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也被稱之為「洋甘菊」,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甘菊原產於英國,栽種於德國、法國和摩洛哥。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莖。莖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僅上部傘房狀花序分枝。莖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葉花期脫落。頭狀花序直徑10-20毫米,通常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或稍緊密的復傘房花序。瘦果長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甘菊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氣候、陽光充足、忌遮蔭。耐寒,稍耐旱,怕水澇,喜肥。生山坡、巖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黃土丘陵地,海拔630-2800米。最適生長溫度20℃左右,在0-10℃以下能生長,花期能耐-4℃,根可耐-16~-17℃的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地熱高燥,背風向陽,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排水良好,pH6-8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粘重土、低洼積水地不宜栽種。
甘菊有很多品種,代表性品種為德國甘菊和羅馬甘菊。羅馬甘菊(多年生草本)的花朵比德國甘菊(一年生草本)則氣味更清淡、葉子都有清香,味道微苦,給人很輕微的刺激感。羅馬洋甘菊和德國洋甘菊有許多共同的特徵:約30公分高,中心黃色,花辦白色,略為毛茸茸的葉片。德國洋甘菊長得小,這兩種洋甘菊的精油都含藍香油煙(一種高效的抗過敏物質),但它主要存在於精油而非整株植物中。德國洋甘菊中的藍香油煙含量稍為多一點,顏色為深藍色,有時被稱作「匈牙利洋甘菊」。
洋甘菊自古就被視為「神花」,但目前能用於美容界的只有三類品種:羅馬洋甘菊、德國洋甘菊、摩洛哥洋甘菊。前兩個洋甘菊品種都屬於菊科,而摩洛哥洋甘菊卻不是菊科植物,所以有人說摩洛哥洋甘菊不算是洋甘菊,不值得使用。但是,目前美容界的研究發現,它的香味和羅馬洋甘菊非常接近,而且具有抗炎症的效果,因此美膚普及度在日益增加。
甘菊的名字源自希臘文,意指「地上的蘋果」,而其拉丁種名NobiliS意指高貴的花朵。擅長運用植物的自然功效治病的古埃及人對甘菊十分推崇,並常用它來退燒。甘菊多年來廣被使用於洗髮精中,特別是針對淺色頭髮的滋潤和增亮效果。目前則多用在化妝品及香水裡。甘菊茶是消化問題上極受歡迎的幫手,它亦能促進好眠,改善黃疸及肝臟等疾病,這也是它被加入飯後酒中的原因。埃及人把這種藥草獻祭給太陽,因為洋甘菊能治熱病,其它的文獻則指稱它是屬於月亮的藥草,因為它有清涼的效果。
甘菊安撫效果絕佳,可舒解焦慮、緊張、憤怒與恐懼,使人放鬆有耐性,感覺祥和。減輕憂慮,讓心靈平靜,對失眠很有幫助。
★回復「目錄」兩個字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還想看更多美圖的你會戳一下「閱讀原文」