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原羚是青海湖保護的旗艦型動物,它體型較小,毛色棕黃色,腹部毛色白色,屁股的毛也是白色,長成可愛的小桃心,雄性頭上長著一對犄角,角尖相對,現在只能在青海湖看見它們身影。
看!普氏原羚屁屁上的小桃心
普氏原羚常集群活動,這裡是一群母羊
普氏原羚是以沙俄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發現並命名的,是我國的特有物種。過去,廣泛分布在我國內蒙,甘肅,寧夏及青海一帶,現在種群數量銳減,僅在青海湖一帶還有分布,屬於珍稀物種。大多數分布在海晏縣甘子河、湖東一帶,種群數量不足1000隻。喜歡棲息在荒漠草原深處的沙地丘間地。所以當地的牧民也叫它「灘黃羊」。
青海湖邊活動的普氏原羚
湖邊溼地的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性情機敏,奔跑速度很快,常常三五成群集群活動,冬季來到湖濱越冬,青海湖北岸的草場就成了普氏原羚的棲息場所。
青藏鐵路邊活動的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進到牧民的圍欄裡啦
由於人類活動影響,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現在的分布範圍大約75平方公裡,草場被圍欄分割成一個個狹小的區域,限制了普氏原羚的遷移和活動範圍,對種群繁衍造成不利影響。當地政府採取降低圍欄高度,打開動物遷移通道的保護措施。
普氏原羚是青海湖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專家建議將它改名為中華對角羚,以彰顯普氏原羚的特有性,現在普氏原羚的保護狀況已經大為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