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極大陸

2021-01-19 蘇州市吳江區壇丘小學

今天我學校聽溫教授的講座,講座介紹了第二十七次南極考察。

從上海一路到南極需要經過兩種考驗,一是魔鬼西風帶,它是常年西風不斷,氣候惡劣,船隻航行極其危險,為南極設置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二是南極冰山,冰山很厚,他們曾經從中抽出了一根四十米長的冰管,發現這根冰管從三國時期就開始形成了!

在南極生活要處處留心,他們吃剩的飯菜一次性餐具和糞便……都要被運回國內進行處理防止汙染南極的環境。

有時也會發生一些奇怪的現象,就因為一名考察隊員剛才燒好的一杯白開水往天上一灑就變成了冰,然後慢慢地就墜到了地上,有時他們吃的面和芝士都能把碗和筷子給固定住,可真有趣!

在南極不管是什麼國家都會團結合作,一次歐洲考察隊的一艘船被冰給卡住了,多虧溫教授的隊伍及時趕到,並將卡住的船救了出來。

溫教授口中的南極洲令人嚮往,我長大也一定要到溫教授口中的南極洲去看一看!

相關焦點

  • 人類最難走進的一片大陸,面積超過中國,蘊藏著巨大的「寶藏」
    雖然人類也一直都在致力於開發南極,但是南極上的冰層相當厚,因此南極是七大洲唯一沒人定居的陸地。因為沒有什麼人定居,所以人類對這個地區一知半解,從而讓這個地區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成為了大國的必爭之地,在大家眼裡,南極就是一個大寶庫,是聚寶盆一樣的存在,不得不說南極堪稱「寶地」。
  • 南極大陸的形成
    南極,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是一處寂寞艱險之地。透徹心肺的酷寒,倏忽來襲的暴風雪和漫無邊際的荒蕪使這裡從來都充滿著讓人難以親近的神秘感。長久以來,它就像一個棄兒,孤獨地處在地球的最南端。  但是20世紀初人類的兩次登陸南極使這種狀況開始改變。首先是1908年,英國人沙克爾頓在南緯83°28『發現了煤層。
  • 大陸漂移說:走進那遠古時代的大地脈動
    大陸的漂移,形成了板塊構造說,今天我們就來回溯歷史,走進那遠古時代的大地脈動。首先我們從前寒武紀開始,寒武紀距今約5.42億年前-4.85億年,所以前寒武紀就是5.42億年前再之前的歷史時期。羅迪尼亞古陸大約在7.5億年前,羅迪尼亞超大陸分裂成兩半,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蓋的南極旋轉,並由此打開了古大洋。與北美洲相對的,則是以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羅迪尼亞大陸的北半部,這部分向北穿越了嚴寒的北極,包括:南極大陸、澳洲、印度、阿拉伯,以及成為今天中國的一部份大陸碎塊。
  • 冰之大陸,3個南極大陸隱藏的秘密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第五大的陸地,面積超過了一千四百萬平方公裡。它同時也充滿了各種謎團,是地球上的七個大陸裡最神秘的大陸。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南極大陸,以及在這片充滿謎團的土地上發生的各種奇異現象。年代末,美國的情報機關告訴了史達林一個情報,希特勒還活著,他躲在位於南極大陸的基地裡。
  • 冰雪融化之後「全裸」的南極大陸是什麼樣?
    南極洲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特殊的,使得其大部分的大陸地域長年為冰雪所覆蓋,這讓它成了地球上唯一一個人跡罕至的大陸。但近幾年隨著全球氣候開始變暖,南極洲的冰川已經開始逐漸融化了,照這樣的速度下去的話,恐怕多年以後,南極洲就要「全裸」了。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全裸」之後的南極大陸是什麼樣的呢?
  • 崑崙站——南極大陸地殼最厚處
    神秘的南極大陸90%以上的區域,都被幾千米厚的冰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在哪裡?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最厚達6200米。
  • 最神秘的大陸-南極大陸,最大的昆蟲是蚊子,最耐寒植物是地衣
    在地球各大洲中,南極大陸是最高大、最冷酷、最純潔、最美麗、最神秘莫測、最桀驁的。地球上最低的地方也在南極。南極大陸上的本特萊冰下槽谷,在海平面以下2500多米,比北冰洋的平均深度還要深兩倍多呢!這是在巨大冰蓋的重壓之下,大陸地殼向下彎曲的緣故。 南極大陸的冰蓋也是地球奇觀之一,是幾千萬年以前形成的。它不僅儲存了地球上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和72%以上的淡水資源,而且還像一部無字天書,記載著許多極其寶貴的科學信息。
  • 南極大陸發現熱帶雨林,南極氣溫特別熱?可能沒有想的那麼熱
    他們推測當時的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在12℃,夏季平均氣溫在19℃左右,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70米。由此科學家也推測出白堊紀中期二氧化碳濃度比人們普遍認為的1000ppm要高出400ppm左右。那時候的南極大陸在南極嗎?如果在南極,就能說明當時的南極確實很熱,若是因為板塊運動,那就不好說了。三,熱帶雨林和恐龍從何而來?
  • 74年前美國海軍駛向南極大陸,意外發現南極大陸地下隱藏秘密
    南極南極,地球上最冷也是最神秘的地方,冬季平均氣溫零下55-60度,歷史最低氣溫零下83度。自1961年6月23日南極條約籤訂以來,任何一個普通人再也無法踏入南極大陸。而現今的那些旅行團或探險機構,也只是在南極大陸外圍轉一圈。
  • 納粹UFO基地深藏在南極大陸下?
    最近提出了一個奇怪的新的理論,在南極發現了一個異常神秘的可能隱藏著納粹UFO基地的地方。該理論聲稱納粹在二次世界大戰在南極建立了秘密基地,該基地主要供不明飛行物使用。巨大而神秘的南極異常綿延跨越大陸150英裡(240公裡)的距離,達到約850米(2790英尺)的最大深度。
  • 去南極可以穿短袖了?南極大陸再次出現創紀錄「高溫」
    就在幾天前,來自阿根廷的科學家在他們的南極科考站附近,測出了18.3攝氏度的氣溫,這這個溫度已經刷新了有記錄以來南極大陸的最高氣溫。然而最近,又有新的報導稱該地區出現了另一項新紀錄:20.75攝氏度!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網友說,「咱們可以穿短袖去南極了……」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中國人,走了
    受訪者供圖姓名:張逢鏗性別:男終年:97歲去世原因:病逝去世時間:9月10日生前成就:登上南極大陸的中國第一人即將上映的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這是中國人在克服自然界極限的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 南極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至今沒有人居住的大陸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日本南極觀測隊於2006年1月26日在日本南極觀測站基地富士圓頂(Fuji Dome)附近發現這一冰芯,據日該國立極地研究所所長藤井理行表示,這是在南極冰蓋下9994英尺處發現的;日本教育科學部門的官員梅崎友治表示,此冰芯中含有許多氣泡,這些氣泡裡面的氣體,很有可能是百萬年前留下來的,如果經過研究
  • 地球上最神秘的大陸,南極大陸有什麼,與北極又有什麼區別
    地球的南極北極就非常神秘,由於南極和北極都是地球的極寒地帶,氣候嚴寒,人類也很少在極地地區活動,因此人類總是把南極和北極混為一談,但是其實南極與北極有很大的區別。南極的總面積為14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都被冰蓋覆蓋,南極是被海洋包圍的大陸,而北極是被大陸包圍的海洋,三分之二都是海洋,陸地只有三分之一。
  • 中國地質學家在南極探索岡瓦納大陸形成之謎
    新華社「雪龍」號3月30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地質調查局的3名地質學家劉曉春、劉健和崔建軍在南極進行了一系列野外地質考察,以尋找岡瓦納大陸形成之謎。    自從1912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以來,地質學和生物學證據的不斷發現使人們相信,在遙遠的地球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一個超級古大陸——岡瓦納大陸,南極大陸由這個超級大陸分離解體、逐漸向南漂移而形成。    那麼,追根溯源,這個超級大陸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個像謎一樣的問題,吸引了全球地質科學家不斷尋求答案,這成為近年來現代地球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和熱點。
  • 南極大陸最高氣溫17.5℃ 保護南極刻不容緩
    據聯合國網站報導,2015年3月23日,在靠近南極半島北端的戴維斯冰穹,一座由捷克設置的自動氣象站記錄到了17.9℃的氣溫。世界氣象組織隨即安排由極地氣候專家組成的專門小組對這一數據進行核實驗證。基於這一研究結果,世界氣象組織確認目前南極大陸的最高氣溫紀錄仍為17.5℃,由埃斯佩蘭薩基站於2015年3月24日測得。戴維斯冰穹氣象站測得的17℃則是迄今為止的第二高溫。做出結論的專門小組由來自捷克、阿根廷、西班牙、摩洛哥、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極地科學和氣候專家組成。南極地區的其他氣溫紀錄並未改變。
  • 南極大陸監測到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布宜諾斯艾利斯記者倪瑞捷、駐聯合國記者林遠報導:阿根廷國家氣象局和世界氣象組織7日分別證實,阿根廷位於南極大陸的科考站日前監測到超過18攝氏度的氣溫,打破了南極大陸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 張青松:40年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南極大陸……
    40年前,也就是1980年1月12日,兩位中國科學家首次登上了南極大陸,成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的先行者,為世界南極探險考察史標上了「中國」註腳。這兩位科學家就是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張青松。
  • 世界上第一個冒險提出向南極繼續航行的人,庫克在發現南極大陸
    他揮舞著帽子,大喊:「航向東北」隨著他這一聲呼喊,從此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冒險提出向南極繼續航行的人,而且從技術角度看也的確如此。但是他和全體船員都正式承認,真正的榮譽屬於他們的船長。正是在這一天,詹姆斯·庫克船長駕駛著「決心」號來到了世界最南端這片海域,其緯度為南緯71°10。通過此次航行,庫克幾乎解開了已困擾科學家和學者們達千年之久的謎團——未知的南極大陸的秘密。
  • Nature:白堊紀超級暖期南極大陸存在溫帶雨林
    這為探索該時期南極大陸古氣候和古環境演化提供了絕佳的研究材料。最近,Johann Klages團隊通過對該巖心柱底部3 m的沉積物進行了多指標分析,系統重建了白堊紀中期南極大陸的古氣候古環境,成果發表在Natu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