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日語中「星期」的表達方法時,大家會學到這些:
星期一:月曜日(げつようび)
星期二:火曜日(かようび)
星期三:水曜日(すいようび)
星期四:木曜日(もくようび)
星期五:金曜日(きんようび)
星期六:土曜日(どようび)
星期日:日曜日(にちようび)
仔細看會發現,「月、火、水、木、金、土、日(太陽)」,這些都是太陽系的行星名。
那為什麼要用太陽系中的「月火水木金土日」來命名星期呢?
用太陽系中的行星「月火水木金土日」來命名星期的理由,和古代埃及的星象佔卜是有關係的。
古代埃及的星象佔卜是按太陽系中存在的星球,按離地球從遠到近的順序:即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月亮的順序排列來佔卜的。
當時,人們認為「星星支配著時間」,每一個星為一小時。12點是土星,1點是木星,2點是火星、3點是太陽、4點是金星、5點是水星、6點是月亮……就這樣按離地球從遠到近的順序更換交替時間。
下面來試試用行星分配時間的方法分配一天。
現在假設有一個時間點是土星,這一天24小時都換成星星表示的話會是:
土、木、火、日、金、水、月
土、木、火、日、金、水、月
土、木、火、日、金、水、月
土、木、火
而在這之後的第25個小時用「太陽(日)」表示。也就是新的一天。
這一天的時間分配是:
日、金、水、月、土、木、火、
日、金、水、月、土、木、火、
日、金、水、月、土、木、火、
日、金、水
第25個小時是「月亮」,也就是進入了後一天。
同理,再過24小時後是「火星」,接著是「水星」「木星」「金星」,這樣排下來一周就變成了「月火水木金土日」現在這種順序了。古代埃及星象佔卜的方法經過了2000年以上到現在也被使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