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在每次的拆解中我們注意一個細節,翼子板的設計雖然不起眼,但不同車企的設計卻是千差萬別。有的設計雖是有些偷工減料,但無傷大雅;然而還有的設計看似合理利用了空間,但卻給安全留下了巨大隱患。
翼子板內的設計無關車輛安全結構,理論上來說就是一處空腔設計。但此處容易灌風,並且後部與駕駛室相連,是車內噪音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翼子板處的隔音降噪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是鋼板拼接,翼子板內的金屬件一般為一體衝壓件,強度高並且不會產生拼接縫隙,從而降低漏風的機率。
低端車型還在採用碎片拼接的方式,如果縫隙過大,生產過程又有失嚴謹,會直接產生較大風噪與共振。
在翼子板與車體連接的部分,焊點的規整程度和鈑金膠的塗抹程度直接反映了廠家對於品控的把握以及生產線做工。
即便是寶馬3系,翼子板內的鈑金膠塗抹仍然相當凌亂,這樣的做工是有失豪華品牌水準的。
輪拱上方是胎噪傳遞的首要部位,如果此處鋪設隔音棉會明顯抑制輪胎噪音。比亞迪宋MAX就鋪設了極厚的隔音棉,這一設計對於行駛中胎噪及風噪有很好的隔離效果。
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在輪拱上方鋪設一層白色或黑色隔音棉,大小則根據車企的設計自行掌握。
其實不要小看這層隔音棉,就是這樣材料廠家也在斤斤計較成本。寶駿510前翼子板總共鋪設了三塊面積超小的隔音棉,要知道,即便是整塊貼合隔音棉,都不一定有很明顯的作用,寶駿510這種斤斤計較的用料,真是很難見到。
不過用了就總比完全沒有的好,像名爵HS、起亞智跑就是沒有隔音棉的設計。
除了胎噪,風噪也要進行隔絕,比較完善的結構的設置兩層軟性泡沫材料進行阻擋。
差一些的設計是只設置一層,當然完全不設置防風層的車型仍然比比皆是,這樣在高速行駛時,胎噪和風噪都很容易從縫隙灌入駕駛艙。
翼子板外鋼板會隨著行駛產生共振,部分車型會在鋼板內側張貼瀝青止震貼來消除震動。
當然,不張貼的情況更為多見,甚至也沒有任何泡沫材料進行隔音,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空腔設計」。
大眾朗逸和寶來的翼子板內側放置了變速箱電腦,雖然從機艙內挪到了更加寬敞的一翼子板內,有利於空間利用和設備散熱,但此處屬於碰撞高危區域,一旦碰撞損傷變速箱電腦,不僅可能導致車輛癱瘓,還會增加維修成本,因此放在這裡並不穩妥。
細節決定態度,好的設計體現在車輛的方方面面。雖然翼子板內的結構與車輛安全設計沒有太大關係,但得當的設計必然會為車內帶來更好的靜謐性,提升車主的用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