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解釋了,為什麼沒有氧氣人就活不下去

2020-10-18 造就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細胞對氧耐受的感應機制研究領域的貢獻。他們是:

來自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英國牛津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Gregg Semenza。

獲獎官宣截圖(來源:諾獎官網)

獲獎者簡歷

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教授是國際知名癌症研究專家,於1982年獲得杜克大學醫學學位,2002年成為哈佛醫學院的醫學教授,2007年,他當選為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2010年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獲得美國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長期致力於腫瘤抑制蛋白相關的抗腫瘤新療法研究,其在Von Hippel-Lindau(VHL)蛋白方面的研究成果為開發治療腎癌的VEGF抑制劑奠定基礎。凱林是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布裡格姆婦女醫院的醫學系教授。2012 年,他當選為禮來公司董事會成員。2016年,他榮獲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爵士畢業於劍橋貢維爾和考斯·科列格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並在倫敦聖巴塞洛繆醫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接受臨床培訓。1990年,他因「細胞對缺氧的反應」的研究獲得了Wellcome信託高級獎學金(Wellcome Trust Senior Fellowship),並創立了實驗室以研究癌症和循環系統疾病中的缺氧生物學。2003 年,他被任命為Nuffield 臨床醫學系主任。他是英國皇家學會和醫學科學院的院士,2016年,他榮獲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在得知獲獎消息後,彼得·拉特克利夫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拍下了這張照片

格雷格·塞門扎

Gregg L. Semenza

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 博士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兒科、放射腫瘤學和分子輻射科學、生物化學、醫學和腫瘤學教授。塞門扎博士是當今關於氧調控分子機制的傑出研究人員之一,他領導了發現細胞如何適應氧水平變化的這一領域。1992年因發現低氧誘導因子(HIF1) 而成為現代低氧研究的奠基人。因為低氧及氧化應激反應是許多重要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他的工作對腫瘤學及心血管疾病等的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是美國醫學遺傳學學院的創始研究員,2008年當選為美國醫師協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是《分子與細胞生物學與癌症研究》(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等多本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並擔任《分子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主編。2012年,塞門扎博士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2016年,他榮獲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治療癌症從此有了新方案?

幾個世紀前,人類就已經了解氧氣的基本屬性,但對細胞如何適應氧氣變化並不清楚。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的發現揭示了細胞適應氧氣供應變化的分子機制。

氧感機制是治療許多疾病的核心,今年的這項發現對人體生理機能具有重要貢獻,並有望對治療貧血、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上帝的領域,人類已經插手了

癌症、腫瘤和衰老是造就長期關注的話題,此前我們曾邀請多名相關領域的專家和科學家來到造就的舞臺進行演講。

解放軍117醫院再生醫學中心副主任陳霖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觀念認定,癌症其實是一種慢性病。我們要做的,不是把癌症完全殺滅掉,而是怎麼樣讓癌症作為一種慢性病,有效控制住它,起到一個帶瘤生存的效果。

01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是什麼讓我們衰老?| 陳霖

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院長錢其軍說,未來十年,希望60%的晚期腫瘤能夠消退,60%的中國人能夠用得起癌症治療的方法。

02

點擊圖片,看完整視頻

60%中國人都能用得起的癌症治療法,

將在十年之內出現 | 錢其軍

現在,我們又有了最新研究成果「氧氣感知通路」的助力。未來,全面治癒腫瘤和癌症將不再是個夢想。正如陳霖所說,這是上帝的領域,我們已經插手了!

編輯 | 黃一成、Lily;校對 | Lily

來源 |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版面 | 穎仔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頒獎109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09次。其中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未頒發。為什麼呢?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提名的成就未達到諾貝爾獎標準,獎金將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規定的獲獎者,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
  • 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10月7日,萬眾矚目的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誰家,謎底已經揭曉,我們也可以從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多年的發展長河中擷取出點點滴滴多樣的浪花。  今年去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加拿大—美籍神經科學家大衛·休伯爾(1926年2月27日—2013年9月22日),生前任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與合作者託斯坦·威澤爾由於對視覺系統中視覺信息處理研究的貢獻,而與另一團隊的科學家羅傑·斯佩裡共同獲得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意義何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獎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近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賴斯則證明,C型肝炎病毒自身即可導致慢性肝炎,而不需要其他病原體"助力"。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C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三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諾貝爾基金會上月發布公報稱,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由美國、英國的3名科學家分享,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領域的貢獻。,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新聞—科學網
    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年歷史中,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32載終成空。諾貝爾獎官網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 獎章的含義 每名諾貝爾獎得主將得到3樣東西:一份諾貝爾獎獲獎證書、一枚諾貝爾獎獎章和一份獎金證書。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1976,布林伯格(Baruch Blumberg)因對B型肝炎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4年Golafield首先報告輸血後非甲非B型肝炎。此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1976,布林伯格(Baruch Blumberg)因對B型肝炎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4年Golafield首先報告輸血後非甲非B型肝炎。此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者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貢獻」。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為什麼新冠病毒研究沒有獲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3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10-05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第一種是A型肝炎,通過被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播,通常對患者沒有什麼長期影響。第二種類型是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它代表了一種更嚴重的威脅,因為隨著肝硬化和肝癌的發展,它會導致一種慢性病。這種形式的肝炎非常狡猾,健康的人可以默默地感染多年,然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 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戰爭之外,正如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所描述的那樣:如果所有被提名者的成就都未達到獲獎標準,那獎金將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獲獎標準的成就,那麼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一對「父子兵」: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一對「父子兵」——1959年獲獎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獲獎的羅傑·科恩伯格。
  • 今年諾獎選擇對抗衰老!去年大熱門終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卡爾·蘭德斯泰納最終發現了原因:不同人的血液在混合時,有時會產生凝結的血液細胞。他在1901年解釋道,人們有不同的類型的血液細胞,即不同血型。這一發現使得人們開始按照血型是否匹配為原則來進行輸血。其中有九年沒有頒發相關獎項:1915, 1916,1917, 1918, 1921, 1925, 1940, 1941 以及 1942。 那麼為什麼這些年都沒有頒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呢?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但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早在此前的9月22日,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Lars Heikensten)已表示,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黃雲迪 甄翔】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7日報導,當地時間10月7日午時,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英國牛津大學和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格雷格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揭示了生命中最基本的適應性過程之一的機制。他們為我們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發現也為防治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諾貝爾基金會主任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結果出人意料
    儘管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在今年5月宣布取消今年獎項,2020年諾貝爾獎仍會如約而至。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今晚率先公布。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頒了110次獎,219人獲獎,大批諾獎成果深刻影響著人類生活。
  • 沒有氧氣人活不了,細胞氧調節獲得諾獎
    許多人知道一句話,「沒有氧氣人活不了,沒有氫氣人活不好」,今天關於氧氣的研究獲得了大獎,給這句話有增加了新的話題。其實關於氧氣代謝的研究,歷史上已經有過2次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了。第一次是氧氣如何被細胞利用。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揭曉
    新華社發(石天晟 攝)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2日宣布,將2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