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木賊!」那是在北戴河某療養院,當我看到綠化的灌木叢中有幾株纖細的直立的無花無葉的植物,我以我淺薄的藥用植物學知識,指點給同行的老師們看。
木賊
「難道不是問荊?」猶記當時,我剛剛話音落地,旁邊有悠悠的聲音傳來。
「問荊?」請恕我孤陋寡聞!問荊是個什麼東東?我赧然。
「請問,問荊和木賊有什麼不同?」我向那位說「問荊」的老師請教。
他也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問荊和木賊很像!」
醬紫,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問荊這個植物。
問荊的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問荊,這個名字好好聽啊!
中國植物的許多名字,或蒹或葭,或萍或佩,或芷或蘇,都像一個個低溫卻從容的女子,帶著溫度,帶著美意!
● 木賊: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苗長尺許,叢生直上,一根只一幹,無花無葉,似麻黃而稍粗,一寸一節,中空質輕似燈草。莖稈糙澀如銼,做木器骨器,用其打磨則光淨而滑,故名銼草,木賊。
木賊黑黑的根,其莖綠而糙澀,最像問荊,但問荊株小而節間分叉,柔軟。
木賊無花無葉,又像草麻黃,草麻黃雖矮,卻有木質矮莖,一莖分數枝。
近日翻讀步瑞蘭老師的《神農的百草園》,書中記載的第一味藥是木賊,寥寥數語,就將木賊與問荊,麻黃的植物鑑別要點敘述得明明白白。幾年前對木賊,問荊的植物特徵疑惑的畫面又浮現眼前。
初初閱讀《神農的百草園》,已經為步老師文字的簡練,古樸,典雅,及中醫藥知識的博學龐雜而傾倒。在我,只有讀書,才讓心靈安靜豐盈,讓內心世界一次次審視反省並回歸自我。
最近讀的書
當我讀到步瑞蘭老師用如此簡練典雅的文字描述木賊,我不得不去翻讀《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敘述如下:
● 木賊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地。苗長尺許,叢生。每根一幹,無花葉,寸寸有節,色青,凌冬不凋。(禹錫曰)叢叢直上,長者二三尺,狀似鳧茈苗及粽心草,而中空有節,又似麻黃莖而稍粗,無枝葉。(時珍曰)
問荊,味苦,無毒,生伊洛洲渚間,苗如木賊,節節相接,一名接續草。(藏器曰)
無論是《本草綱目》還是《神農的百草園》都提及木賊的植物與問荊和麻黃最相像。為了分清這些小可愛,我又去查閱了《中國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圖像庫》。「人的知識是個圓,接觸的知識越多,發現自己無知的部分越多。」我越發覺得自己是個知識小白。
一,木賊與草麻黃 草麻黃我是見過幾次的,去新疆學習時拍過,與木賊極易鑑別。「木賊叢生直上,一根只一幹,無花無葉,一寸一節;草麻黃雖矮,卻有木質矮莖,一莖分數枝。」步瑞蘭老師敘述的很明白。
木賊
草麻黃
二,木賊與麻黃的飲片 就中藥飲片而言,木賊與麻黃也極易辨別。一是木賊粗,麻黃細;二是木賊中空,麻黃有紅黃色髓;三是木賊有細小疣狀突起(銼樣作用),麻黃只是粗糙。
木賊與麻黃的飲片
讀書後,我向同事們分享木賊的知識,「打磨骨器,則光滑如新」,同事拿了一段木賊銼手指甲,果然手指甲立刻被銼出白膜。
三,木賊與問荊植物 查看問荊,果然與木賊很像啊!但是,總體從植物來講,木賊屬於大型蕨類植物,一般在1米或以上,而問荊屬於中小型蕨類,一般在50釐米左右。總體,如步瑞蘭老師描述「問荊株小而節間分叉,柔軟。」
問荊在《中國植物志》項下分別有犬問荊,草問荊,花問荊,水問荊等,其中犬問荊,草問荊輪生分支多,比較容易鑑別。
木賊一根一幹
問荊輪生分支多
(木賊一根一幹,草問荊輪生分支多)
只有水問荊無輪生者像木賊,但其產地主要在東三省,生長環境為溪邊。
四,木賊的中藥鑑別 在中藥飲片的鑑別方面,我查閱了王滿恩老師的《中藥飲片驗收經驗》,他提到偽品可能有「水木賊」,我猜大約是「水問荊」吧。由於沒有偽品實物,以王滿恩老師書中內容以分享!
王滿恩老師的《中藥飲片驗收經驗》
不知不覺囉嗦了那麼多,讀書+分享,知識的輸入與輸出,就算是自己不斷學習精進的過程吧!就木賊,問荊和麻黃,也請老師們多多留言賜教!
行文至此,想到我的文章並不能做到周更,更不要提日更,有時候是與專業知識相關,有時候是自己的胡思亂想,胡言亂語,細想來,真的感謝每一個不離不棄讀我文字的朋友們!
在多舛的2020年,祝福每一個朋友都安康穩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