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內容需要嚴格審核之外,這群Friends很快發現了一個更為尷尬的問題——網絡上很多關於動物的wiki資料,有相當一部分信息其實已經過時,或者存在翻譯不準確的現象。
同樣也負責條目內容翻譯校對的cerenkov把這些問題總結為了三類:
第一種,是動物的綱目科屬種有變化或者有不同說法。比如鷹科以前在隼形目,但後來一些新的分類依據就把它歸入新創造的鷹形目,這只能翻查「舊分類」和「新分類」的細節和發展歷史,根據提出新分類的人和時間,採用這些分類的組織協會,普及程度的廣度,再來決定值不值得採納。
第二種,是動物中文名稱的翻譯錯誤。比如說有些動物明明已經查到了相應的拉丁文名,但卻無法確定中文譯名,有些網上的說法甚至只能算是三腳貓翻譯,這就需要有專業知識比較豐富的人士來參與其中。好在現在wiki建設群裡已經來了一位名叫鍾彥葵的Friends,有這位專業人士的幫助,他們已經能保證同一個詞、同一類的幾種動物能夠前後一致地譯成同一個中文。
第三種,則是該動物物種太過於生僻。這類動物一般很難在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上查到,甚至在網絡上某些專業的資料庫也無法確定,這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搜索那些散落在網絡上,比如果殼或百度貼吧中那些專業程度很高的帖子作為參考。
「畢竟我們都不是生物學家,或者相關專業的。」宇宙第三圓廚說,想要做到所有數據準確無誤的話其實很難,像北極狐曾經是屬於北極狐屬,但實際上現在已經歸類到狐屬裡去了,這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料考據,然後在內部進行討論,最後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4
雖然現在《獸娘動物園》中文wiki在建設方面變得越來越專業和困難了,但是參與其中的Friends們倒是因為這種深度的「參與感」,變得更加喜歡《獸娘動物園》這部作品了。
AXiS是整個wiki建設團隊中幾位女性之一,是「嵌字組」的一名Friends。她說,她從小到大就特別喜歡動物類的紀錄片,而在看了《獸娘動物園》之後,由於對動物更加了解,反而更喜歡這些可愛的動物了。
「動畫中有一個特色就是會請各地動物園的飼養員介紹動物,能知道很多有趣的知識,比如羊駝有首領,但是大家不用聽它的,簡直搞笑。」AXiS告訴ACGx的記者,她個人倒是覺得娘化其實並不是《獸娘動物園》動畫吸引她的地方,反而在於動物本身的習性和特徵,製作團隊用動畫的形式徹徹底底地表現出來了。
當然最關鍵的,是《獸娘動物園》成功構建了一個「動物烏託邦」。在AXiS看來,日本在3D動畫這方面一直是弱項,但劇情和設定產生的巨大吸引力,讓她從第一話開始產生了很多疑問,而這些疑問反而能引起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