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施晶晶
政變遭遇反政變,川普提前「被退位」。
1月6日美國「國會之難」後,川普的社交媒體帳號,接連被禁言、封號。這意味著,他的治國神器——社交媒體,集體反水,事實上切斷了他煽動支持者、聚攏政治能量的渠道。
2017年1月入主白宮後,川普頻繁用社交媒體發布信息、宣布政策、攻擊對手、炒掉高官,創造了當今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推特治國」模式。但這種模式,最終對他構成了反噬。川普支持者1月6日衝擊國會,讓整個美國都開始反思,社交媒體在美國政治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1月6日,支持川普的示威者衝擊美國國會大廈
川普「不幸」地成為反思的副產品,他的總統權力,事實上已經被部分凍結,只能「靜待」拜登1月20日前來交接。
圍剿川普
1月6日川普的支持者圍攻美國國會後,極為擅長利用社交媒體搞運動的川普,遭到了集體圍剿。
當地時間1月8日,推特官方發布聲明,由於川普帳號存在進一步煽動暴力的風險,我們已永久停用該帳戶,一同被凍結的還有川普競選團隊(Team Trump)帳號。那一天,川普的總統任期餘額還剩12天。
被封號後川普個人推特帳號界面清空
1月6日當天,推特曾把川普的帳號凍結12小時,並發出警告,如果川普繼續違反規則,可能遭到永久封號。但是,川普在推特帳號被「解凍」後,隨即發布對攻擊國會的示威者的「熱愛」,並繼續指責「選舉舞弊」。結果,推特讓川普「如願以償」。
個人和競選團隊的推特帳號被封之後,川普通過美國總統官方帳號「POTUS」發了一推,炮轟社交媒體限制言論自由,並揚言不會對此保持沉默。這條推文在「存活」一段時間後,被推特刪掉。不過,推特並沒有刪掉「POTUS」,因為這個帳號將在1月20日移交給拜登。
川普通過總統Twitter帳號發聲,迅速被刪除後,又把內容發給了媒體
在推特「抹掉」川普的前一天,臉書執行長的扎克伯格,也對川普下重手。臉書發布聲明稱,川普正在使用臉書來煽動針對民選政府的暴力叛亂,將無限期延長他在臉書和Instagram的帳號封鎖,直至完成權力和平過渡。
扎克伯格說:「我們認為,在此期間允許總統繼續使用我們的服務,風險實在太大。」這是臉書公司創立以來,首次對美國總統「禁言」。
川普與扎克伯格
幾乎與此同時,谷歌也將社交網絡平臺Parler從其應用商店下架,稱該平臺允許煽動暴力的帖子發布。Parler被認為是「右翼推特」平臺,不對內容做任何審查,是川普粉絲大本營。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以後很可能轉戰Parler平臺。
在被封號前,「Team Trump」曾試圖把川普粉絲引向Parler平臺。不過,截至目前尚未下架Parler的蘋果公司也發聲明稱,如果Parler不對其發言規則做調整,將遭到下架處理。
24小時內,川普在推特、臉書、Instagram等社交平臺上的個人帳號,都遭封禁。川普個人推特上的所有推文都被屏蔽,臉書的內容更新停在兩天前。
1月8日,川普個人推特最後一條推文,說的是自己不會參加1月20日舉行的拜登就職典禮。拜登隨後回應:「這是我倆為數不多的,意見一致的事情,他不來是好事。」
拜登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川普不參加就職典禮一事:「不來是好事」。圖源:CNBC報導
川普是否會現身拜登的就職典禮,目前來看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現身與否已經不重要,因為他的總統任期,正在提前結束。
「推特治國」史
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國政治人物能像川普那樣,把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深度嵌入到國家政治中。從他不算長的「推特治國」歷史,可以看出美國社會裂痕之深與轉型之困。
美國政治學者雅各布·哈克與保羅·皮爾森,去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推特治國》的書。這兩位作者以川普推特治國為分析的切入點,探究了他所代表的美國共和黨保守勢力,如何以身份認同政治把美國「一分為二」,如何以煽動憤怒民粹來重構美國傳統架構。
從2009年3月首開帳號,到2021年帳號「陣亡」,川普的個人推特帳號存活了143個月。有美國媒體做過統計,在這143個月裡,川普一共發了59549條推文,「陣亡」前擁有近8800萬粉絲。
待在白宮的四年時間裡,川普推文數量,在他12年發推史中佔比超過43%。四年任期內,前兩年每年發推2、3千,2019年,發推近8千條,而2020年上半年,就發推6千條,日均33條。最「瘋狂」的2020年6月5日,川普發了200條推特,平均7分鐘發一條,37條為原創,堪稱推特狂魔。
川普任內推文數量變化。圖源: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2019年11月的一篇文章,曾分析了川普上任以後的11000條推文,其中5889條包含著對至少630個人或事件的攻擊,其中,攻擊民主黨2405次、攻擊針對他的調查2065次(特別是通俄門調查1405次)、攻擊新聞機構1308次,攻擊少數群體851次,宣傳陰謀論1710次。
媒體還注意到,這些攻擊多發生在清晨或傍晚,大概是因為這些時候川普身邊沒有顧問或政府官員。
據川普推特檔案網站(Trump Twitter Archive)統計,川普推特裡,有大量的侮辱性詞彙,比如,出現了234次「Loser(失敗者)」,222次「Dumb或dummy(啞巴)」,204次「Terrible(糟糕)」,183次「Stupid(愚蠢)」。
不過,川普的推特裡,不全是攻擊和侮辱,也有讚揚。統計顯示,他的推文裡有4876次溢美之詞。其中,有2026條獻給了他自己。
《紐約時報》對2017年1月20日至2019年10月15日期間川普所發的推特所做的文本分析
或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川普把推特當做「人事辦公室」——解僱與任命政府高官。統計顯示,川普通過推特,宣布了超過20名高級官員的離職信息,解僱了包括國防部埃斯珀、中情局局長克裡斯·克雷布斯、國務卿蒂勒森等在內核心團隊成員。
對於川普的推特治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者凱薩琳·霍爾·傑米森認為,川普表現出來的溝通風格,不僅拒絕傳統的程序,還公開表達了對正式制度的蔑視。他的溝通方式「證明了其作為一名變革者的真實性,而部分美國人渴望顛覆政治。」
傑米森的分析,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推特治國何以發生。一方面,美國社會分裂造就了大量的現狀不滿者,他們有強烈的打破現狀的訴求;另一方面,作為政治局外人入主白宮的川普,對「深度國家」有著病態的敵視,推特治國就是在繞開傳統的權力架構。
這一切,在洶湧民粹的裹挾下,效應被成倍放大,而且還能對川普形成政治「保護罩」。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麥可·康菲爾有這樣的判斷,川普在推特上的叛亂式競選,源於廣泛的民粹主義支持者基礎,這些支持者又使川普免受本黨和媒體精英的攻擊。
但是,物極必反。如今美國社會有求變的訴求,也有對混亂和無序的厭煩。不然,美國選民怎會選擇「老好人」拜登?自稱「情緒穩定天才」的川普,讓「另一半」美國,強烈地感受到了不穩定。
操控與反噬
求仁得仁,有何怨乎?川普創造了推特治國的歷史,也讓這種模式成為了歷史。從他不長的「推特治國」歷史中,也能看到操控與反噬。
被封禁前,川普個人推特帳號坐擁近8800萬粉絲,加上他製造新聞頭條的能力,對社交媒體公司來說,可謂流量核反應堆。對財務上一度陷入困境的推特來說,封號無疑是流量和收益損失,但它在川普即將卸任的時候還是出手了。
據Tweet Binder Twego評估,川普的推文市場價值接近11.5萬美元/條。不過,歐巴馬的單條推文價值是它的三倍
推特在封號聲明中提到了1月8日,川普的兩條推文,「有7500萬名偉大的美國愛國者投票支持我,「美洲第一」、「再次偉大」,「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擁有巨大的聲音。他們將不會受到任何形式的不尊重或不公平對待!!!」。
1月6日,支持川普的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衝突,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導致正在進行的選舉人票認證程序被迫中斷。而此前,川普就在推特上多次呼籲支持者,1月6日前往國會大廈抗議。
川普明確提及新總統就職典禮時間,又聲明自己不會出席就職典禮,也引發了其暗示示威者破壞就職典禮的擔憂。從社交媒體的角度看,川普把破壞民主程序的示威者稱為「愛國者」,被視為支持、煽動暴力。他提到的支持者「在不久的將來……不會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也被推特團隊認為是,不願按照程序完成權力交接。
Twitter官方說明封號依據
推特官方據此認為,川普最近幾周的煽動言論,已經違反了2019年3月制定的「防止美化暴力」政策,極有可能鼓勵民眾「複製」1月6日的國會騷亂。根據推特的說法,川普還觸犯了同年10月發布的,「推特上的世界領導人:原則與方法」中不得「暴力威脅」的原則。
推特發表聲明稱,「我們的公共利益框架,是為了讓公眾能直接聽取民選官員和世界領導人的意見。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原則之上:人民有權行使權力,公開問責……這些帳號不能凌駕於我們的規則之上,也不能利用推特煽動暴力。」
川普被推特封號後,「謝謝你,推特」的話題成了了推特首頁熱門話題。有網友留言:「謝謝你推特,讓2021年變得更好一點。」「有點遲,但總比不做好。」
「謝謝你,推特」成為熱門話題
對於遭禁言、封號,川普及其支持者指責這是侵犯言論自由。眾所周知,在美國政治傳統中,侵犯言論自由可不是小事。但社交媒體的集體圍剿,為何沒有演變成「大事」呢。
我們可以從美國言論自由的法律緣起說起。憲法第一修正案是這樣寫的,「國會不得制定有關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一項宗教或禁止信教的自由,剝奪言論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以及向政府要求申訴的權利。」
仔細閱讀原文可以發現,憲法條款指向的是「公權力」,即公權力不能約束美國公民信教、言論自由。在目前美國的憲法條款、政治現實中,無論如何解讀,私營的社交媒體公司都不可能被歸為「公權力」之列。所以,從邏輯上講,川普遭圍剿,社交媒體並不違憲。
但是,川普「推特治國」的歷史,也凸顯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社交媒體事實上形成了傳統政治機構之外的影響力。而且,對於「推特總統」川普來說,社交媒體客觀上具備了部分剪除總統權力的權力。
這個問題,在當下的西方民主模式下,或許還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口。以川普的秉性,他絕不會坐以待斃,後面是否還會上演大戲?
2015年競選期間,川普發了這樣一條推特:「美國將永遠不會從外部被摧毀。如果我們衰落並失去自由,那是因為我們從內部摧毀了自己 。」
現在看來,川普話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