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生活難免會平庸忙碌,而有些人有著自己固定的圈子和生活節奏,有些人則渾渾噩噩過了一輩子,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但也有一部分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讓自己的生活不甘於平凡。而興趣與好奇心是嚮往目標的關鍵所在因素,畢竟人都有好奇心,對那些未知事物的探索充滿好奇,科學家的探索實際上也增進了一些科學上的進步,他們也正是在興趣以及好奇心的驅使下,通過無數個日夜的探索和試驗才收穫了成功。今天我們要說的也與之有關,美國一科學家把親兒子和猩猩放一起養,9個月後戛然止步,這是為何?
這名科學家名叫溫斯羅普·凱洛格(Winthrop Keuogg),出生於1898年,是美國著名權威機構的一名心理學家,曾通過自身努力獲得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印第安納大學任職實驗室一名主任。凱洛格一直有個想法,想要將靈長類較為聰明的黑猩猩和人一起培育,然而這種想法很多人認為不切實際並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擺在面前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試驗的場地,再者沒有哪個父母親會將自己的小孩拿去跟黑猩猩一起相處做試驗。
但天無絕人之路,在1931年凱洛格的夫人呂拉懷孕得正是時候,最後順利誕下一名嬰兒,他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唐納德,因為職權上的便利,他想把自己孩子拿來跟黑猩猩相處做試驗,眼下嬰兒和黑猩猩也有了,缺的就是施行的機會。後來與妻子呂拉商量後,同為科學家的妻子也認同丈夫的想法,於是同意了丈夫的實驗計劃。
後來在唐納德僅有10個月大時,在 1931年的6月26日試驗計劃正式開啟,凱洛格夫婦通過關係找來了一隻雌性黑猩猩,僅有7個月大,夫婦二人給這隻試驗的黑猩猩命名為古亞,黑猩猩與自己孩子飲食起居都在一起,不過在試驗期間讓夫妻二人意外的是,黑猩猩古亞的學習能力,比他們預想的還要好得多。
而黑猩猩古亞比自己的孩子唐納德顯得更加聽話溫順,古亞甚至還學會了人類親吻臉頰的親密動作示好,甚至還會自己上廁所,並且古亞在夠不著食物的時候會使用凳子進行輔助。而自己孩子唐納德更像是黑猩猩古亞的模仿者,但自己的孩子唐納德似乎學到了黑猩猩護食時發出的劇烈的喘息聲。
後來凱洛格發現事態越來越不對勁,僅僅進行了9個月的試驗後,被迫停止了試驗,雖然自己的孩子唐納德與正常嬰兒的教育方式相同,然而唐納德的學習能力和行為跟其他嬰兒相比,明顯比較落後。唐納德在一歲多時僅學會了簡單的3個單詞,比起同齡的孩子能掌握50個單詞明顯落後不少,而且唐納德比起其他孩子更喜歡在地上爬行。
夫婦倆將這九個月的試驗觀察結果,寫成了一本著作《猿猴和兒童》,也因為這本書辯證了遺傳和生活環境對人是能起到影響的。因為被迫停止試驗後,唐納德卻意外恢復了正常,雖然試驗初期他的學習能力要比同齡孩子遜色不少,但試驗停止後,通過夫妻細心培養後,唐納德後來以優越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後來更是當上了一名優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