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九期)參會通道已開啟
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
線上研討會(第九期)
iOceans Talk中國海洋學會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在線視頻研討會(以下簡稱中國海洋學會線上研討會)分別於3-10月連續舉辦八期。活動在海洋觀測探測、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重點涉海領域的應用、困難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針對現狀及問題提供更好的專家諮詢意見和建議。會議開播以來,共計1萬餘名來自於中國海洋學會會員單位、涉海高等院校和高新企業的專業科研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會議。第九期將聚焦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於11月26日下午2點在線舉行。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
1
基本信息
時間:11月26日 14:00-16:00
形式:視頻會議
地點:網絡條件較好的地方
活動系列:2020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
會議主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
主辦單位:中國海洋學會
共同主辦單位: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
協辦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
支持單位:臨港海洋高新院士專家工作站
承辦單位: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海譽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合作媒體:科技日報、中國網、海洋開發與管理雜誌、「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眾平臺
2
會議流程
會議主席致辭
吳日升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嘉賓座談
邵宗澤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二級)
楊紅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王斌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楊江科 武漢輕工大學教授
李增鵬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秦松 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
觀眾互動問答
從會議開始至此環節開始之前,選取4-6個問題對嘉賓進行提問,選中的問題,其提問者可以獲得會議獎品,嘉賓回答時間2-3分鐘。
研討內容(最終版以會議議程為準):
1)海洋微生物資源調查、保藏與開發利用
2)水域生態牧場構建現狀與展望
3)海洋真菌含氮含硫天然產物的挖掘與利用
4)木聚糖酶資源的挖掘和分子改造
5)海洋軟骨魚納米抗體資源研究
6)科技創新引領中國微藻產業發展:六十年曆程及未來暢想
3
主持人及會議嘉賓
會議主持人:
吳日升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正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海洋環境動力學及海洋科技管理工作,目前兼任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專委會主任委員。
特邀嘉賓:
邵宗澤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二級)
博士,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二級)。現任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大洋生物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微生物菌種中心負責人,兼任《海洋學報》副主編,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成果入選中國海洋十大科技進展(2014)、中國十大重大工程進展(2017年)。
楊紅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養殖生態學、海參遺傳育種與養殖、海洋牧場建設等研究。系統地揭示了大型藻類、濾食性貝類、棘皮動物的生態功能;培育了刺參新品種,豐富了海洋牧場構建原理,研製了系列陸基工廠化和淺海增養殖工程設施設備,研發並建立了淺海生態增養殖、典型海灣受損生境和生物資源修復及海洋牧場建設與安全保障技術,相關設施和技術已經在山東、河北等地沿海得以推廣應用。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規劃、國家海洋科技發展規劃、國家科技興海規劃等編寫工作以及山東省、青島市、煙臺市等海洋發展戰略規劃的研討和編寫。兼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棘皮動物分會理事長等;《海洋科學》主編、《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副主編等。
王斌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兼任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功能實驗室副主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藥學分會理事長,中國藥學會海洋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Marine Drugs國際編委等。曾先後在日本、德國、美國留學、合作研究。主要從事天然藥物化學、天然產物化學與生物活性物質研究。以海洋生物(海洋動、植物和海洋微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海洋天然產物化學、海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為基礎,以海洋生物中防治重要疾病創新藥物先導結構的發現與優化為主要研究方向。
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等。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等。
楊江科 武漢輕工大學教授
博士,2002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微生物學博士學位。現在武漢輕工大學生物與製藥工程學院工作。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理士、湖北省微生物學會理士、《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期刊編輯。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法國Perpignan大學、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以博士後、訪問學者等身份從事學習和研究。系統開展了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生物酶資源的挖掘和分子改造等工作;成功獲得數株酶學性質優良、工業應用潛力良好的甘露聚糖酶、脂肪酶、菊粉酶等高產菌株,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目前,已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其中SCI論文50餘篇,已獲得技術發明專利10餘項;獲省市級科技成果獎勵3項。
李增鵬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海洋生物蛋白資源研究,尤其針對海洋軟骨魚納米抗體資源研究,海洋微生物蛋白資源及蛋白定向進化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Synthetic Biology等雜誌發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福建省傑出青年基金,自然資源部第三梯隊人才資助基金等科研項目。
秦松 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
現任國際海洋生物技術協會(IMBA)主席,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發表SCI論文2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授權PCT專利3項,主編中英文專著等11部。獲國家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秦松研究員在我國率先開展分子海藻學研究,從分子水平上提出了藻膽蛋白光適應進化的證據,揭示了藻類特有的信號轉導系統的調控機制,建立了幾種真核藻類的遺傳轉化系統。實現了藻藍蛋白等功能蛋白的產業化應用。相關工作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 Advances等期刊。
4
參會方式
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可獲得觀看連結
添加會議客服微信
「CSO-iochina」報名可提前入群交流
原標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第九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將於明日舉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