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立秋,但天氣依然炎熱
不僅要忍受高溫的煎熬
還要忍受耳邊的「嗡嗡」聲
是不是恨得牙根痒痒?
為什麼「秋蚊猛如虎」
我國大部分地區蚊子集中出現在6-9月
蚊子生存和繁殖最適宜的氣溫是20~30℃
最適宜的溼度是70%左右
圖片來源:GIPHY
如果降雨較多,空氣溼潤
在溫暖、潮溼的氣象條件下
尤其是雨後有大片的積水
給蚊子提供了「產房」
蚊子迎來繁衍滋生的「黃金時期」
叮起包來也更起勁兒~( >﹏<)
秋季的積水比夏季的更適合蚊子繁殖
這是因為,夏季暴雨較多,雨水流動快,導致蚊子幼蟲的存活率比較低。
而秋季暴雨減少,容易形成沒有流動的積水,而且溫溼條件適合細菌繁殖,就特別適合蚊子孵化。按照發育周期,蚊子總在雨後兩三天達到高峰。
繁殖季的雌蚊子更「嗜血」
雌蚊子只有吸飽了血,「進補」蛋白質,使卵巢發育,才能夠順利產下後代。這也是它們迫於物種生存與繁殖的需要。
氣候變化也讓蚊子的「作息」發生變化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曾做過一個關於「氣候與蚊子冬眠習性改變」的研究,發現地球的秋季越來越溫暖,意味著蚊子開始冬眠的時間延遲了。
研究人員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收集動物的過冬資料。結果發現:現今的蚊子比1972年的蚊子平均多等待了10天左右,才開始進入冬眠期。
蚊子其實跟我們一樣也怕熱
蚊子最旺盛的吸血期是26~30℃
當氣溫過低或者過高時
蚊子的「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
圖片來源:TED-Ed
當遇到高於35℃的高溫時,蚊子會「中暑」
40℃以上的高溫,對蚊子幾乎是致命的
所以高溫、少雨時
蚊子總數會迅速減少
不過…
8月下旬、9月天氣稍微涼快一點兒
又會出現蚊子集聚的高峰
蚊子孵化對水溫特別敏感
研究發現,當水溫超過35℃,蚊子卵、幼蟲、蛹在水裡,就會停止發育,甚至大量死亡。戶外水塘、積水在暴曬後不斷被蒸發,水溫也很高,蚊子根本無法產卵。
這就是中午暴曬的陽光下,蚊子反而沒那麼多的原因。
而樹叢草叢、河邊、雜物堆、樓道和家中陰暗潮溼的角落,都是蚊子的老巢。
所以
正確的防蚊不是跟著季節走
而是要跟著氣溫調整!
2020年夏天,江蘇省氣象局聯合中國天氣網推出了一款「蚊子出沒預報」,就是綜合分析了精細化天氣預報和蚊子生長環境特性等數據,做出的健康氣象預報產品。
圖片顯示,
紅色區域蚊子多,
而且很精準,
將天氣實況數據精確到每一個小時,
範圍再圈定在2.5公裡。
同時結合蚊子生長環境特點,
用戶可查詢所在地的蚊子出沒實況數據,
以及三天內逐三小時氣象條件
對蚊子出沒影響的趨勢預報。
公眾可根據預報有效避開蚊子密集區域。
打開這個軟體後,
定位可以查詢自己周邊的蚊子出沒情況。
幾個關於蚊子的小知識
圖片來源:GIPHY
1、世界上已經被人們認識並給命名的蚊子約3500種,中國近400種。我們常見的蚊子成員分別隸屬伊蚊屬、按蚊屬、庫蚊屬。
中華按蚊
白紋伊蚊
庫蚊
2、雄蚊子不吸血,吃花蜜或植物汁液,壽命平均只有7天。
3、一隻雌蚊能產卵4~6次,每次平均產卵150~300粒。
4、蚊子在吸血時還吐口水,既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吸不出來,還可以讓被叮咬的動物無法察覺。癢還只是一個輕微的負面作用,真正的麻煩是可能傳播瘧原蟲、登革熱病毒之類的病原體。
經過蚊蟲叮咬傳播的疾病高達80多種
比如:
埃及伊蚊、白紋伊蚊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病等;
中華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傳播瘧疾;
三帶喙庫蚊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
5、秋冬季節,一部分成蚊會蟄伏在溫暖密閉的地方,這些蚊子又叫「越冬蚊」。
相信有的人冬天在家也被蚊子咬過吧~
蚊子怎麼選「飯票」?
根據體質酸鹼度、血型、性別?
等等!這些都是都市傳說!
蚊子喜歡深色,遠距離的時候,它對人體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人體代謝排出的汗液等氣味都很敏感,等到距離拉近以後,溫度、氣味以及視覺等線索影響了最終定位。
so…
一個穿深色衣物、剛運動完、體溫較高、呼吸急促(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而且還流汗的人,相信是非常受蚊子歡迎的。
如何降低蚊子找到你的機會?
1. 把它吹走。是的,你沒看錯,有風吹拂,蚊子就難以近身。
2. 從隔離入手。安裝紗門、紗窗,以阻止蚊子長驅直入,在高發期可用滯留噴灑的殺蟲劑塗抹紗窗,效果更好。休息時使用蚊帳。
3. 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衛生,能有效防止蚊子滋生。花瓶和水養植物至少每個星期徹底換水一次,花盆託盤裡的積水也要清理乾淨。衛生間和廚房的地漏也是滋生蚊子的寶地,保持地漏處無積水,不給蚊子生存空間。垃圾如果不及時清理應加蓋。
4. 穿淡色衣物,勤洗澡。蚊子在白天會利用視覺尋找食物來源,黑色等深色容易招惹蚊子,淡淡的色彩對它們較沒有吸引力。
5. 使用蚊香的時候,要將蚊香放在通風處的上風向。使用殺蟲氣霧劑時儘量不要朝衣物、床單、家具、皮膚上直接噴灑,噴灑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噴灑完畢後最好關閉門窗半小時到1小時,然後再開窗通風。殺蟲氣霧劑噴灑過量對人體會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殺蟲氣霧劑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讓孕婦、嬰幼兒、兒童接觸,如果不慎將藥液噴到皮膚上,要及時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