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哲學史》:「人類是一種使思想開花結果的植物,猶如玫瑰樹上綻放玫瑰、蘋果樹上結滿蘋果。」
生物學家達爾文創造的《物種起源》一書中論述地球上萬千不同的生命是如何發展演變而成,其中最重要的觀點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人類能夠有如今的地位,是在不斷的生物遺傳、變異、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而形成的現象。由內外部原因共同影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人,最終區別於動物,為何能站在所有生物的最頂端?是先天原因還是後天影響?有科學家為此做一些實驗,想要知道人類是否已經進化到先天便極有智慧。於是將黑猩猩與嬰兒一同撫養9個月,它將自己當人類,可是現在這隻黑猩猩和那個嬰兒怎麼樣呢?
心理學家溫思羅普·凱洛格一直致力於研究人類的獨特之處。苦於沒有自願將孩子提供給他進行實驗的對象,他的研究一直處於理論階段,並沒有實際上的實驗結果的依託。僅依靠他個人的成就是不能讓人對他的實驗結果信服的,雖然他個人十分優秀,大學時便獲得印第安納大學哲學和心理學的雙學位,後來還在哥倫比亞大學以比較心理物理學方法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但科學理論需要實驗證據,在印第安納大學任教的他十分苦惱。
為比較人同其他他生物的差異之處,他決定以生長環境作為對比,也就是說將人同不同的生物放到同一生存環境中,看雙方的發展變化,這需要一個剛出生的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自主意識的小孩。
直到1931年,這個博士終於等到一個孩子,他自己的親兒子。因為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心理學學者,而且知道丈夫一直以來的想法,便無條件的支持他。他們的兒子唐納德一出生便被確定將參與到實驗之中,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老父親是這樣「坑娃」的。但因為剛出生的孩子十分脆弱,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還是等孩子十個月大的時候才開始實驗。
為盡力排除外界幹擾,凱洛格特地跑到動物園找到一隻同兒子差不多大小的黑猩猩,取名作「古亞」,實驗進行時,它還只有7個月大小。實驗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控制變量,凱洛格夫婦研究的主題是不同物種受環境的影響會有怎樣不同的表現。
他們的實驗對象便是兒子唐納德和黑猩猩古亞,除此之外,他們將實驗環境嚴格控制到一模一樣。讓古亞同唐納德那樣吃飯、睡覺,還給它穿上嬰兒紙尿褲,直接把他當做兒子養。每日凱洛格夫婦都會帶著唐納德和古亞一起去散步,人和猩猩之間像兩兄弟那樣一起玩耍。隨著時間推移,也逐漸變成對方的玩伴,他們似乎可以不用通過語言便可以交流。
古亞所展現出來的學習能力讓人又驚又喜,十分高興,它的感覺和反應都增長迅速。而唐納德的情況並沒有黑猩猩表現出的這般如意,同樣的時間段裡,他的發展要遠低於古亞。這個實驗只維持九個月,之後這對夫妻發現一些十分嚴重的問題,便將實驗匆匆停止。
人同黑猩猩一樣,都會學習對方的行為舉動。當然古亞現象所體現出的特別之處,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唐納德學習的。而唐納德也正是建立獨立意識的階段,他也開始向自己的這個玩伴學習,比如說走路時會使用四肢,這可是典型的動物走路的方式。
不僅如此,在語言方面也有許多影響,黑猩猩天生便有可交流的叫聲,他們的語言是一種生物記憶,不需要特別的學習,同嬰兒時期咿呀學語時一樣,人類對他們的聲音沒有規範的理解性可言,而且他們不能發出如人這樣說話的聲音。
但唐納德因為久與古亞相處,他也會發出猩猩的叫聲,當父母再次系統性的教他們說話時,唐納德卻已經表現出與正常生存的同齡小孩之間的差異,他的詞彙記憶量不能達到平均水平。不僅如此,他的行為還日漸受到猩猩的影響,變得暴躁並且無法理解,生氣的時候他甚至會摔東西。
這一切表明在朝夕相處中,他們互相成為影響對方的環境因素,且唐納德的情況不容樂觀。考慮到兒子的未來發展,凱洛格夫婦必須將古亞送走,不然結果不堪設想。他們可以推測出之後人與動物之間會發生類似角色互換的悲劇,讓古亞回到它本來的生活環境之中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隨著各自生存環境恢復正常,唐納德也慢慢表現的同其他小孩一樣,可能會稍微慢一點。但他後天的成績很好,後來還進入哈弗大學學習。小時候所進行的實驗對他的影響似乎只存在於那個時間段。人是可以不斷的學習接受新的東西的生物,這種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所生存的環境。
但古亞的情況便沒有那麼樂觀,它已經將自己當做一個人類對待,九個月的時間便讓它忘記自己本來的身份。而在回到動物園後這種缺點便逐漸顯現出來,十分明顯。它回到動物園後仍然把自己當做人看待,一開始來到動物園他也是十分好奇的,仿佛自己前來觀光旅行的一般。而它也被黑猩猩孤立,原本是群居動物的古亞,整日孤獨的在動物園中,沒有可學習的對象,也沒有對象願意同他交流。他寂寞的度過三年之後,便孤獨的死去,受到的影響是間接的致命。
科學研究表明黑猩猩在自然生存中可以達到60歲,也就是和普通的老人的年齡。但古亞死亡時僅幾歲,與其他的相比,他的健康狀況應該受到極大的影響。凱洛格面對這樣的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判斷,雖然他的實驗可能影響到一隻黑猩猩的一生。但他為此寫出《猿猴與兒童》一書,大家在看到這樣的實驗過程和結果之後,紛紛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眾說紛紜。
不過,從實驗中所看到的兩種生物先天和後天的對比之中,後天所處環境的影響對所有生物而言都十分重要。但在遺傳中不斷進化的基因也有著決定性作用,他使得人類面對環境的改變可以不斷的重新學習,唐納德後期的改變就足以說明這一點。黑猩猩跟嬰兒生活9個月後會把自己當成人類,而且回歸自己生活的環境中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記載道:「從本質上講,人是能夠製造工具並能夠使用生產工具以從事生產勞動的動物,這一點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不僅如此,從凱洛格的實驗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後天環境對人與動物的影響,從而觀測出人同動物的區別。我們不得不承認自然界中有許多應變能力比人類更強的生物,比如變色龍等。但就高度文明的社會而言,人雖已經站上生物鏈頂端,但仍然需要敬畏自然。
資料來源:
《人類哲學史》
《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