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美達忙碌的生產車間。
核心提示
2020年,我市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鏈預計完成新項目和技改投資3.5億元,同比增長150%;全產業鏈完成產值30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稅收2億元,同比增長30%;引進產業鏈項目5個以上,其中「三類500強」企業項目1個以上。預計到2022年,全市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本報記者 劉志恆
12月21日,冬至。電弧閃爍、叉車穿梭,科美達生產車間一片繁忙。與此同時,公司的先進軌道交通電磁受流制動裝置產業化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該項目投產使用後,預計每年新增產值14000萬元、300個就業崗位。
作為嶽陽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鏈上的「龍頭」, 科美達電氣產品通過了歐盟CE、北美CSA認證,為中車集團、三一重工、鐵建重工、寶武鋼鐵、中船集團、中科院等全球2400多家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產品遠銷至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科美達頂住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經營指標同比仍保持一定增長。公司副總經理易科華表示,隨著軌道交通裝備產品逐步量產和海外市場的持續拓展,預計未來5年,公司銷售業績年均增長率可達到25%以上。
科美達產銷兩旺的良好發展勢頭,正是我市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持續向暖向好的寫照。
「鏈」動企業 加速產業聚集
嶽陽素有中國「磁都」之譽,是全球最大的電磁設備生產基地。
近年,嶽陽通過舉辦展覽展銷會,推動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擴大行業影響。
「國家磁力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磁力設備標準化工作組」雙雙落戶嶽陽,結束了磁力設備行業沒有國家標準的歷史——嶽陽在電磁行業領先地位由此確立。
特別是今年,我市切實貫徹「製造強國」戰略,確立「工業強市」目標,著力圍繞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發展建鏈、補鏈、強鏈,建立產業鏈發展工作機制。市委常委、嶽陽軍分區政委吳曉波,嶽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文春方擔任「鏈長」,並建立了「雙鏈長」季調度、鏈辦主任月調度和重點事項專題調度或專家會商等多方多層協調機制。
今年來,鏈辦負責人多次深入到在建重點項目調研,按照招商引進一批、建成投產一批、擴能倍增一批、培育孵化一批的思路,加速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鏈技術改造和擴能倍增項目建設,同時精心制定《嶽陽市電磁及磁力設備產業鏈發展規劃》。
針對嶽陽電磁企業在傳統產品市場佔全國市場比重較大,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和運營相互競價等現象。鏈辦負責人多次找有關企業家座談,闡明政府、企業、行業三方利害關係,制定和完善了《嶽陽電磁製造行業自律公約》,為企業抱團取暖、協同創新、攜手發展指明了方向。
突出創新 展示嶽陽「智造」
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我市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立足創新謀發展,力促電磁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中科電氣靠的就是科技創新。」公司行政總監朱晶亮說,秉承「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中科電氣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2020年6月,中科電氣總承包的「電磁感應加熱及變頻電源控制系統工程」實現了感應加熱技術在薄帶鑄軋高品鋼項目中應用,對進一步推動和引領國際薄帶連鑄技術的發展,實現我國短流程自主創新技術在國際上佔領制高點,具有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8月,由該公司承建的「鈦合金棒線材軋制電磁感應加熱與補熱設備」成功完成了熱負荷試車,
標誌著中科電氣電磁冶金技術成功跨進了有色金屬軋制領域……
在不斷創新技術和拓展市場的同時,中科電氣為磁電裝備技術的發展和行業人才的培養建立了多個創新平臺,包括「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冶金電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企業技術中心」等,並與中科院、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
目前,我市已經聚集全國70%的電磁技術人才;以中科電氣、科美達電氣為代表的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擁有各類核心專利500多項,每年申報的冶金磁力相關專利佔全國75%以上,世界上最大斷面的電磁攪拌控制系統成功研發;神舟飛船攜帶的試驗用成套電磁攪拌裝置、用於冶煉中國航母部分特種鋼材的電磁攪拌設備相繼研發投產……向世界展示出嶽陽「智」造的實力與品質。
補鏈延鏈 「電磁鐵+」活力足
傳統電磁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如何做大做強嶽陽電磁產業鏈?
我市在「延鏈」「補鏈」上做足文章,特別是產業鏈向外延伸的軌道交通、航天工程、海洋工程和環保領域等領域的技術攻關,助推嶽陽電磁產業新一輪轉型升級發展。
目前,部分骨幹企業積極拓展在非金屬礦、環保、化工、醫療等新興磁業產品研發和應用領域,激活企業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電磁鐵+」新路子,實現快速發展。
中科電氣深耕於以電磁冶金為核心的磁力裝備產業外,開放發展,戰略布局新能源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產業領域,現已成長為「磁力裝備+鋰電負極」雙主營的多元化集團企業。該公司的鋰電負極業務,涵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碳素材料的石墨化加工服務。其中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電動汽車、儲能等領域,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深圳大運會等電動大巴的電池材料供應商;碳素材料的石墨化加工服務可對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電極、等靜壓石墨、模壓石墨進行石墨化加工,是國內先進的石墨化加工的專業供應商。
科美達大力實施轉型升級,將下遊產業從工業磁力行業逐步轉向軌道交通核心零部件產品研發等高精尖領域。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軌道交通車輛核心零部件電磁受流與電磁製動兩項裝置,打破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壟斷地位,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科美達是國內唯一具備上述兩項產品研發生產實力的企業。
此外,鴻升電磁的「電磁鐵+化工」、華中天地環保「電磁鐵+數控裝備」等,均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品牌特色。
如今,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30餘家企業攥指成拳,協同發展,從業人員達5000餘人,形成以國家磁力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磁力材料及設備標準化工作組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及公共服務平臺13家;以中科電氣、科美達電氣、大力神電磁、鴻升電磁、華中科技等為代表的整機生產企業,產品側重不同領域,形成多覆蓋;以和創磁電、海潤電氣、新一步為代表的配套和研發企業,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整套服務能力,產業鏈集群架構業已形成。
鏈辦負責人表示,2020年,全市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鏈預計完成新項目和技改投資3.5億元,同比增長150%;全產業鏈完成產值30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稅收2億元,同比增長30%;引進產業鏈項目5個以上,其中「三類500強」企業項目1個以上。力爭到2022年,嶽陽市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對我市支柱產業支撐和帶動性顯著增強,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