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玉米小麥增產 大豆水稻產量基本持平

2020-12-05 人民資訊

據科技日報,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專題報告指出,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報告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相關焦點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發布,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其中,「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顯示,2017年中國大宗糧油作物產量約為5.30億噸,同比減產1.8%。其中小麥同比增產0.3%,玉米同比減產5.1%,大豆同比增長3.4%,水稻產量與2016年持平。
  • 科技部的這份文件給你...
    全球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衛星遙感觀測地球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
    央廣網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孫魯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等全球化問題,圍繞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三個專題開展了遙感監測與科學分析
  • 重磅乾貨:當前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分析報告(玉米、小麥、大豆、大米...
    玉米出口量的下降將影響美國農民收入,這對美國政府構成了一定的壓力,如果退運事件持續懸而不決,可能會引發小範圍的中美貿易戰。儘管當前中國玉米的進口量較日本1600萬噸、墨西哥1090萬噸、韓國900萬噸的規模還有一定差距,但其增長趨勢是最受國際市場重視的。美國農業部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將在202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屆時玉米進口量將達到2200萬噸。因此,美國對這個市場市很重視。
  • 今日價格:2020年12月3日國內大豆小麥及玉米價格行情
    天下糧倉網訊:阿根廷和巴西南部作物產區的降水緩解了乾燥情況,且預計未來幾天將有更多降雨,StoneX將巴西2020/21年度大豆產量預估從1.334億噸上調至1.339億噸,Datagro也將巴西大豆產量預估從1.344億噸上調到1.350億噸,天氣改善提振南美大豆產量前景,引發市場獲利了結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
    原標題: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二○二○年度報告顯示: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本報記者 劉 垠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 USDA報告前瞻:美國大豆玉米和小麥庫存預計下調
    51 來源: 我的農產品網 舉報   華盛頓12月9日消息:美國農業部將在周四發布月度供需報告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記者了解到,該系列報告是我國積極應對全球變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舉措之一。在科技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國家遙感中心會同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跨部門組織國內頂尖的科研力量,開展了全球及洲際尺度生態環境遙感專題產品生產及監測分析研究。
  • 一畝田農業資訊網-未來超級水稻:若新品種成功或使產量提升50%...
    來自各國的研究者們相信,這是實現新一輪糧食增產的極有潛力的路徑。  改造水稻生理  雜種優勢和形態改良是雜交水稻增產的兩個核心路徑。如今,科學家們幾乎用盡了作物中所有與提高產量相關的有利基因,增產已接近極限。
  • 袁隆平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養活8000萬人口!
    最近,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再加上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引發了許多國家對糧食能否正常供應的擔憂,比如菲律賓、印尼和伊拉克等國。相比之下,中國憑藉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的優勢,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糧食問題。具體來說,我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另外我國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一年的消費量。
  • 美國農業部削減大豆、玉米產量預期 CBOT玉米期貨觸及漲停
    隨著美國農業部周二公布最新一期的全球農業供給預測(WASDE),玉米、大豆期貨受產量預期顯著下滑影響顯著上漲。截至北京時間1月13日02點30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3月大豆合約上漲3.61%,報1422美分/蒲式耳;3月玉米期貨觸及5%的漲幅上限,報517.2美分/蒲式耳。
  • USDA:大豆產量預計為30.8億 同比減少600萬蒲式耳
    5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油籽部分)   2006/07年度美國油籽產量預計為9470萬噸,同比減少2%。大豆產量預計為30.8億蒲式耳,同比減少600萬蒲式耳。由於大豆產量數據接近上年度的水平,因而油籽產量的大部分降幅來自其它油籽,其中包括葵花籽、棉籽、花生和油菜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