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氏風鳥 或稱為威爾遜極樂鳥,一般叫做極樂鳥或者天堂鳥。奇怪的是,這鳥的頭像頂著綠松石皇冠,實際上是一片裸露的皮膚,沒有羽毛。這是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島的特有種。
紐幾內亞極樂鳥 一種大型的極樂鳥,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鳥。它們於1971年就已經被作為該國的國徽及包含在國旗之內。在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鳥類王國中,人們曾一致公認棲息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極樂鳥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鳥,這當然是無可非議的。
▲壽帶鳥 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鶲﹑一枝花等異名。最主要特徵是雄性有著非常長的兩條中央尾羽,像綬帶一樣。到了老年,鳥的全身羽毛成為白色,拖著白色的長尾,飛翔於林間,因而又稱之為一枝花。
▲長尾巧織雀 也稱長尾寡婦鳥,一種生活在非洲的鳥類。長尾寡婦鳥的雄鳥有很長的尾羽,是尾羽比例最長的鳥類之一,長度為50釐米。
▲紫胸佛法僧 是波札那及肯亞的國鳥。它們廣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島南部,喜歡廣闊的林地及大草原。它們一般是獨居或成對的,留在樹頂等地方等待獵物。它們主要吃昆蟲、蜥蜴、蠍子、蝸牛、細小鳥類及地上的齧齒目。它們會在樹穴中築巢,每次生2-4隻蛋。雙親會一同孵化鳥蛋,同時會變得具有攻擊性。於繁殖季節間,雄鳥會飛到高處向下俯衝,發出尖銳的聲音。雄鳥及雌鳥的顏色相似。幼鳥沒有成鳥的長尾羽。
▲東非擬鴷 屬鴷形目非洲擬,分布於非洲東部。胸部黑色,臀部紅色。與其他非洲擬鴷不同,東非擬鴷的嘴為灰色。
▲藍嘴黑頂鷺 身長56-61釐米。屬中型涉禽。全身淺黃或白色羽毛,白灰色的翅膀, 奶油色的頸部和胸部,黑帽,在頸背後長出白色翎羽即飄逸又漂亮。明亮的藍色眼睛,鳥喙鈷藍色。
▲曲冠簇舌巨嘴鳥 是中型攀禽,以樹洞為巢,外形略似犀鳥, 是巨嘴鳥中為數不多的兩性差異明顯的種類,雛鳥長到四周大就可以通過體羽來辨別性別。
▲薩克森王天堂鳥,來自紐幾內亞的山地叢林,飾羽卻足有50釐米長,這對飾羽呈鋸齒狀,琺瑯藍色,可以隨意抬起或者放下。據說當年第一份標本帶回歐洲的時候,人們都不相信它是真的。如果把那對長毛揪下來黏在尾巴上,可信度可能看上去還高些吧。
▲冠斑犀鳥 一對犀鳥中,如有一隻死去,另一隻絕不會苟且偷生或另尋新歡,而是在憂傷中絕食而亡,故被人譽為"鍾情鳥"。真是忠心的一對鳥啊!
▲王霸鶲 體型很小,只有人的手掌那麼大,王霸鶲的頭部有著漂亮的羽毛肉冠,這是王霸鶲雄鳥的標誌,當王霸鶲雄鳥在向雌鳥求愛或是發怒時,羽毛肉冠都會呈傘狀式的打開,異常好看;生活環境:熱帶雨林等潮溼地區。活動區域:亞馬遜盆地、玻利維亞北部地區。
▲紅須蜂虎 蜂虎主產於非洲和東南亞一帶,種類繁多,色彩鮮豔,是非常上鏡的鳥種。
▲錦繡鷯鶯 擁有一些特殊的行為特徵,包括社會性一夫一妻制但濫交,雖然它們會一雌 一雄組成一對,會雙方都會與其他雀交配及餵哺其幼鳥。雄雀會送黃色花瓣給雌雀來示愛。
▲角蜂鳥 是振翅頻率最高的蜂鳥,南美洲的蜂鳥是很煩人的,即使它很漂亮。
▲鳳尾綠咬鵑 是一種特化的食果動物,偶而也會吃一些昆蟲(主要是黃蜂、螞蟻及幼蟲)及蛙類,但對它們來說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營養極豐富的牛油果及其家族中的成員。它們會把整個果咽下後才再用反芻的方式把果實吐出,這做法也簡接地幫助了種子間的傳播。
▲印加燕鷗 分布於智利和秘魯沿海地帶,身體暗灰色,擁有橘紅色的喙和爪子,臉頰兩側各有一道彎曲的"白鬍子" 。
▲啄羊鸚鵡 是紐西蘭南島上的一種大型鸚鵡。生活在稀木灌叢中,體形大,羽毛豐厚,主要呈綠色,喙又粗又長。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主要食昆蟲、螃蟹、腐肉。但也經常攻擊羊群,甚至跳到綿羊背上,它那強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身上的脂肪並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直流。
▲紫水雞 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葉、幼芽、種子為食,也吃陸生和水生昆蟲、昆蟲幼蟲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
▲輝傘鳥 多數是一夫多妻制,只有雌鳥孵卵和照顧雛鳥。在繁殖期求偶時,雄鳥眩耀輝煌的羽毛色彩並發聲響亮的叫聲,以求引人注目吸引更多的雌鳥。各物種間築巢的方式也有很大區別,許多物種將巢築在叢林的草叢間,很隱蔽使捕食者難以找到。
▲白胸翡翠 響亮而清脆的笑聲,看它的嘴,就知道善於在軟石面掘洞為巢,多離水道甚遠,繁殖期為4-6月。
▲綠頭冠蕉鵑 蕉鵑常有漂亮的羽冠,有不少種類色彩豔麗,屬於非洲最豔麗的鳥類之列。 蕉鵑多以植物性食物為食,但有時也吃昆蟲,特別是在繁殖季節。
▲紅枕咬鵑 腹部鮮紅至黃色,胸和上體色深。非洲和美洲的咬鵑,雄鳥的上體彩虹色。
▲寡婦鳥 亦譯主教鳥,屬小型非洲鳥。繁殖期的雄鳥腹部黑色,上部淡紅或黃色,有翎狀頭羽,蓬鬆的腰羽幾乎遮住了短粗的尾。雄鳥守衛著一小塊草地或沼澤,其配偶有6隻或更多。雌鳥有黃褐色條紋,住在球形巢中。
▲原雞 是家雞的野生祖先。原雞是一種熱帶森林鳥類,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熱帶雨林,有時甚至出現在村落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