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 「電動知家」可以訂閱哦
前些天,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在第57屆日本電池大會上正式宣布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實現重大研究突破,推出業界首個高溫長壽命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隨後,被瘋傳為「突破石墨烯電池」、 「開啟石墨烯商用時代」,更有甚者傳言「華為月底推石墨烯快充手機」。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呢?請跟著小編一起重新解讀華為的「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
公眾號和科技媒體誤讀只為「蹭熱度」?華為官方公布的視頻中明確指出,華為此次是在「鋰離子電池的耐高溫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並非一些公眾號和科技媒體大肆宣傳的「華為正式發布石墨烯電池」、「華為開啟石墨烯商用時代」……
華為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其原理是通過在電解液中加入高溫抗分解添加劑,配合高溫穩定的大單晶正極,大幅提升電池熱穩定性,同時採用石墨烯進行高效散熱。
華為瓦特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李陽興博士指出,石墨烯基高溫鋰離子電池技術突破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在電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劑,除去痕量水,避免電解液的高溫分解; 2、電池正極選用改性的大單晶三元材料,提高材料的熱穩定性; 3、採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可實現鋰離子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
高溫環境下的充放電測試表明,同等工作參數下,該石墨烯基高溫鋰離子電池的溫升比普通鋰離子電池降低5℃;60°C高溫循環2000次,容量保持率仍超過70%;60℃高溫存儲200天,容量損失小於13%。
華為表示:「這一研究成果將給通信基站的儲能業務帶來革新,可使炎熱地區的外掛基站工作壽命達4年以上。此外,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也將助力電動車在高溫環境下持久續航,以及無人機高溫發熱下的安全飛行。」
綜合來看,上面的解析就已經明確指出了,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裡面的 「石墨烯」 僅用於提升鋰離子電池散熱效果。而電池電極上也並沒有使用石墨烯材料提高導電性,更沒有直接使用石墨烯材質製作電池主體。且該電池主要的突破點在耐高溫和長壽命,並非快充,與「華為月底推石墨烯快充手機」無關,可能是一些公眾號和科技媒體為了「蹭熱度」,將「華為宣布推出業界首個高溫長壽命石墨烯助力的鋰離子電池;同時宣布華為快充電池已經商用,並將於今年12月底正式對外發布超級快充手機」二者混為一談,誤導讀者。
這種技術既不是突破,也不是顛覆?小編在收集相關資料時找到一位業內技術人士認為華為的這項最新成果的確是一種技術進步,但不是突破,更不是顛覆。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著名電池企業的專家表示,華為李陽興宣稱的這三方面技術突破都沒有特別神奇之處。
第一方面,「在電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劑,除去痕量水,避免電解液的高溫分解」,只能說是添加劑的進步;
第二方面,「電池正極選用改性的大單晶三元材料,提高材料的熱穩定性」,而三元材料大單晶也是常見的一個方向;
第三方面,「採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可實現鋰離子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而石墨烯用於散熱也是常見的方向。
「石墨烯只用於散熱而已,實際上它的應用本身沒有突破,如果不是華為搞出來的,大家可能都不會理睬。」這位人士認為,這次華為的石墨烯基高溫鋰離子電池宣傳上有點誇大其詞。
▲華為石墨烯基高溫鋰離子電池的技術突破之一就是,採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實現了鋰離子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但業內人士認為石墨烯在其中只是用於散熱,它的應用本身並沒有突破。
華為這項新技術能否加速石墨烯電池應用?在這裡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石墨烯,這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新材料。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堅硬的材料,此外還有超強的導電性、優異的室溫導熱和透光性,結構也相當穩定。因為這種優異的特性,使得石墨烯在微電子、物理、能源材料、化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不錯的應用前景。有可能還可以代替矽材質,製造出新一代的超級計算機,可以說是新時代的「超級材料」。
而因為石墨烯本身帶有優異的導電性能,鋰離子可以在石墨烯表面和電極之間快速大量的穿梭運動,所以就產生了石墨烯電池這個概念。目前來說,真正的石墨烯電池裡面的 「石墨烯」 也只是用於鋰離子電池的導電添加劑當中起作用,能夠極大地提升電池的充電速度,但是對於電池本身的容量並沒有什麼提升。也就是說石墨烯即使真的商用了也只是作用於快充技術上面,並不能提升電池本身的續航能力。
此外,目前石墨烯依舊是屬於科學實驗室的產物,只能夠極少量地從石墨當中提取。所以石墨烯本身的造價就非常昂貴,連大規模生產都做不到,更別說是在市場上商用了。
華為瓦特實驗室這次也只是很巧妙地利用石墨烯高導熱性能來為他們的鋰電池散熱,並未宣傳開發出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電池。此外,據了解,國內一些著名的動力電池廠家也並沒有將石墨烯電池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因為成本太高,石墨烯離實用還遠,要想大規模應用還需要成本的顯著下降。另一位業內技術人士也表示:「論克賣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成為方向,等論斤賣了以後吧!」
從成本和產量上來看,這項技術目前是不適用於動輒鋪貨上百萬的智慧型手機上的,且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是針對高溫工作環境製作的,一般而言鋰電池高溫性能好,低溫性能就差,反之亦然。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傑也曾表示,從實驗室的概念到實際應用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比如納米矽的負極1997年提出來,但直到現在還是非常不滿意,所以大家不要對石墨烯電池短期內應用抱太大的希望。
雖然石墨烯這種 「超級材料」 目前對於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來說可能幫助並不是很大,但是其他領域上,例如:電子元件、能源材料、超級電容器和高速電晶體等都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當然目前受困於成本和產能的問題而無法大規模生產或者實驗,以後如果可以有一個低廉的量產方案說不定將會給各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在這之前,各位愛國人士還是需要好好冷靜下來,石墨烯現在還達不到真正商業化的程度,可不要再輕信為了蹭熱點和相關利益而專業造謠的朋友圈 「愛國」 文章了。
總結:過渡宣傳將演變成「捧殺」!小編在某論壇中看到華為內部人員發表了一些感想:現在網上都不是華為自己在過度地吹捧華為,並不是在幫華為進步,而是是在替華為建立了很多阻力。運營商在網際網路業務的衝擊下,風雨漂搖,誇大公司業績,實際是製造公司與客戶之間的矛盾。吹風點火員工的收入,是在製造公司與員工,家屬之間矛盾。當前,華為的路還不好走,關鍵的部件與技術還掌握在巨頭手中,不時還要被他們卡一下脖子;在ICT產業鏈上,華為充其量是一個勤勞的裝配工。今年,一系列的碾壓,哭暈在廁所,驚呆了,word天的吸引眼球,譁眾取寵的奇文,在進行病毒式傳播,消蝕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紮根技術努力奮鬥形象!
綜合現有的文章來看,「吹捧」中國大企業,再添加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這簡直是某些科技媒體和微信公眾號文章成為「100000+」爆款的重要秘訣(如此前網傳華為碾壓高通拿下5G話語權,小編發文道出背後真相。
這種「吹捧」文章,通過為一些信息不對稱的讀者,提供廉價的精神刺激(自豪感),可以實現快速刷粉、快速刷閱讀量的神奇效果。
但這種「吹捧」卻有著非常不好的溢出效應:它扭曲了與技術有關的事實,讓誤解和誤讀流行,讓真相漸行漸遠。
原文來源:電子發燒友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於網際網路,僅作分享學習之用,「電動知家」(微信號ev_home)運營負責整理推薦。文章僅代表原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者觀點與立場。
更多新能源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最新行業資訊和專業知識,請關注「電動知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ev_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