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隻救助放生,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

2021-01-09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蓉 通訊員 董森超

鋪著毛毯的泡沫箱裡,幼小的它們互相依偎著:個頭不足拳頭大,灰黑色的身體上只長出一些稀疏的羽毛。它們還不會飛,有的蜷縮成一小團,有的張著嘴巴嘰嘰喳喳地叫,有的躲藏在同伴的身體下。

村民發現的三隻夜鷺幼鳥。

這是三隻夜鷺幼鳥。或許不小心從巢中跌落,也或許被居心叵測的人打落,在臨安區的一片竹林,幼小的它們被村民發現。4月28日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

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

早在11年前起,劉建勳和四五個同事組成的救護團隊,就成為了一群夜鷺、白鷺幼鳥的「代理爸媽」。從人工餵養到練習飛翔和捕食,如今,當年的那群幼鳥已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山林安家落戶,家族隊伍繁衍壯大。

一年一度的喜悅:

像梨花開滿枝頭,2000隻白鷺夜鷺應時歸來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東南角,坐落著一片兩三百畝的山區,好似一片淨土。這裡竹林和灌木遍布,從未開發。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東南角的「白鷺山」。

3月初的一天,站在園區內的遊步道上,望向這片山區,劉建勳欣喜地看到,林間枝頭又冒出密密麻麻的灰白色。和灰白色的身影一起出現的,是紫桐樹長廊旁錯落有致的清脆叫聲。

春末夏初,2000隻左右的白鷺和夜鷺又飛回來了,像梨花開滿枝頭,像白雲飄浮天際。因每年春天如約而至的這種特殊景象,這片山被冠以「白鷺山」的名號。

白鷺

夜鷺

「白鷺山」海拔不足百米,但鮮有人的足跡。山的入口處立著圍擋的柵欄,過去十多年裡,只有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救護人員,會偶爾帶著望遠鏡和攝影機上山,觀測這群白鷺與夜鷺的生存狀態。兩三年前,他們在山頂搭建起一座20米高的觀鳥臺。為了減少對鳥類的幹擾,他們又特地在鋼結構的腳手架外,鋪設了一層模仿樹林的綠色無紡布。

劉建勳在20米高的觀鳥臺上觀察他的「鳥寶寶」。

爬上20米高的觀鳥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夜鷺晝伏夜出,白鷺恰恰相反,而它們卻一向是和睦的鄰居。潔白如雪的白鷺和頂著灰黑色腦袋的夜鷺相映成趣,或悠然挺立樹梢,或成群結伴啾鳴著飛上藍天……在這裡,眼前的一切美好得宛如一幅畫。

年復一年,看著它們在春季歸來,在夏季築巢產卵繁育,又在秋末離去;目睹一批又一批白鷺和夜鷺寶寶在這裡誕生、成長,「娶妻生子」,家族不斷壯大,劉建勳忍不住會想,這其中有多少是自己當年照顧過的幼鳥,又有多少是它們的子嗣。

400多隻的育雛試驗:

既要模仿「鳥媽媽」,又要講究適度餵養

時間回到2009年9月2日,午後,兩輛卡車將一群嘰嘰咕咕的白鷺和夜鷺幼鳥送到劉建勳和同事們面前。它們險些被違法捕獵者送上餐桌,所幸,危難之際得到餘杭區林業公安解救。

「它們裝在很多編織籃裡,一籃就有一二十隻,一共400多隻。」劉建勳對11年前的場景印象深刻。彼時,他39歲,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做了6年獸醫。更早一些,他在林海雪原威虎山下照護東北虎,出於對更多動物的好奇,2003年,這個黑龍江小夥隻身南下來到杭州。

曾經的黑龍江小夥,現在已是中年大叔。

這麼多幼鳥一齊出現在面前,對於這個救護團隊來說還是頭一回。「它們大小不一,有的剛破殼,羽毛還沒長齊,有的只有半個多月齡。因為飢餓,大的會咬小的,有些幼鳥因此傷痕累累。」面對數百隻急需救護的鳥寶寶,大家一時手忙腳亂。

通常,白鷺和夜鷺一窩產四五隻鳥寶寶。如今,這些來自於不同家庭的幼鳥們,擁有了同樣的「父母」。

在陌生環境下,鳥寶寶們並不安生。給它們包紮處理傷口或餵食,都要講究手藝,而更小一些的鳥寶寶,甚至還沒學會如何進食。「如果沒有違法捕獵者,它們應該正在父母的羽翼下,嗷嗷待哺。鳥爸爸和鳥媽媽會輪流覓食,將食物咀嚼後吐出來給它們吃。」劉建勳和同事們只好將白鷺和夜鷺愛吃的小魚小蝦打成漿狀,再添加營養素或谷粉,用注射器為年幼的鳥寶寶餵食。

就像照顧人類的幼崽,鳥寶寶一日多餐,四五個人24小時輪流照顧,每隔兩三小時便為它們餵一次食。

按照月齡大小,400多隻幼鳥被分成五個班。五間15平方米大的籠舍被細心地鋪上稻草,打造成它們的集體宿舍。模仿野外鳥媽媽的育子方式,救護團隊開始分批次進行「育雛」。

在野外,一個月大時,白鷺或夜鷺寶寶就會跟著父母練習飛翔;兩個月大時,它們便學會了捕食;五六個月大時,就會離開家獨立生活。而在人工飼養十多天後,劉建勳和同事們將第一批適齡鳥寶寶,帶到園區內的水塘邊放生,嘗試讓它們飛出去。

「有的跑幾步就撲騰撲騰飛走了,有的卻走得踉踉蹌蹌,飛不起來。」看著這些場景,「鳥爸鳥媽」的喜悅與焦灼交織在一起,他們一邊將飛不起來的幼鳥帶回籠舍飼養,一邊又牽掛著成功放生的幼鳥,趕回來在水塘邊,定時為它們投餵小魚、小蝦、泥鰍,以及營養藥物。

投餵用量很講究,一般一天兩頓,每隻幼鳥大概可以分到一條泥鰍。這個食量對它們來說,只有六七分飽,這是為了倒逼它們自己主動去捕食。「只能適度餵養,否則,它們會像小孩子一樣,對大人產生過度的依賴,今後無法適應在野外的獨立生活。」劉建勳始終記得,在大學讀獸醫專業時所領悟的宗旨——救助的意義,是讓野生動物回歸山林。

鳥寶寶一天天長大,一批跟著一批被放生,三四個月後,數百隻幼鳥被成功歸還山林。

不忍離去的相守:

回來安家落戶,「白鷺山」繁衍成龐大家族

「如釋重負。」當最後一批幼鳥被放生時,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沒有辜負送到手中的這群弱小的生命。

和它們的告別是一場輕鬆而愉快的儀式,「來不及不舍,滿心都為它們回歸自然而高興」。只是,沒有人預料到,告別之後還能重聚——這群白鷺和夜鷺就此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安家落戶。

起初,劉建勳只注意到,春夏之交,偶爾有幾隻白鷺和夜鷺在山林空中盤旋,在水塘邊覓食。到了2012年左右,它們的身影逐漸多了起來,叫聲也此起彼伏,和山腳處的藍黃金剛鸚鵡遙相呼應。

「白鷺山」山腳處養著藍黃金剛鸚鵡。

在園區東南角的山區林間,它們搭窩築巢,招朋引伴。如今,由夜鷺、白鷺組成的家族已壯大至2000多隻,翱翔在空中的它們,也成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道別樣風景。

作為浙江本土動物,2016年,白鷺和夜鷺從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名錄,轉入浙江省一般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對此,這些救護人員們反而覺得欣慰,「從另一個角度看,保護級別的降低意味著動物種群數量的擴大。這說明白鷺、夜鷺的救助與保護有了成效。」

夜鷺的壽命期限可達20年,白鷺的壽命更短,只有7到10年。

「它們比人類衰老得更快。」回想起來,他們很慶幸,因為自己曾介入過這群鳥類短暫的一生。

如今,劉建勳和同事們對野生動物的救護仍沒有停歇。採訪當天,劉建勳一直腳步匆匆,手機鈴聲不斷響起,各種需要救護的動物被送進園區。最多的時候,一天內,他接待了八批動物的到來。

工作人員放飛鳳頭鷹。

幾乎每年,在這些被緊急運送而至的來客中,都會出現十幾隻白鷺和夜鷺的身影。去年九月,富陽區林業公安送來一隻成年白鷺,它的胸口正冒血,還存在肌肉拉傷。

鄒建強小心翼翼地為傷口處灑上藥粉。觀測一周後,隨著傷病基本康復,王子祥將它帶到「白鷺山」順利放飛。轉眼間,一道雪白的身姿穿越竹林、划過天際,不見蹤影。

除了五花八門的鳥類,也常有各種龜、蛇、蜥、猴、鹿等動物光臨。4月27日中午12點半,一隻在嘉興南湖景區發現的赤狐和五隻被富陽城東派出所查獲的鸚鵡,一同出現在劉建勳面前。他叮囑民警開車將裝在後備廂的鸚鵡送進園區,自己卻拎起裝著赤狐的籠子往園區搬。

「你為什麼不一起坐上車?」我不解地發出疑問。「那怎麼行!赤狐在旁邊,會嚇死鸚鵡的。我們要考慮動物的感受。」他不假思索地駁回我的提議。

這答覆,一如在我聽來有點聒噪的白鷺和夜鷺叫聲,在救護團隊的四五個人心中,這可是悅耳的中音演奏;也一如在我聞來刺鼻的、「白鷺山」旁魚蝦腐爛混合鳥類排洩物的味道,這在他們看來,正好說明「白鷺和夜鷺生存狀態很好,很活躍。」

一年復一年,秋去春又來。如今,劉建勳他們正滿心期待著,新來的三隻夜鷺寶寶能茁壯成長,沿著相似的成長軌跡,加入「白鷺山」的龐大家族。

相關焦點

  • ...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群「鳥爸鳥媽」
    4月28日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早在11年前起,劉建勳和四五個同事組成的救護團隊,就成為了一群夜鷺、白鷺幼鳥的「代理爸媽」。
  • 蓮都區全年救助野生動物63隻
    隨著蓮都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市區境內的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加,據統計,2020年經蓮都區警、民、林業各方精誠合作,已攜手收容救助野生動物63隻,與2019年救助40隻相比,增長57.5%,創下歷史新高。為全區「迷路」「受傷」的野生動物撐起了「保護傘」。
  • 臨邑村民撿到受傷白鷺 帶回家中養好傷後放生
    德州齊魯網9月15日訊(臨邑臺 劉健 趙雯琪)唐代詩人劉禹錫曾有詩云:「白鷺兒,最高格。
  • 幼年白鷺「試飛」瀋陽遇險 獲好心人救助
    對於生長在塞外的北方人來說,總以為這樣美麗的畫面只存在於江南之地。可是,家住瀋陽市瀋北新區的史麗娟女士在回家途中,意外在馬路上發現一隻渾身雪白的白鷺,只不過飛不起來了……那麼,這隻白鷺是從哪來的?什麼原因受的傷?它將會有怎樣的歸宿?8月26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進行了採訪。
  • 雲南警方救助豬獾、等一批野生保護動物
    雲南省公安廳供圖中新網昆明7月22日電 (繆超)雲南被譽為「動植物王國」,棲息生活在雲南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近日,雲南警方救助一批野生保護動物,這些「小傢伙」包括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豬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白鷺。7月18日,昭通市魯甸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接到文屏鎮馬鹿溝一群眾報警:在路邊的一口乾旱的水窖裡發現一個不明動物。
  • 送鳥兒回家!6隻國保鳥類重返大自然
    近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貢管護分局工作人員的精心護送下,6隻獲救的國保鳥類被放飛山林,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據了解,此次放飛的6隻國保鳥類包含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和大擬啄木鳥、黑喉噪鶥、畫眉等5隻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這些國保鳥類有的是邊境派出所民警在日常走訪過程中,發現村民無證馴養後,帶回來救助的;有的是熱心村民在田間地頭發現其受傷後,主動上交到邊境派出所,而後再移交到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貢管護分局進行救助的。
  • 雲南警方救助豬獾、鵟等一批野生保護動物
    雲南警方救助豬獾、鵟等一批野生保護動物 2020-07-22 19:09:56 雲南省公安廳供圖   中新網昆明7月22日電 (繆超)雲南被譽為「動植物王國」,棲息生活在雲南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近日,雲南警方救助一批野生保護動物,這些「小傢伙」包括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豬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鵟和白鷺。
  • 博州森林公安救助多隻野生動物 警民攜手共同守護博州生態環境
    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2020年11月9日,博樂森林派出所接到烏鎮邊境派出所紅星片區民警報稱:博樂市烏鎮巴格布熱村一村民家中有一隻從來都沒有見過的鳥類,有可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接警後民警立即會同博樂市林草局野保辦幹部前往救助。經查:村民蘇克貴7日晚間在農田裡發現一隻鳥喪失行動能力,於是帶回家中飼養,並打電話向片區民警匯報。經市林草局野保辦幹部現場核實認定,該只鳥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大鴇(bao)。目前,大鴇已送往博樂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進行治療,待傷勢痊癒後將放歸大自然。
  •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救助野生動物3000多隻
    本報訊 記者徐迪報導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成立至今,已救助猛禽2000多隻、瀕危鶴類20隻、其他野生動物1000多隻。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成立於2009年,是國內第二家由高校、政府主管部門和民間志願者團體合作成立的野生動物專項救助機構。
  • 愛鳥周即將來臨 梅州放生72隻斑鳩回歸大自然
    上午,我市林業局在梅南鎮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點放生斑鳩鳥72隻。據介紹,本次放生的斑鳩是日前林業局執法過程中救助的,由於被捕獵過程中有不同程度受傷,鳥兒被暫養在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點。工作人員將這批鳥兒調理好後於今日統一放生,讓它們回歸大自然。目前仍有一隻白鷺、一隻雉雞、兩隻山雞、兩隻獼猴及一隻果子狸在救護點接受治療救助,恢復健康後將放歸大自然。
  • 記者探營溫州綠眼睛野生動物救助基地——給綠野精靈當大夫
    19年來,在方明和的帶領下,「綠眼睛」已經救護了上萬隻野生動物,環保行動影響了全國,並拿下多個國家級乃至國際獎項。榮譽的背後,是日復一日的救助和苦行僧般的堅持。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孕育的精靈。又到一年候鳥遷徙季,連日來「綠眼睛」接到的求助電話明顯增加。前不久,我們走進這個神秘的野生動物救助基地,和他們一起出發,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
  • 「我們送你回家了!」5隻溫州救助的綠海龜啟程赴瓊
    溫州網訊 昨晚,在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執法人員的護送下,5隻通過非法途徑流入我市的綠海龜,經過兩個多月的救助以健康的狀態離開溫州。接下來,它們將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進行養護野化,最終回歸自然。  綠海龜屬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今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 回家吧!市林業局放生一批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護野生動物對於維持生態平衡、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科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10月11日,市林業局的森林公安局、野保站兩部門工作人員把近日查獲的虎紋蛙、華南兔等170多隻野生動物全部放歸到車埠鎮林區,讓這些「山野之靈」回歸自然,繁衍生息。
  • 四川敘永森林公安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
    被救助的豹貓幼崽。 蘇忠國 攝中新網瀘州6月8日電 (鄒立楊 蘇忠國 姜永寧)記者8日從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委宣傳部獲悉,經當地村民和森林公安合力救助,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幼崽將在適宜季節獲得放生。據了解,這隻豹貓幼崽是當地觀興鎮奇峰村民張勇意外發現的。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勇說:「發現這隻『小傢伙』時,覺得它很可愛,像家裡餵的貓一樣,我就把它撿回家了。」為了確定撿到的動物到底是何種動物,張勇便拍了該小動物的視頻和圖片發給了當地的第一書記周洪。隨後,周洪請求專業人士核實其身份。工作人員正在給豹貓幼崽餵奶。
  • 動物權利保護人士放生2萬隻鳥,結果死了數百隻雛鳥
    據《每日郵報》報導, 英國一農場飼養主指責動物權利保護人士破壞農場圍欄,在放生2萬隻鳥時,導致數百隻雛鳥死亡。23歲的埃洛伊絲·麥克唐納(Eloise McDonald)在自家農場裡發現了數百隻死鳥,大部分鳥兒死是於用來給動物供暖的燃氣管道切斷,以及飲水機被毀壞,也有一些鳥是被狐狸殺死的或者意外死於野外。 該農場由她的堂兄安德魯·法裡斯和父親經營,這些鳥主要向當地射擊比賽供應。
  • 看看那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 它們如今生活如何
    是自己收養,還是送到救助機構?  湖州有幾個野生動物保護站,這些都是專門救助野生動物的機構。昨天,記者去野生動物救助站一探究竟,聽聽工作人員講講那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的故事。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一曲《鴻雁》,歌聲悠揚,唱出的是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繾綣。  對於很多南方人而言,我們只有在歌聲中想像鴻雁的樣子。
  • 萬州竟然有數十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你見過哪些?
    萬州王二包自然保護區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蹤跡,白鷺灣生態示範基地每年都迎來大量的白鷺、紅嘴鷗……萬州何以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繁衍棲息?截至目前,已通過放生、收容救助和無害化處置等方式共處置全區23家陸生野生動物(虎紋蛙除外)共44252.3公斤,補償資金564.3萬元,對全區21家合法養殖的虎紋蛙養殖戶進行轉產補助,涉及養殖面積656.9畝,補助資金197萬元,目前已全部兌付到位。同時,要求各鎮鄉街道和國有林場採取嚴厲的管控措施,對所有人工繁育的陸生野生動物場所實行封控隔離,禁止陸生野生動物運輸、交易、展演、獵殺。
  • 哎呀,這隻「大白鳥」受傷了! 經鑑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
    受傷白鷺「受傷白鷺已經移交林業部門送至蘭州動物救助保護站治療了11月9日,榆中縣清水驛鄉清水村的村民李先生等人聽到受傷白鷺身體好轉後,大家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原來,3天前在田間務農的幾位村民,發現一隻受傷的大白鳥後,趕緊帶回家救助,並移交到當地林業部門做進一步治療。經鑑定,該鳥為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記者從李先生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中看到,黃嘴白鷺有一身的潔白羽毛,其身體修長,雙腿、脖子、嘴巴和腳趾細長,腿腳和翅膀因傷無法起飛。
  • 成都放歸46隻野生動物歸山,2019年共救助1132隻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10月25日上午,2019年度成都救助的野生動物,統一在彭州白水河自然保護區內放歸。25隻(頭),以及21隻「三有」保護動物。
  • 新疆邊境民警救助瀕危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黃嘴白鷺
    民警對黃嘴白鷺受傷部位進行消毒。 王開鵬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20日電(王開鵬 陳春平)黃嘴白鷺身體纖瘦而修長,體羽白色,虹膜淡黃色,腿和眼先皮膚呈黃綠色,看上去十分美麗。9月20日,新疆伊犁邊境管理支隊霍爾果斯邊境管理大隊八十間房子邊境派出所民警成功救助一隻瀕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當日下午17時許,該所民警在走訪中,村民糟謀告訴民警在自家地頭發現了一隻「白鶴」,身體纖瘦修長,白色羽毛,看起來十分漂亮。身體看起來很虛弱,像受傷生病了一樣。受傷虛弱的黃嘴白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