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3608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前言
這回鐵定發了
愛的代價
鐵血戰士吉娜
扎心了,老鐵
前言
每當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世界級富豪時,鮮少會有人把話題鎖定在澳大利亞這個「慵懶而安逸」的南半球大國。但正是這片沃土造就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巨型私有財團 – 漢考克集團(Hancock Prospecting)。
身為財團創始人的獨女,她從窈窕淑女變成虎背熊腰,繼承父親億萬資產後在商界大展拳腳。與拜金繼母火拼14年後卻落得眾叛親離,她就是澳大利亞女首富:吉娜·萊因哈特(Gina Rinehart)。
這回鐵定發了
皮爾布拉(Pilbara),一片位於西澳大利亞州北部的不毛之地,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一望無際的紅土、長達近4萬年的土著文化歷史以及高達49度的夏季平均氣溫。但是造物主是慷慨且公平的,因為全世界最大的鐵礦儲備(佔全球29%)正在此地。
1952年11月,蘭利·漢考克(Langley Hancock)和妻子霍普·漢考克(Hope Hancock)二人乘坐小型飛機從西澳州的納恩葉瑞(Nunyerry)小鎮飛往首府佩斯。由於飛行途中遭遇惡劣氣候,飛機被迫下降高度,改為低空飛行。
當飛機到達特納河谷(Turner River Gorge)上空時,地表上出現了令蘭利此生難忘的景象:「峽谷山壁的巖石露出了鐵礦的顏色,特別是在鐵色的外層還有明顯的鏽跡,這毫無疑問就是氧化鐵。」
斷巖層中暴露出的鐵礦
欣喜若狂的蘭利隨後帶上了勘探專家肯·邁凱密(Ken McCamey)一起重返此地,並再次確認了皮爾布拉的鐵礦儲量。他們的發現與1890年地理學家哈利·伍德華德(Harry Woodward)的報告不謀而合:「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大國,這裡(指皮爾布拉)的鐵礦用來供給整個世界也綽綽有餘!」
但是信息的閉塞和勘探技術的落後使當時的聯邦政府認為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緊缺的國家,任何形式的鐵礦資源出口都是違法的。甚至西澳政府也嚴厲打擊各類資源勘探活動。
蘭利並沒有罷休,而是開始了長達10年的瘋狂遊說。終於,各級政府在1961年取消了這些禁令。蘭利立刻與夥伴皮特·萊特(Peter Wright)直奔世界能源巨頭力拓集團(Rio Tinto),並將這一礦區的發現告訴了集團,作為回報,二人每年可獲得2500萬澳幣的「版權」費。作為對愛妻的尊重,蘭利將第一個礦場命名為「霍普礦區」(霍普為妻子名)。
蘭利的身價迅速飆升,到1990年時,據澳大利亞商業周報(BRW)估算,蘭利已經身價過億。
蘭利·漢考克與女兒吉娜·萊因哈特
蘭利鮮明的性格和政治立場也令他迅速成為全澳家喻戶曉的名人。在一次關於《礦區土著民族人權問題》的電視訪談節目中,蘭利曾毫不遮掩地表示:「挖礦這事兒只佔了全國土地面積的0.2%,但是卻造福了1400萬人。無論這是你的地、我的地、還是那些黑哥們兒的地,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另一次電視採訪中,當主持人談到「土著人由於礦區開採等商業活動被迫放棄家園」時,蘭利再次火力全開,他說:「對於那些不求上進、油鹽不進的人(土著),除了請他們老老實實到福利部門拿錢、吃飯、繁殖,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愛的代價
1983年,蘭利的妻子霍普離世。同年,一個名為羅絲·珀娣尓思(Rose Porteous)的菲律賓女人攥著一份3個月的打工籤證,乘船來到澳大利亞。
造化弄人,蘭利的獨女吉娜·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偏偏就將羅絲請到家中,成為父親的貼身保姆。年僅35歲的羅絲已經離異兩次,面對一個74歲的富豪老翁,羅絲勢在必得。
一場相差39歲的跨年、跨國、跨階級戀就此開始。
在感情迅速升溫的催化下,1985年7月6日,兩人正式登記為夫妻。這場吉娜沒有參加的豪華婚禮距離母親霍普離世還不到兩年。
自此,社會各界不斷傳出羅絲「拜金、淫賤、貪婪」等說法,而羅絲本人卻公開表示:「你們說我和澳大利亞的每個男人都上過床,我哪兒忙得過來呀?」
羅絲·珀娣尓思與蘭利·漢考克
無論外界如何傳言,蘭利卻如獲至寶。他大手筆將現金還有雪梨的多處地產贈予嬌妻。而羅絲也通情達理,幫助蘭利梳妝打扮,再次成為一個年輕的老小子。
據澳大利亞世紀報(The Age)報導:自從和羅絲相愛後,蘭利的更衣間完全變了一個樣,他的拐杖也扔掉了,頭髮也染了,簡直如獲新生。
不久後,蘭利更是豪擲重金,在天鵝河畔(Swan River)為羅絲建造了一座佔地超過10000平方米的莊園,名為「愛的代價」(Prix D』Amour)。該莊園也是按照美國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的塔拉莊園(The Tara)一比一仿建的。
位於西澳州天鵝河畔的「愛的代價」莊園
但是愛的代價遠遠不止如此。幾年後蘭利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而賺得盆滿缽滿的羅絲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照顧蘭利。
1992年,82歲的蘭利死在了莊園的客房裡。
悲痛欲絕的吉娜怒不可遏,指責羅絲通過各種手段加劇了父親健康狀況的惡化,最終「氣死」了蘭利。而羅絲再次輕蔑回覆:「在別人眼裡也許認為我在蘭利面前發脾氣,但對我來說只不過是說話稍微大點兒聲而已。」
3個月後,蘭利的摯友威廉姆迎娶了羅絲·珀娣尓思。
2006年3月,「愛的代價莊園」被珀娣尓思夫婦拆分。隨著重型機械設備的進入,莊園也在幾天內被夷為平地。
「愛的代價」拆除現場
鐵血戰士吉娜
作為澳大利亞女首富的吉娜,童年並不平凡。年僅4歲的她就被送到佩斯的女子寄宿學校,一直到大學時期才前往雪梨大學攻讀經濟學。不久後,吉娜從雪梨大學肄業,並開始跟隨父親一起打拼。
隨著父親蘭利在1992年辭世,吉娜合法繼承了父親傾其一生打造的漢考克集團(Hancock Prospecting)76.55%的股份,剩餘部分則被存入信託基金,留給吉娜的4個孩子。
與許多「坐吃山空」的豪二代不同,吉娜雷厲風行,而且商業嗅覺及其敏銳。她並沒有滿足於坐收父親早年勘探礦區所獲得的「版權」費,而是大刀闊斧親自率領漢考克集團進行新礦區的開採,並且與多家大型公司合作一起將許多儲備礦區變成印鈔機。
年輕的吉娜·萊因哈特
蘭利早年發現的霍普礦區如今已成為漢考克集團與力拓集團的合作項目,每年鐵礦產量高達3000萬噸。另外,漢考克集團還與澳洲礦業資源集團(Mineral Resource Ltd)在西澳州的紐曼(Newman)附近一起開採尼古拉斯礦區(Nicholas Downs),每年產出5億噸鐵錳礦。吉娜的足跡還遍布昆士蘭中部的阿爾法煤礦(Alpha Coal)以及凱文科納項目(Kevin Corner Project)。
2010年,吉娜出資購買了澳洲10號電視網(Ten Network Holdings)10%的股份,並在此後不斷增購包括費爾法克斯傳媒公司(Fairfax Media)在內的各類股權資產。多樣化的資產配備也讓吉娜嘗到了甜頭,她繼續將目標鎖定在農業及畜牧業。
2012年,受鐵礦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吉娜被澳洲商業周報(BRW)評為全世界最富有女性,身價高達近300億澳幣。
吉娜與工作人員在霍普礦區合影
2014年,漢考克集團出資4000萬澳幣購買了麗芙林卡(Liveringa)和奈瑞瑪(Nerrima Station)農場50%的股權。翌年底,吉娜再次出手,將已經掛牌133年的佔地4000平方公裡的福索爾農場(Fossil Downs Station)收入囊中。
2019年11月,漢考克集團的總收入為84億澳幣,而淨利潤也已經達到26億澳幣,是2016年的6倍之多。
扎心了,老鐵
也許非凡的財富也註定了非凡的煩惱,商場得意的吉娜私下並不輕鬆。在與後媽羅絲·珀娣尓思大戰14年並最終獲得勝利後,吉娜4個孩子中的3個卻在2014年將母親告上法庭。
而導致家人反目成仇的導火索自然是錢:蘭利·漢考克在有生之年將漢考克集團23.6%的股份封存在霍普·馬格萊特·漢考克信託(Hope Margaret Hancock Trust)裡,女兒吉娜順理成章成為受託人,而吉娜的4個孩子則是受益人。蘭利在遺囑中還明確規定,直到最年幼的吉尼亞(Ginia)年滿25歲之前,任何人不得觸碰這些財產。
家族中最為年幼的吉尼亞·萊因哈特(Ginia Rinehart)
但是隨著吉娜在商場多年浴血奮戰,漢考克集團的價值早已膨脹無數倍,信託裡的23.6股份也已經價值超過50億澳幣。
2011年,在吉尼亞25歲生日前幾天,吉娜悄悄篡改了家族信託的支付日期,將該日期延長至2068年。知情後的3個孩子勃然大怒,而吉娜卻以「合法規避個人所得稅」為由敷衍了事。
2014年,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比安卡·萊因哈特(Bianca Rinehart)以及霍普·萊因哈特(Hope Rinehart)聯名一同將母親吉娜告上法庭。其中約翰與比安卡是吉娜與前夫格萊葛·彌爾頓(Greg Milton)所生,而霍普與吉尼亞為吉娜與現任丈夫弗蘭克·萊因哈特所生。
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以及巨額遺產讓這個案件更加繁瑣。
2015年5月28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最高法庭裁定:吉娜·萊因哈特掌控家族信託基金時間過長,已不再適合擔任受託人這一角色。法庭認為,目前最合適的信託管理人為大女兒比安卡。吉娜·萊因哈特應在判決後儘快將該信託基金的相關文件及帳戶轉交給比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