉口味甘洌,細品一杯,心曠神怡。喝過一次,方懂得那句「明前茶,貴如金」的道理了。若是陳放,可就真是暴殄天物了!
你身邊還有哪些令人窒息的飲茶操作呢?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