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晶格用於誘導光學孤子的形成

2020-11-06 工程學習

莫爾條紋及其線性本徵模的性質。圖片來源:Nature Photonics(2020)。DOI:10.1038 / s41566-020-0679-9

來自中國,西班牙,俄羅斯和葡萄牙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使用莫爾晶格在不同的幾何條件下光學誘導並突出光學孤子的形成。該小組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的工作,其中涉及使用光折射非線性介質作為將雷射定位到狹窄斑點的一種手段。

孤子是通過行波傳播的準粒子。與諸如在水中產生的波浪不同,孤子既不會跟隨也不會先於其他此類波浪-它們在移動時也保持其形狀。它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能夠防止發生衍射,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在電信和其他信息載體系統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摩爾紋格子是有時在印刷或掃描的圖像中出現的圖案,當兩種圖案以偏移的方式相互重疊時。它們已用於基於石墨烯的研究工作和涉及操縱非常冷的原子的工作中。還發現它們在膠體團簇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這項新工作中,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阻止光傳播的方法-更具體地說,是將雷射捕獲在狹窄位置的方法。為此,他們使用雷射束來模製一種特殊的晶體:具有非線性全息特性的光折變鍶鈮鋇鋇晶體。模具迫使雷射束形成扭曲的莫爾格子。隨著光線穿過晶格,研究人員發現孤子形成了。他們還發現,他們可以通過微調晶格中扭曲的角度來調整雷射功率的閾值。此外,晶格中孤子的形成發生了從完全周期性幾何到非周期性幾何的平滑過渡。研究人員還指出,這種設置中的閾值非常低。這一發現表明,該團隊找到了一種降低現實應用中功率閾值的方法,研究人員將其描述為孤子研究的重要一步。

相關焦點

  • 莫爾晶格能控制光 交大科研成果刊登《自然》
    這種超導性是單層石墨烯所完全不能想像的,莫爾晶格竟然會從根本上改變材料的性質。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接著研究了其他各種各樣的莫爾結構,發現了莫爾晶格更多新奇獨特的物理性質,並形成了一個專門的研究方向:twistronics(扭曲學)。然而,一個根本的科學問題——波在莫爾晶格中如何演化——卻一直懸而未決。
  • 上海交大團隊發現光在莫爾晶格中的局域
    以光學中光波的局域為例,人們提出了各種各種的局域機制,基於光纖的全反射、基於光子晶體的能帶帶隙、基於隨機系統的安德森局域以及基於非線性光學材料的局域機制。最近,以光波的局域為例,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葉芳偉課題組與陳險峰課題組合作,率先發現並揭示了一種新的波包局域機制,基於莫爾晶格的極平帶結構。該發現具有重要的物理意義和廣泛的適用性。
  • 【行業動態】科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莫爾晶格和上層結構的成像過程...
    二維異質結構由原子薄層和晶格矢量稍有不同而構成,由於晶格失配較大或結構中存在小角度扭曲,可以形成周期性較大的莫爾晶格。這種結構在堆積的二維材料中產生了新的長度和能量尺度,為範德華異質結構中新的相關現象和拓撲物理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平臺。當相似的晶格結構堆疊在一起時,可以形成莫爾晶格的超結構,為設計新的量子現象提供額外的靈活性。
  • 超快雷射孤子,因有瞬態而更美麗
    超快光纖雷射器不僅具有重要的應用,同時還是一個優良的非線性光學系統平臺,藉助該平臺可以用來觀察多種非線性現象,如光孤子動力學等。儘管各國雷射物理學家對光纖雷射孤子的非線性動力學特性開展了廣泛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對光孤子頻域和時域的精細測量普遍依靠商用光譜儀和自相關儀。由於儀器測量帶寬或者響應速度的限制,所觀察到的孤子非線性光學特性幾乎都是非實時或多次平均的結果。
  • 紗窗重疊獲得靈感,魔性的36度鎖定光子,中國發明世界首個光學莫爾...
    這種在科學上被稱為「莫爾條紋」的現象其實很常見,卻促使中國科學家格物致知,發明出世界上首個光學莫爾材料,在圖像傳輸、信息處理方面有望替代光纖作用。北京時間19日凌晨,國際頂尖學刊《自然》雜誌先期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葉芳偉課題組與陳險峰課題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光學莫爾晶格中的光局域與非局域》。
  • 孤子分子相位演化的「可視化」追蹤
    本站訊(通訊員 胡明列)孤子是普遍存在於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化學、神經生物學、光學等研究領域的非線性局域波。飛秒雷射器中由色散和非線性,增益和損耗的雙重平衡而形成光孤子,其在非線性介質中能夠穩定傳輸。類似於化學分子,光孤子具有粒子特性,多個孤子通過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束縛態,通常被稱為光學孤子分子。
  • 原來孤子是可變的!
    「孤子」這個詞最早出於《禮記·深衣》,如孤子,衣純以素。
  • 在光舞蹈的光孤子
    光孤子是一種非色散的波包,在非線性光學和其他非線性波系統中的關鍵特徵。理論家們早已預言,孤子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分子」,在一些相對簡單的實驗案例中已經都證實了這一特性。現在,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多次孤子分子光譜的分析,他們利用雷射諧振腔進行相應研究,獲得了孤子對甚至三胞孤子的動力學特性。
  • 新型孤子雷射器
    產生超短光脈衝需要仔細控制光的色散:相速度取決於頻率,並且由於實際脈衝包含頻率擴展,因此它在傳播通過光學介質時會變寬。
  • 鈮酸鋰微諧振器中的拉曼雷射和孤子鎖模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 近年來,LNOI技術的發展為光電子鄰域帶來了新的機遇。由於其結構具有較高的光學約束,可以實現性能更好、功耗更低、佔用空間更小的器件。LNOI平臺提供了較大的二階和三階非線性,以及強大的色散工程,為下一代集成光子電路提供了全新的非線性光子器件和應用。
  • 每日科技名詞|孤子
    孤子soliton
  • 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纖雷射技術實驗室在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方向的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一種九字形光纖雷射器結合啁啾光纖光柵,獲得工作在大負色散區域耗散孤子脈衝,並通過數值仿真揭示大負色散耗散孤子的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已被證實是一種獲得高單脈衝能量、高峰值功率的超快雷射脈衝的有效手段。目前,多數報導的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工作在正色散區域。
  • Science:石墨烯莫爾(moiré)超晶格納米光子晶體近場光學研究
    從結構上看,光子晶體是一類在光學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電結構的人工設計和製造的晶體,其物理思想可類比半導體晶體。通過設計,這類晶體中光場的分布和傳播可以被調控,從而達到控制光子運動的目的,並使得某一頻率範圍的光子不能在其中傳播,形成光子帶隙。
  • 華南農大設計出新型慢速光孤子全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方瑋)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電子工程學院2011級本科生李鴻基團隊,利用兩個具有不同啁啾係數的線性啁啾布拉格光纖光柵以及一段均勻的光纖光柵,設計出一種新型慢速光孤子全光二極體
  • 科技名詞丨孤子
    【延伸閱讀】孤子又稱孤立子,是一類由非線性作用引起的橫波。孤子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當年8月,蘇格蘭科學家、造船工程師約翰·羅素(John Russell)在英國格拉斯哥運河旁騎馬時,發現了水面上出現了穩定的水波,水波以8~9英裡/時的速度前行了1英裡以上。1844年,他在第14屆英國科學促進協會會議上公布了自己的發現,然而並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 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纖雷射技術實驗室在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方向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