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和LED哪個好?透鏡到底要不要裝?
文/Left Foot
車燈,一種常見的燈光照明系統,它的功能不必多說。
我們最熟悉的那種黃燦燦的大燈,裡面裝的是耳熟能詳的滷素燈泡(Halogen)。這種燈泡本質上跟愛迪生改良的燈泡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內部注入了碘或溴等滷素氣體,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提高燈泡的使用壽命。
經濟實惠是滷素燈泡最大的優勢,並且黃色的燈光在惡劣天氣下的穿透力也比較高。
但黃黃的燈光總給人一種不夠亮的感覺,而且與路燈的色溫還比較接近,在環境照明條件比較好的市區,有時還會出現搞不清自己開沒開車燈的情況,造成安全隱患。
後來,大家發現好多好車上的燈都變成白色的了,賊亮,並且也知道了這玩意叫氙氣大燈,HID什麼的,又聽說這種白光換個燈泡就行,就躍躍欲試,想把自己車的這一對「黃金眼」也進化成「白眼」。
別急,先來了解一下HID是啥。
HID是「High Intensity Discharge」的簡稱,指的是高壓氣體放電。HID燈的內部充滿了以氙氣(Xenon)為主的多種惰性氣體(這也是「氙氣大燈」這個叫法的由來)和少量碘化物。
打開大燈開關,增壓器會把車上的12V電壓放大至23000伏,然後施加在燈泡內部,讓氙氣電子游離,從而產生白色的電弧光。
HID大燈擁有滷素燈3倍的亮度,色溫也比較接近於白天時候的太陽光。另外,HID的還有能耗低,使用壽命更長的優點。缺點嘛,就是稍微貴了點。
不過,升級之前,先得搞清楚自己的車燈是哪種樣式。
車燈裡那些複雜的結構,都是為了儘可能地讓光源的發散光均勻地向前方照射,照亮道路的同時,不影響行人和其他車輛的視線。
下面這個是最經典的聚光器,也叫聚光杯,通過不同角度的反射鏡面將發散光轉變為扇形光,然後直接射向前方。
下面這個是現在比較常見的透鏡大燈,與單一的聚光杯不同,光源的發散光通過一個較小的聚光杯變為平行光,再通過一個凸透鏡轉變為扇形光射向前方。相對於傳統的聚光杯,透鏡燈組的體積更小,損耗的光能小,光束更集中。
大多數車燈的近光和遠光是分開的,兩個燈泡配合兩個獨立聚光器。很多低端車型或者低配車型的這兩個聚光器都是聚光杯,如果配置較高,近光燈會採用透鏡形式,再高一點,遠光也用透鏡。
還有些車型,比如凱迪拉克的ATSL和福特Mustang,它們的車燈只有一個聚光器,近光和遠光共用,也叫雙光透鏡。這類車燈的聚光器中有一個電磁閥控制的遮光板,通過變換不同的位置,來完成遠近光的切換。
下面我們來看看不同結構的大燈應該怎麼升級。
【雙聚光杯】
建議是:直接換帶透鏡的HID大燈總成。
雖說燈後面的接口是一樣的,可以直接把滷素燈泡替換成HID燈泡,但原廠的光線反射路徑是配合燈泡的位置計算好的,以達到最佳的照射效果。如果後期換裝的HID燈泡的尺寸與原廠不同,造成發光位置有所偏差,就有可能出現下面的情況。
有些人會問,那能不能再原來的基礎上安裝一個透鏡聚光器?
嗯......這個有點不可行。要想這麼玩,需要破壞原廠大燈結構,相當於在原來的聚光杯上掏個洞,把透鏡塞進去。
聽著就不太靠譜,還是老實換總成吧。
【透鏡+聚光杯】
這個相對來說容易點,更換專車專用的HID燈泡,或者直接更換整個帶HID的透鏡模塊。或者,有可能的話,也可以換整個大燈總成
另外,這種結構的車燈還可以把近光燈的透鏡換為上面說過的遠近光一體的雙光透鏡。這樣一來,開啟遠光的時候,除了原本的遠光燈,雙光透鏡也開啟了遠光模式,相當於亮起了四個遠光燈。這亮度,想想就很酸爽。
【單透鏡大燈】
這個跟上一個的情況類似,換燈泡、換透鏡模塊、換整個大燈。
最後說說LED燈。相對於HID燈來說,LED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也更亮,當然成本也更高。不過,對於汽車主機廠和後期改裝市場來說,LED大燈都是以後的一個發展趨勢。
LED燈的升級原則與前面說到的HID類似,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專車專用的LED燈泡,可以直接更換,也省去了不少成本和時間。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車燈升級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些小夥伴可能已經摩拳擦掌了。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燈光升級首先考慮的是安全因素,包括合適的亮度以及正確的安裝方法,還要保持文明的用燈習慣。另外,在升級配件的選擇上,切記一分價錢一分貨,不要盲目地追求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