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豐碑,萬有引力的故事

2020-11-29 科學塢

要通俗地解釋萬有引力,我們需要回顧一下科學發展的歷史,因為萬有引力不光與科學有關,也與當時的政治、宗教、文化和歷史有關,這裡面發生了很多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這些故事,昭示著人類認識自然、逐步走近科學的真相,還請小夥伴們耐心看下去。

牛頓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前面並肩站著兩個巨人:克卜勒和伽利略。前者搞定了行星在天空中的運動規律,後者搞定了物體在地表上的運動規律,所以才有後來牛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佳話。

圖一、牛頓

一、克卜勒搞定了行星在天空中的運動規律

在克卜勒(1571-1630)發現行星運動定律之前,他是以佔星術為生,因此可以說,佔星術對天文學是有巨大貢獻的,但反過來這句話就不成立,即不能說佔星術是科學的、正確的。同樣,陰陽五行,對數學、天文、醫學等等是有貢獻的,但不能說陰陽五行是科學的、正確的。

研究佔星術的時候,克卜勒認識了一位前輩:第谷。他是一位驕傲的丹麥貴族,不屑於用粗製濫造的星表進行佔卜,希望能自己造一張更精確的星表,並且真的去這麼幹了,他積累了大量的行星運動的觀測數據,並且把這些數據視若珍寶。

問題是,第谷的數學不好,他沒有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的能力。在第谷的彌留之際,他把幾麻袋的數據記錄交給克卜勒。希望,這些數據能在這個數學天才手裡發揮作用。克卜勒不負老師的期望,終於搞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克卜勒為什麼要去精確計算行星軌道呢?這是因為,在當時,不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都不能非常好地解釋行星的運動規律。克卜勒的開創性工作在於,拋棄了地心說和日心說中關於行星軌道的「圓形」和「均勻旋轉」這兩個基本原則。

克卜勒在其發表的《新天文學》中指出,太陽是讓所有行星圍繞其旋轉的動力源。所有的行星其實都是在以太陽為焦點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其中太陽和行星之間的距離,以及行星的運動速度,都遵從同一個簡潔的規律。以三大定律命名:

其一,所有行星都沿著橢圓形軌道圍繞太陽運行,太陽位於軌道的一個焦點上;其二,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所掃過的面積相等;其三,所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軌道半長軸的立方之比均相等。

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第三定律之後,將其發表在《世界的和諧》上。這本書,直到70年後,牛頓在其知名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到之後,才進入人們的視野。

圖二、克卜勒

二、伽利略搞定了物體在地球表面的運動規律

另一個與克卜勒同時代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是伽利略(1564-1642),19歲的伽利略,在義大利比薩那個因為斜塔而著名的大教堂裡面,通過觀察天花板上垂下的吊燈隨風搖擺的樣子,發現了擺的等周期性。

他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了自由落體運動和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軌跡分析,並且清晰地闡明了這是一種加速運動,而且是勻加速運動。他進一步得出,自由落體運動中,下落的距離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所有這些規律中,物體的重量都是無關的。

他把這一結論發表在《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此時的伽利略只有20歲。在這本書中,伽利略還闡述了牛頓三大定律中的另外一個定律:慣性定律。雖然伽利略的表述還不完善,但是基本上表達了慣性的物理意義。

伽利略晚年的時候對拋射物體的運動規律做了非常認真細緻的研究,得出了拋射物體的軌跡是一條拋物線的結論。結合之前對於船的運動所推導的結論,得出,對於大地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說,無論大地是運動還是靜止,從塔上扔下的石頭總是會落在正下方的塔底。

伽利略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來另外一條定律,即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其原話如下:

即使大地處於某種運動的狀態,生活在大地上的我們也相應地具有相同的運動狀態,因此我們完全感覺不到大地的運動,如果只觀察地表事物的話,必定認為這一運動是不存在的。

圖三、伽利略

三、【劃重點】克卜勒和伽利略未能解決的問題

第一、伽利略慣性定律的問題。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也許是時代的限制,伽利略的慣性定律並不是說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下是保持靜止或者是直線運動狀態,而是指物體沿著圓周的軌道運動。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是後來牛頓的修正。

就這一點來說,伽利略沒有意識到引力的存在,他認為,地球及其他行星的周日運動同樣是一種慣性運動。其實這正說明了人類認識問題由淺入深的一個過程。

不過,伽利略的慣性定律與後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思路上是不謀而合。如果引力是不存在的,那麼地表物體所受引力只不過是物體這種圓周運動的幾何表象。

第二、克卜勒的動力觀的遺留問題。克卜勒認為,行星遵從如此簡潔的規律運行,正體現了上帝走位造物主的偉大神跡。他也有給出太陽的動力究竟是什麼。

正如克卜勒之前的學者(亞里斯多德)一樣,他同樣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持續補充動力,否則就會衰減,最終停下來。在這個基礎上,他認為存在「靈」持續為天體補充動力。

在他的《世界的和諧》一書中,大部分都是關於佔星術的內容,但在後面幾章就突然冒出了三定律。這三定律所使用的正是近代物理學的方法。

第三、數學工具的限制。將自然規律用數學來表達,其實是在克卜勒和伽利略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比如託勒密和哥白尼的思想中包含的「圓」和「均勻旋轉」就是用幾何學和運動學的語言來描述天體運行的規律,只不過他們並沒有用準確的實際觀測作為依據。

圖四、微積分

四、牛頓樹立的豐碑

牛頓誕生那年,伽利略剛好去世,距離克卜勒去世則過了12年,仿佛牛頓的出生就是為了代替他們的位置。

牛頓樹立的最高的豐碑莫過於牛頓力學,他在45歲時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部著作闡述和歸納了它的力學理論,這一年距離克卜勒的《新天文學》已經過了將近80年,距離伽利略的《世界對話》也過了將近50年。

從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經過幾十年的歲月,不論是克卜勒身上的神秘性還是伽利略身上的自然哲學殘渣都幾乎被完全洗刷了。

比如,伽利略在明知物體下落是一種加速運動的前提下,仍然堅持「自發運動」的立場,而不承認落體的加速度與重力有關。同時,即使是伽利略的慣性運動,也因為他對圓周運動的執著,而不被認為是一種直線運動。

克卜勒同樣將行星運動的源泉歸因於太陽的動力,但對於這一動力的本質卻只給出了類似太陽自轉、磁鐵、甚至是靈力的解釋。牛頓則對於上面所有問題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圖五、萬有引力公式

五、萬有引力

如果大家對高中物理還有印象的話,那麼牛頓第三定律應該還記得。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體之間互相施加的力的作用,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向心力的作用下,面積速度守恆定律在牛頓時代就已經得到了廣義的證明。同時牛頓還證明了,當向心力的大小與到中心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時,物體的運動軌跡為圓錐曲線。根據初始狀態不同,這個曲線可以是圓、也可以是橢圓,也可能是直接朝中心墜落。

牛頓利用他發明的微積分的方法,終於讀懂了力學世界中自然所使用的詞彙和語法。伽利略和克卜勒只讀懂了一部分,而通過牛頓發現的新的數學預言,我們才得以讀懂整個篇章。

在牛頓看來,無論是地表世界中的常見現象還是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它們都遵循同一套規律,這一發現徹底擺脫了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所信奉的「天界與地界由完全不同的自然規律所支配」這一舊思想的束縛。

這正是「萬有」二字的由來。牛頓利用數學的演繹方法,最後給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的公式,並把這一公式命名為萬有引力定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牛頓也堅持認為引力不存在,並且把慣性的理解跟伽利略相同,即認為勻速圓周運動也是一種慣性運動的話,那麼他完全可以得出,引力是一種幾何表象的結論,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萬有引力公式的。

這樣就會得到一個不包含時間的彎曲空間的概念。這是因為,當時還不知道光的本質,不知道光以有限速度傳播,同時當時的觀察和測量都是在相對光速的低速情況。

圖六、時空彎曲

結束語

從克卜勒、伽利略再到後來的牛頓,我們可以看出,物理學這一遊戲的特點,即「以觀察事實為依據,探求我們身處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各種現象背後的規律。」這正是我們今天區分科學和偽科學的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是編的?我們都被蒙在鼓中
    在我們學習的物理課本中有專門講解萬有引力知識的章節,這個偉大的科學發現就是那位被稱為「百科全書」的英國全才牛頓,拋開嚴肅的課本知識不談,關於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蘋果砸牛頓的事情。說有一天牛頓在一顆果樹下休息,這時候熟透了的蘋果掉了下來砸中了他的腦袋,於是他恍然大悟,得出了震驚世界的科學理論,大家把這個理論叫做萬有引力定律。雖然理論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真的是因為被蘋果砸中而發現的麼?
  • 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如何提出的?帶你走進經典原理背後的故事
    牛頓是如何推導萬有引力定律的?根據一個著名的軼事,當牛頓又老又有名的時候,有人問他是如何想到萬有引力定律的,他的回答是,「通過不斷地思考它。」這使得他能夠用嚴格的數學方法證明所有的克卜勒定律都遵循形式重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m1和m2分別是任意兩個物體的質量,r是它們之間的距離,G是萬有引力常數。牛頓還比較了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如蘋果)隨著月球繞地球運動而向下加速的速度。他能夠證明這兩種現象都可以用萬有引力定律來解釋。
  • 牛頓真的是因為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萬有引力發現故事,牛頓有一天在一棵樹下思考,突然一顆蘋果掉下來砸到牛頓,於是萬有引力誕生。這個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但實際萬有引力發現史卻並非這麼簡答,今天我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在牛頓時代人類的物理學進程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了,但是很多規律都是建立在直覺上,比如亞里斯多德說過:兩個球同時往下掉,如果A球是B球的十倍重,那麼A球會先掉落到地面上。
  •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歸功於一個蘋果?真相併不是這樣的!
    一般的教科書記載說牛頓是因為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而啟發萬有引力觀念,並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真實嗎?萬有引力的發現是牛頓一個人的功勞嗎?我們知道,牛頓逝世於1727年3月20日,而在他逝世之前並沒有落地故事的記載。牛頓逝世以後,有關蘋果落地的故事才逐漸流傳出來。
  • 其實,不能完全說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歷史選擇了牛頓!
    眾所周知,萬有引力的發現開創了人類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新篇章,將人類帶入了宇宙認知的新時代。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那就是伊薩克·牛頓,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探索出萬物之間的力學規律,他在人類科學史上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他的名字載入了史冊,他成為全人類的驕傲。
  •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者,著名科學家牛頓的故事
    那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而且不僅僅是物理學家,還是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所以說牛頓的是非常的厲害的,他的學術在不同的領域都有涉及到,由此可看出這是個多麼聰明的人呀,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牛頓的故事。牛頓的全名是艾薩克牛頓,他小時候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家庭,而且牛頓在小時候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地方,而且還身體不太好,在學校裡面上學,也是很多的困難,因為自己的成績非常的差,還有身體瘦弱,這樣一來,很多壞學生們就特別喜歡欺負牛頓,以讓牛頓出醜為快樂,讓牛頓徹底振奮起來的原因是有一次,那些欺負牛頓的人們把牛頓逼的沒有退路了,牛頓實在是受不了了,就大膽的站起來反抗那些欺負他的人們了
  • 牛頓真的被蘋果砸到才想到萬有引力的嗎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近代科學史上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一生中最偉大的成就是發現了萬有引力並提出了經典力學三定律,藉此創立了力學這門學科。關於牛頓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由此想出了萬有引力的故事,但是牛頓真的是被蘋果砸到了嗎?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故事是怎麼說的:「牛頓有一天在一棵蘋果樹下,一顆熟透了的蘋果砸下來掉在牛頓的頭上,牛頓就在思考:為什麼蘋果熟了就要掉下來?而不是掉上去?
  • 為什麼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那隻蘋果如何引發牛頓探索科學?
    還有一個就是今天所要說的掉在牛頓頭上的蘋果,牛頓因這個蘋果產生靈感,領悟出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人類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故事。那麼世界自有人類以來這麼長的歷史,為何這個蘋果唯獨掉在了牛頓頭上?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他向學生介紹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的先進思想、科學理論以及研究方法,使牛頓大開眼界。巴羅發現牛頓的才華,舉薦牛頓為研究生,讓他繼續在劍橋深造。1665年秋季到1667年春季期間,倫敦市區瘟疫流行,各校停課,學生被遣散回家。牛頓也回到農村老家住了18個月。
  • 牛頓與萬有引力,被蘋果砸中是假的?那真實情況又是什麼?
    許多的科學探索被發現後,群眾們都非常樂意給這些事情編造一些充滿傳奇性的故事,比如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相信也不會沒人知道這件事情的經過,很多的小學生也都會把這個故事奉為經典,說的是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忽然間被蘋果砸中,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呢?
  • 想不到,大科學家牛頓和胡克的「萬有引力」之爭!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物理學之父」,。他的從蘋果墜地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專心於研究而錯煮手錶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是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三定律的建立者。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現代天文學基礎。
  • 牛頓是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歷史學家手稿講述經過
    年輕的伊薩克牛頓坐在自己家的花園中,一個蘋果落下來砸到他的頭上,他忽然靈感乍現,想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肯定經過了牛頓及之後說故事的人們的潤飾。但從今以後,任何能接觸到網絡的人都能親自看到關於落下的蘋果,如何激發了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理解的第一手資料。
  • 萬有引力真的存在嗎?是相對論推翻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嗎?
    學過物理學的都知道萬有引力,牛頓說,一切物體都有引力,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物體間的距離越遠,引力就越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徹底詮釋了引力到底是什麼?相對論以一種新的理論證明了引力這東西根本不存在。
  • 躲避瘟疫的牛頓,真的是被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最近,宅家成了話題,歷史上宅在家裡弄出大成果的典型案例,莫過於牛頓:【蘋果樹的故事是真的嗎?】沒有,最有可能是伏爾泰從別人那裡聽來的……伊薩克·牛頓在1666年酷熱的夏天端坐著,這位24歲的年輕人在冥思苦想;他抓了抓自己的鼻子,一隻蘋果叭地落在他的腦門上,他一下子就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個故事幾乎寫進了所有的教科書。
  • 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牛頓在科學人類貢獻史有三部分,第一,力學的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第二,光學的光譜光粒子研究,第三,數學的微積分,牛頓在力學方面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大概1665-1666年,傳言是在一棵蘋果樹下發現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是總結前人的經驗和觀點,尤其是伽利略提出的少部分科學理論,光學是牛頓拿一塊稜鏡在家裡做實驗
  •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真的嗎?
    17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牛頓坐在家裡的蘋果樹下深思。這時,一個蘋果忽然從樹上掉落,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受到蘋果落地的啟發,隨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確實有蘋果,但並沒有砸到牛頓的頭上。那麼蘋果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有沒有關係呢?斯蒂克利接著寫道:「牛頓開始探究,為何蘋果總是垂直地落向地面?為什麼蘋果不會斜著落下或飛向天空?……很顯然,這是因為地球的引力在牽引蘋果。牛頓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牛頓與蘋果及萬有引力定律之間關係的故事梗概。斯蒂克利比牛頓小44歲,是一位古文物研究者、醫生及英國國教牧師。
  • 萬有引力並非牛頓一個人發現,牛頓或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偉大
    牛頓在1642年的聖誕節出生,1727年去世。牛頓去世後,伏爾泰為了緬懷牛頓先生,通過與牛頓身邊的朋友親戚交流共同創造了一篇牛頓的傳記。傳記裡面有一段是根據牛頓親戚所說的,牛頓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由此,牛頓變成了一種符號,這個說法也一直變成大眾接觸牛頓的一個標籤。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如果你希望解釋蘋果為何從樹上掉下來,或者想精準計算你的炮彈能否準確擲中敵人的位置,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已經足夠用了;或者對於需要學習中學程度的科學而言,牛頓物理學已經夠你頭痛了。正因為牛頓理論具有優秀的普遍解釋力和應用性,足以令他在歷史上留下崇高的地位。
  • 牛頓的蘋果 | ①故事是真是假?
    大家都聽說過牛頓蘋果的故事,牛頓看到蘋果落下而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英國在紀念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出版三百周年的文集時,書的封面也用的是一個蘋果。牛頓家鄉的蘋果樹也被移栽到世界各地的許多著名學術機構。李克強總理在談到科技創新的時候也提到了這個故事,他說:「創新成果往往不是『計劃』出來的。
  • 牛頓被蘋果砸到的故事真的存在嗎?
    大家都知道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牛頓20多歲在鄉下莊園裡生活的時候,有一次坐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這時突然有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使牛頓一下子想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這個故事非常有趣,只可惜其真實性很值得懷疑。牛頓生前從來沒有人聽到過這個故事,牛頓一死這個故事就冒出來了。而把這個故事傳播到全世界的是法國大文豪伏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