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子分子相位演化的「可視化」追蹤

2020-12-06 天津大學新聞網

本站訊(通訊員 胡明列)孤子是普遍存在於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化學、神經生物學、光學等研究領域的非線性局域波。飛秒雷射器中由色散和非線性,增益和損耗的雙重平衡而形成光孤子,其在非線性介質中能夠穩定傳輸。類似於化學分子,光孤子具有粒子特性,多個孤子通過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束縛態,通常被稱為光學孤子分子。光學孤子分子因其可提高通訊容量和類似物質孤子分子的特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長期以來,科研人員在各類雷射器中通過光學光譜觀測到具有恆定的時間間隔和相對相位的靜態飛秒孤子分子。然而,光譜分析儀受到探測速度的限制,很難獲取非重複性的瞬態信息。近年來,時間展寬色散傅立葉變換(TS-DFT)技術的出現克服了傳統光譜儀的速度限制,實現了各種穩態、振蕩以及振動孤子分子的快速實時光譜測量。但是,由於受到實時示波器存儲能力的限制,其觀測時間被限制在數百微秒。

為此,天津大學胡明列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探測手段——軌道角動量(OAM)解析法,能夠將孤子分子內部相位演化映射為光學渦旋的旋轉運動,從而在CCD上直接觀測。這一工作發表在Photonics Research 2020年第8期上Extraction of internal phase motions in femtosecond soliton molecules us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resolved method, Photonics Research, 8(10), 1580,2020)。論文第一作者為趙雨薇博士,通訊作者為胡明列教授和宋有建副教授。

軌道角動量(OAM)解析法探測孤子分子內部相對相位的演化

OAM解析法的核心是將孤子分子內部時域相位轉移到兩個具有相反拓撲電荷的光學渦旋的空間相位。因此,利用快速CCD監測兩個光學渦旋疊加後產生的幹涉模式的旋轉運動,便可以實現對孤子分子內部複雜的相對相位運動的長期監測。通過採用該OAM解析方法,該研究團隊測量了飛秒雷射器產生的不同時間間隔的雙孤子以及三孤子分子內部的相對相位的長期演化過程。

該方法簡單直觀、成本低,可以實現多孤子結構中的複雜相位動力學的可視化,為探索光學非線性系統內部孤子動力學提供了新思路。此外,由於OAM解析方法能夠將孤子對的時間相位轉移到矢量光束的空間相位,因此有可能通過操縱孤子分子相對相位來捕獲和控制納米粒子的旋轉,從而將該方法推廣到納米光子學領域。

論文連結:https://www.osapublishing.org/prj/abstract.cfm?uri=prj-8-10-1580

(編輯 趙暉 郭水晶)


相關焦點

  • 超快雷射孤子,因有瞬態而更美麗
    2018年,南開大學王志教授課題組和華中科技大學舒學文教授課題組分別報導了負色散和正色散光纖雷射器中脈動孤子的光譜實時演化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脈動孤子演化過程中的物理特性。理論證明孤子在脈動過程中可能伴隨著混沌現象。華南師範大學羅智超研究員課題組利用DFT技術在光纖雷射器中驗證了該理論預言,如圖3所示。
  • 在光舞蹈的光孤子
    光孤子是一種非色散的波包,在非線性光學和其他非線性波系統中的關鍵特徵。理論家們早已預言,孤子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分子」,在一些相對簡單的實驗案例中已經都證實了這一特性。現在,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多次孤子分子光譜的分析,他們利用雷射諧振腔進行相應研究,獲得了孤子對甚至三胞孤子的動力學特性。
  • 純四次孤子雷射器
    在沒有相位掩模的情況下,雷射器工作在傳統的孤子區,光纖固有的反常群速度色散平衡了自相位調製。輸出脈衝顯示雙曲正割譜,中心約1563 nm,在-3 dB處有3.72 nm帶寬和強譜(黃綠色)邊帶(圖2a,實心藍色曲線)。長波長邊緣被截斷是由於脈衝整形器有限的光譜帶寬造成的。
  • 分子線中的孤子可以使電子學受益
    30年前,Su,Schrieffer,Heeger(SSH)和Kivelson在開創性的報告中首次打破了對導電聚合物聚乙炔的孤子描述(圍繞一種孤立波的描述),這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作為一些最簡單的拓撲絕緣體,這些分子現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 孤子理論解析中醫科學性(組圖)
    第二個特徵是它一定是動態的、演化的。其實這不就是生命嗎?一棵樹,一條狗,一個人,它們的能量在一定時間內相對集中,而且是動態的,演化的。因此我們大家都是孤子現象。  孤子是一個系統,但它必須是開放系統。熱力學二定律簡單地說就是:對於一個封閉系統而言,能量守恆,熵恆增。熵是一種系統有序化程度的量度,系統越有序熵就越小。「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指出「熵是無序的度量,信息是有序的度量。」
  • 原來孤子是可變的!
    「孤子」這個詞最早出於《禮記·深衣》,如孤子,衣純以素。
  • 「基於耗散孤子新型光源的理論及技術研究」項目獲陝西省科學院...
    3月18日,2014年度陝西省科學院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室劉雪明研究員負責的「基於耗散孤子新型光源的理論及技術研究」項目獲陝西省科學院科學技術一等獎。  「基於耗散孤子新型光源的理論及技術研究」項目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課題。
  • 每日科技名詞|孤子
    孤子soliton
  • 科技名詞丨孤子
    【延伸閱讀】孤子又稱孤立子,是一類由非線性作用引起的橫波。孤子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當年8月,蘇格蘭科學家、造船工程師約翰·羅素(John Russell)在英國格拉斯哥運河旁騎馬時,發現了水面上出現了穩定的水波,水波以8~9英裡/時的速度前行了1英裡以上。1844年,他在第14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會議上公布了自己的發現,然而並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 新型孤子雷射器
    孤子雷射器是一種簡單,便宜的亞皮秒脈衝源,主要由雷射二極體和光纖組成。它們通過與Kerr聚焦(當光的電場改變介質的折射率時引起的脈衝變窄)之間的平衡來平衡擴散,從而減輕了擴散,因此每個脈衝都作為孤子傳播,其持續時間保持不變。 孤子雷射器由於其簡單的結構而具有吸引力,但它們無法獲得啁啾脈衝放大等技術的高能量。這是因為能量E和持續時間τ呈反比,因此縮短脈衝只會增加其能量。
  • 莫爾晶格用於誘導光學孤子的形成
    DOI:10.1038 / s41566-020-0679-9來自中國,西班牙,俄羅斯和葡萄牙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使用莫爾晶格在不同的幾何條件下光學誘導並突出光學孤子的形成。孤子是通過行波傳播的準粒子。與諸如在水中產生的波浪不同,孤子既不會跟隨也不會先於其他此類波浪-它們在移動時也保持其形狀。它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能夠防止發生衍射,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在電信和其他信息載體系統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摩爾紋格子是有時在印刷或掃描的圖像中出現的圖案,當兩種圖案以偏移的方式相互重疊時。它們已用於基於石墨烯的研究工作和涉及操縱非常冷的原子的工作中。
  • 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纖雷射技術實驗室在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方向的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一種九字形光纖雷射器結合啁啾光纖光柵,獲得工作在大負色散區域耗散孤子脈衝,並通過數值仿真揭示大負色散耗散孤子的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已被證實是一種獲得高單脈衝能量、高峰值功率的超快雷射脈衝的有效手段。目前,多數報導的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工作在正色散區域。
  •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這一成果有助於科學家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目前,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依然束手無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致病原因「缺位」,導致難以展開預防和「追蹤」。
  • 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一種九字形光纖雷射器結合啁啾光纖光柵獲得了工作在大負色散區域耗散孤子脈衝,並通過數值仿真揭示了大負色散耗散孤子的工作機制,相關成果發表於「Optics Letters」。 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已被證實是一種獲得高單脈衝能量、高峰值功率的超快雷射脈衝的有效手段。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報導的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工作在正色散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